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论语最近解析》,今天学习《子张》篇,第七章: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译文: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则通过学习来掌握大道。”
解析:本章子夏以百工成其事为例,勉励君子专心致志地学习以实现道。第五章子夏强调好学,第六章强调博学,本章强调学以致其道,可见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的目的是“致其道”,体现了儒家经世致用的价值观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儒学是一种“入世哲学”,孔子不遗余力地宣传他的思想,目的就是要改变春秋末年天下无道,礼崩乐坏的局面,恢复他理想中的社会秩序。儒家较少关注世界的本原问题,今生与来世的问题,或是人世与鬼神的关系等问题,而是重点关注如何做人,如何行事,如何治国等现实问题。儒家强烈的经世传统,对中国的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以道为己任,自觉担负起关心时政、关注国事、救民于水火的使命。
《孟子·公孙丑上》:“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 曰:“姑舍是。” 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一体:四肢叫作“四体”,一体就是一条胳膊或者一条腿。“皆有圣人之一体”是比喻的说法。这段话的意思是:公孙丑说:“从前我曾听说过,子夏、子游、子张都各有孔子的一些长处;冉牛、闵子、颜渊大体接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博大精深。请问老师,您以其中哪一位自命?”孟子说:“暂且不谈他们。”公孙丑又问:“伯夷和伊尹怎么样?”孟子答道:“他们人生态度不同。不是他所理想的君主,他不去服事;不是他所理想的百姓,他不去使唤;天下太平就出仕,天下昏乱就隐居,伯夷就是如此。服事谁不是服事君主?使唤谁不是使唤百姓?天下太平也出仕,天下昏乱也出仕,伊尹就是如此。应该出仕就出仕,应该辞职就辞职,应该持续做就持续做,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孔子就是如此。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可惜我都没有做到;至于我所希望的,是学习孔子。”孟子是相当自负的,对于子夏等人,有不屑之意,故避而不谈;后面又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似乎是以当代孔子自居。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朋友们,再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