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第五集:错误的论证形式与正确的论证形式

《批判性思维》第五集:错误的论证形式与正确的论证形式

00:00
10:46

12.虚假完美主义

那么虚假两难推理下面,还有一种叫虚假完美主义。什么叫虚假完美主义呢?这种虚假的完美主义用中国的成语来说,就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们要为那个完全的百分之百的完美状态拼尽最后一口力气。


比如我叫一个学生交一篇论文,但是他说我交不了,为什么呢?我做的东西还没有尽到完美,所以我现在交不出来,我什么时候把它做到完美了,我就把它交出来。这就是虚假完美主义,因为完美的状态,只有在理想的状态中才存在。


13.划界谬误

那么接下来一类谬误就叫划界谬误。在现实生活中,标签它所对应的对象彼此之间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到底什么是上海人、新上海人、老上海人?这必要条件是什么?又比如说富人的标准是什么?中产和富人之间的界限,是不是很清楚?这都是非常非常模糊的。生活是一团流,流之间是没有清楚的界限的,但是我们在语言标签里面却要制造这样虚假的标签,制造虚假的一些界限。


14.滑坡谬误

下面一个谬误,就是所谓的滑坡谬误。滑坡谬误是什么意思呢?是把某一些迹象过于夸大了。这就好比说,有一个同学,他有成绩滑坡的迹象,有些父母就过于焦心,觉得他从此以后就没有希望了,但是一般意义上的这种成绩起伏,也是非常正常的,不可能一直好。


当然防患于未然也是一种良好的品质,防微杜渐也是一种我们需要鼓励的一种思维倾向。但是因此弄得杞人忧天,见风就是雨,过分神经质,那也就非常不值当了,所以这还是一个程度的问题,我们要在防微杜渐和以平和的心态过好每一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15.举证责任倒置

下面一种谬误,就是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倒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有时候,是需要对一个结论提供证据的,但这个证据应该由谁来提供呢?一个基本的主张叫谁主张谁提供,谁主张谁举证,谁要给出这个结论,谁来给出这个证据,我认为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当然有时候会有些变通。但在某些情况下,有些人就是要举证责任倒置,就是明明是他主张的观点,但要你来提供证据。


16.乞题

还有一类错误叫乞题。什么叫乞题呢?也就是说你的论点,本来是需要得到一些前提的证明的,但实际上你在你的前提,或者你的论证过程当中,就把你的一个论点给预报了,这就使得你的论点被非常自然地导出了,但这是不对的,因为你的这个论点本身是需要被证明的,而不能够出现在证明的过程当中。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现在都是二胎、三胎时代了,家里如果买了块蛋糕,大宝、二宝、三宝都要吃,然后就要切蛋糕,大宝切了二分之一给自己,余下的给二宝,三宝。二宝、三宝都不乐意了,说:“你做大哥的没大哥样,为什么给自己留二分之一那么多?”大宝说:“因为我比较聪明,聪明的人要吃更多的蛋糕。”二宝、三宝就问:“大宝你凭什么说自己比较聪明?”大宝:“你瞧,我现在切了二分之一的蛋糕给我,我拿到了最多的东西,只有聪明人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证明我比较聪明。”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乞题,就是要把证明的结论放到证明过程当中去。


现在我们讲了一大堆错误的论证形式,大家听了以后都觉得论证好难,一天到晚都是坑。下面我们就要讲讲正确的论证形式了,要讲讲演绎推理和非演绎推理。


四、正确论证形式:演绎推理和非演绎推理

正确的论证形式里面,首先要讲到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特点是,如果这个论证的前提都是真的,而且你的推理过程没有出任何岔子,那么这个绝对就能够保证论证的结论也是真的。请注意这可以用绝对保证,否则就不是演绎推理了。


比如典型的三段论推理:凡人都有一死,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是苏格拉底必有一死。

那么凡人都有一死,这个前提如果是真的,苏格拉底是人这一点也是真的,那么这两个前提合在一起,就能够自动地衍生出第三个命题的真——就是苏格拉底必有一死,这一点你百分之百肯定。


