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后传】46.忍着病活着和没什么痛苦地活着,你选哪个

【黄帝内经后传】46.忍着病活着和没什么痛苦地活着,你选哪个

00:00
05:47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东汉的行政区分为州、郡、县,“郡守”相当于地委书记。

有一名郡守病了,华佗诊断完认为,病人要是能发一次火就好了—“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我讲过怒和愤的区别,怒是憋着不发,愤是把怒气喷涌出来。结果,华佗做了一件什么事呢?惹病人生气,故意激怒他,“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 —收了人家很多礼物,却不给人治病,到最后还“无何弃去,留书骂之”—没有任何理由,就丢下病人不管了,还写了一封信骂病人。
华佗这么做确实冒了很大的风险,后来华佗被曹操杀了,我估计也跟曹操被激怒有关。
医生这样用心良苦,病人如果不理解,就很容易出事。而且在古代,很多医生都出过这样的事。我记得有一位姓文的大夫,也是用类似的激将法给一个当官的治病,但这个大夫就没有华佗在这个病例中的运气好,病人被治好了,但还是生气,最后就把文大夫杀了。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
最后,郡守命人抓住华佗,而且要把他砍了。但郡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的意图,也可能是华佗跟郡守的儿子沟通过,于是暗暗嘱咐手下人:“别追,这是华佗给我爸治病呢。” —“郡守子知之”。
结果,“守嗔恚既甚”。我讲过贪、嗔、痴、怨的“嗔”是不喜欢,“恚”hui第三声是生气到了极点(“圭”字是间接往上突,就是冲撞到心的意思)。结果,“吐黑血数升而愈”,郡守一怒之下吐出了黑血。
新鲜的血是不凝固的,近端的出血是红色的,比如直肠或痔疮出血;远端出血,比如在胃肠道或其他地方待久了,血会变黑。
有些人的大便像柏油那么黑,我们叫柏油便,这就是远端出血。远端出血的“端”指肛门,一般在十二指肠、胃、结肠。
病人
“吐黑血数升”,我个人觉得他的病比较深,应该在十二指肠以下。
通过撩拨人、挑逗人、激怒人等方法,使其肝气升腾,肝血爆出,这也是一个治病的方法。但我觉得既然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为何要用这个方法治病?可能医案中记载是因为这个故事比较有画面感、戏剧性吧。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当破腹取。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寻差,十年竟死”
“不快”是不高兴的意思,不是碰到什么不高兴的事而不高兴,而是没有缘由地不高兴。
佗云:“君病深,当破腹取,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
意思是即便不做手术(这是个慢性消耗的疾病),你也不会马上死。如果你能“忍病十岁,寿俱当尽”,那还不如凑合着带病延年,免了那一刀,不受手术的苦—“不足故自刳裂”
“士大夫不耐痛痒”,这个士大夫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疾病的痛苦。
我发现,人病得严重以后,有两个特点:第一,
“不耐痛痒”,就是恨病吃药,觉得病太讨厌了,哪怕是吃毒药把自己弄死,也要把病干掉,有点儿同归于尽的想法;第二,对病的好奇心大于对治愈疾病的求生欲望,也就是求知欲超过了求生欲。
某些学科、某些学问编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病名,来满足病人的求知欲,就是让病人死个明白,市场还挺大。
结果,“必欲除之”,病人说:“不行,你既然有办法,就给我割了它。”
于是
“佗遂下手,所患寻差”
听病人说得这么坚决,华佗就给他做了手术,最后病人的痛痒、“不快”,通过“破腹”取了就好了。
“十年竟死病人又活了十年,也就是说不做手术,病人忍着“不快”和痛痒可以活十年;做了这个手术,病人没什么痛苦地也活了十年。
这样比较,当然还是后一种选择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道之道也132016

    真值得反复收听,仔细悟。

  • 1869055hi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