总之,从陈寿总结整理的华佗的这些医案,都能看出华佗的技术之高超。列的这些病例,只能说一句话—“不胜枚举”。
华佗本人是什么样的性情呢—“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华佗本人不只是把自己当医生来看的。
华佗是个士人,士人指的是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不依附于任何权贵,也不依附于皇权的人,而且士人颇有主持公道、侠义的特点。后来,大多数士人都被归到墨家,行侠仗义、兼爱非攻,而且有工匠精神。华佗本身是这样一个人,或者他的内心是这样一个人,结果他因为做医生被世间尊崇。
医生这个行业,在古代被认为是个贱业。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反正医生不在“上九流”里,有可能在“中九流”“下九流”里—始终被认为是个伺候人的行业,就是现在所说的服务业。
我个人认为,医生这个行业也不是服务业,医者父母心,见官大三级,它怎么能是服务业呢?在服务业里,顾客是上帝,而医生不能只听顾客的,来的人都是病人,病人有病态思想,医生要站在一个中正、平和的位置上纠正他,医生有帮助、教育病人的责任,不能让他那么由着自己的性子做。
因此,怎么能说医生是服务业呢?
结果,华佗心高气傲,认为自个儿不应该只是做这么一个大夫,所以,“意常自悔”。不知道这是华佗言语之间流露出来的,还是跟徒弟们说的,或者是写了什么东西。
据我所知,明末清初时期,山西有一个著名的爱国义士叫傅山,字青竹,改字青主,他是大书法家、画家,是一位大文人,同时也是位大医生。
他在医学方面的学问、造诣,在中医界也是有公论的,但傅青主从来都看不起自己做医生这件事。尽管那么受人尊敬,他认为自个儿的画比医术好,字比画好,文比字画好……
可能,古代做医生的都有这个想法。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曹操亲理国家事务,日理万机后,头风病越来越重。
“笃”是持续、持久的意思;“笃重”就是说曹操的头风病越来越重了。
曹操让华佗专门为他看病,不离左右,结果,华佗说了一句话:“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意思是这个病除不了根,应该找一个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要攻要治。于是,有人附会:“华佗想给曹操做开颅手术,把他头里的肿瘤取出来,这样能多活几年。”曹操的疑心病那么重,他当然不会同意。
华佗又说:“你把我留在身边,这么维持着也不是个事。”结果,矛盾就在这里出现了。“佗久远家思归”,意思是他离家太久了,想回亳州,因为曹操定都的地方在邺城,离亳州很远。然后就跟曹操告假:“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意思是家人来信了,我得回去看看。
曹操准假,结果华佗到家以后,“辞以妻病” —“我老婆病了,我就回不去了。”本来华佗就告假几天,结果回家以后,长时间不回来—“数乞期不反”。
对曹操来讲,好几次请他回来,他都不回来,这就激怒曹操了。曹操是什么人?他是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实,一人之下都不对,当时皇帝都是任他摆弄的,何况华佗这么一个小大夫。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
曹操好几次写信叫华佗回来,又派底下的州道府县的官吏—华佗所在地的省长、县长去找他。
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说到这里,我个人认为,史学家记载的文字有点儿偏心,史学家为了照顾曹操的面子,说华佗就是仗着自个儿的医术高,有本事,才不回应曹操的征召。其实,这不是“恃能”的事,当时华佗的想法肯定是“我没这本事才好,我没这本事,你就不会这么三番五次来折腾我”。
“犹不上道”,华佗还是没有踏上返京的道路。
“上道”有点儿像江湖的黑话,上没上道跟得没得道有关系,也就是说你的内心有没有悟到那个层次。结果,“太祖大怒,使人往检”。华佗这次彻底把曹操惹急了,所以曹操专门派特使去看一看。“检”就是检查、核实的意思。
如果华佗的老婆真病了,“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 —给他点儿小豆,再让他多待几天(曹操的本意就是天下都是他的,天下人都得归他用,所以,华佗不能离开他) ;“若其虚诈,便收送之”,如果核实他老婆没病,是骗曹操我的,就把华佗抓起来送到许昌来。
底下人一核实,华佗果然是虚诈,他就是不愿意去。最后,“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华佗被逮起来送到许昌的监狱,而且拷打录口供,让他签字画押,承认是自己骗了曹操。
和你一样
神医难得啊,可惜了
一直特别钦佩那种发自内心很谦卑的人
士人指的是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不依附于任何权贵,也不依附于皇权的人,而且士人颇有主持公道、侠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