那么在讲到前面那个推理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三段论了,三段论就是三句话构成的一个论证:第一句话是凡人都有一死,第二句话是苏格拉底是人,第三句话是苏格拉底也是有死的。那么一般而言,这个第三句话就是所谓的结论了。


第一句话是叫大前提,第二句话叫小前提,第三句话叫结论——那么这里面我们就要讲到一些三段论推理所要用到的一些抽象名词了。


在结论这里面,我们会出现一个主词和一个谓词,那么这个主词是什么呢?苏格拉底。然后谓词是什么呢?必有一死。那么这个主词和谓词,它们各得到一个名称,在结论里面出现的主词叫小项,在结论里面出现了一个谓词叫大项,小项指的就是个特殊的事物,大项就是对于这个特殊事物最后所给的一个最大的归类下的一个最大的标签。那么在小项和大项之间还有一个词叫中项,中项是什么呢?中项是在结论里面没有出现的,却在前提当中出现的词项。那个词项叫中项,大家来想一想这个中项是什么。


我再把三段论说一遍:凡人皆有一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必有一死的。大家想一想,哪个词在结论里面没出现,但前面就出现了?是人。所以人就是这里的中项,中项起到的是什么作用呢?它起到的作用就是个过渡的作用,它要把小项和大项之间联系在一起,但中项不能够出现在结论里。


那么讲到这种三段论的论证以后,我们就要判断哪些三段论的论证是无效的、错误的。


这个三段论推理大家可以听一听,这个推理它到底是有效还是无效的:第一句话是所有的猫是动物,第二句话是有的动物是不吃荤的,第三句话是有的猫是不吃荤的。


你觉得这个推理你能够接受吗?那么如果你觉得这个推理有点违背你的直觉的话,我得恭喜你了,看来你的逻辑直觉是不错的。


现在我们就要知其然并且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它为什么错。因为这个推理,它破坏了一个基本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指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现在我们碰到一个很麻烦的词了——“周延”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一个词有它的内涵和它的外延,它的内涵就是用其他的更抽象的语词来定义这个词,那么周延就是这个语词所指设的具体的对象,把它的外延全部暴露出来,就是这个句子要有一个机会,让这个词所指设的对象全部都暴露出来,这就叫周延。


那我们怎么样把一个概念所提到的所有外延性的东西全部暴露出来呢?难道我们真的要枚举?比如我要说“猫”这个概念要把它周延出来,我要把所有的天下的猫全部给指一遍?如果这样的话我岂不累“死”了?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来告诉大家,在逻辑学里面,让一个概念周延,并不真的要把它全部枚举出来,因为谁都知道这是做不到的,你只要做出这个意思,做出这个姿态就行了。


比如你说所有的猫都是有死的,你看“所有的”这样一个量词加上去了以后,和猫合在一起,你就指涉了所有猫的个体了。


现在我们就说前面的那个论证,它犯了中项没有被周延的错误,那么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们现在把这样一个三段论,重新再复习一遍:第一句话是所有的猫都是动物,第二句话是有的动物是不吃荤的,第三句话是有的猫是不吃荤的,也就是结论是有的猫不吃荤。


那它的小项是什么呢?显然是猫。那大项是什么呢?是吃荤。这个中项是什么?大家应该想到的是动物,那么动物这个概念它至少要周延一次。


我们首先来看看它在大前提里面周延了吗?大前提是所有的猫都是动物,猫这个概念被周延了,但动物没有被周延,因为它没有提到所有动物应该是什么,所以没被周延。


第二个命题是有的动物不吃荤。第二个句子里面动物也没有被周延,因为它说的是有的动物,也没有说所有的动物,所以动物没有一次得到周延。这就意味着什么呢?三段论推理就不成立了。这就是一个很小的例子,来证明哪些三段论推理是不靠谱的,判断三段论是否合理,方法是很多的,我只是讲了其中的一条。


那么现在我们要讲的另外一种推理叫非演绎推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