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前草

车前草

00:00
07:38


车前草

远在先秦时期,车前草已是先民喜欢的植物了。

《诗经》是一部诗与乐完美融合的先秦经典,《诗经·周南·芣

苢[fú yǐ] 》中写的是采集车前草时的一种心情,把采下的车前子,提着衣襟兜起来,别好衣襟兜回来。

采采芣苢[fú yǐ] ,薄言采之。采采芣苢[fú yǐ] ,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fú yǐ] ,薄言掇(多)之。采采芣苢[fú yǐ] ,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fú yǐ] ,薄言袺[jié] 之。采采芣苢[fú yǐ] ,薄言襭[xié]  之。

读起来是不是有一种内在的旋律在流动着,可以想见先人在

采撷车前草时欢快的肢体动作,植物带给人的愉悦是美妙的,是

“由内而外的”。诗中的“芣苢”[fú yǐ] ,便是车前草。

    苢[fú yǐ] 的别名不少。《尔雅》中记录的有芣[fú]苡、马舄,在民间还有当道、牛遗、蛤蟆衣之名。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释名:“此草好生道旁及牛马迹中,故有车前、当道、马舄、 牛遗之名。舄,足履也。蛤蟆喜伏于下,故江东称 蛤蟆衣。”

古代马车道通达四方,车前草便很自由地生长在泥土里,随风而长,随处可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了宋本草学家苏颂对“车前草”的叙述:“今江湖、淮甸、近汴北地处处有之。”

如今,马车道早已被水泥马路所替代,城里也见不到牛、马的踪迹了,车前草照样生长着,似乎只要有泥土的地方,都可以见到车前草在风中招展的样子。

在城市公园的一隅晨练,看到不远处薄薄地覆着一地草本植物,其中也夹杂着车前草。车前草叶阔而厚,有长长的细茎,高出别的草本许多,兀立的样子。在舒缓的太极过程中,眼前陪着的是车前草在风中招展的样子。

《本草纲目》中记车前草:“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面,累年者长及尺余。中抽数茎,作长穗如鼠尾,花甚细密,青色微赤。结实如亭苈,赤黑色。今人五月采苗,七月、八月采实。”

车前草之实为车前子,有“明目,治目热赤痛”的功效。唐

诗人张籍在《答开州韦使君寄车前子》中说:

开州午日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

惭愧文君怜病眼,三千里外寄闲人。

张籍自幼家境贫寒,苦读而为进士,因用眼过度,晚年患了

严重的眼疾。诗友得悉后,便从千里之外寄来了车前子。此诗即

是张籍为答谢友人而作。

车前子还有“导小肠热,止暑湿泻痢”的药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一则车前子“止暑湿泻痢”的医案。 医案是这样写的:“欧阳公常得暴下病,国医不能治。夫人买市井人药一帖,进之而愈。力叩其方,则车前子一味为末,米饮服二钱匕。云此药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而谷藏自止矣。”李时珍的医案读起像是上佳的小品,《本草纲目》是医药 著作,亦有浓厚的文学意味。

车前草的食用价值也是早被古人所识,“……人家园圃或种

之,蜀中尤尚”,看来早在宋代,便已经有家植车前草的,按当

时的情况看来,家植是为食用的。明朱橚(素) 也把车前草写进了《救荒本草》,食用的具体方法:“采嫩苗叶,炸熟,水浸去涎沫,淘净,油盐调食。”不过朱橚(素)把车前草称之为“车轮菜”。还是 没有离开“车轮”的概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