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经济变革得失》9:计划经济是一场忽视人性的理想主义试验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9:计划经济是一场忽视人性的理想主义试验

00:00
09:29

听书找禾也,大家好,我是小禾,欢迎来到禾也书社,希望我们的节目能陪伴大家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


今天我们继续来解读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下面,我们来讲本书的第十章,计划经济:从自负到自毁的大试验。


时间来到1949年5月,解放军占领了上海,而当时上海的经济非常混乱,物价飞涨,人人都在投机炒卖。


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派当时的中央财经委员陈云来上海打这场经济战役,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首先,查封所有的证券交易所,彻底消灭资本市场。第二,从全国各地征调大量的纱布和面粉,通过不断地买进和卖出来打击民间炒家,平衡物价。第三,创办全国性的贸易公司,垄断重要商品流通领域,这个跟汉武帝时期的均输政策很像,通过控制重要物品的流通,来控制上下游的利益。最后,利用提高地价税的办法,让那些外资公司交的税比收入还要多,从而逼走他们。


陈云的这次经济整顿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不仅很快的稳住了物价,而且把那些重要的物资比如棉花和粮食都牢牢地控制在政府手中。这次的成功也让大家体会到命令型计划经济的魅力,在特定时期,“集中力量办大事”确实可以快速的解决问题。


在全国解放以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了长期的经济封锁,当时呢,只有苏联肯帮助我们国家搞经济发展,所以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上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进行的,包括先搞什么后搞什么,各部门之间怎么配合,一些技术问题该怎么解决等等,这一套计划经济的思路更是让“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中国GDP五年平均增长率就高达9.2%。


“一五”计划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引进苏联的技术,全国计划投资建设156个重大项目,其中85%都是重工业领域。像刚开始的钢铁厂、炼油厂,到后来的制造汽车、飞机等等。其次,引进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系,也就是说,从需要建设什么工厂到生产什么产品,从产品的产量是多少到投资多大的规模,全部都由国家统一安排,统一计划。


其中呢,包括筹备资金,生产设备,施工人员以及最后产品卖给谁,每个部分都由国家统一分配。跟我们前面讲的所有的计划经济制度一样,全国人民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而存在的,短期来看,也确实可以让整个国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但事实上,这种国家利益其实是通过牺牲个人利益而换来的,所以,从长期来看,将会给国家带来非常深远的负面影响。


比如,从1949年到1956年这7年之中,中国的私营经济已经被全面消灭了,当时政府主要采取了下面这么几种措施。第一,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陈云在上海进行的这场经济战役,当时政府全面控制原材料、资本以及流通领域,这就导致私人企业能不能赚钱完全由政府说了算。第二,进一步向私人企业征收重税,并且规定国家银行不准给私人企业贷款,也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企业资金链断裂,从而自生自灭。第三,从舆论角度出发,发动群众,开展“三反五反”的运动,把资本家彻底妖魔化。第四,把私营企业排除在“一五”建设规划之外。第五,在一定年限内,通过每年让企业家获得一定的股息,将他手上的股份赎买过来,从而逐步的将私营企业改造成国营企业。通过这五种手段,中国的私营企业集体消亡了。


如果说私营企业的消亡本身就是当时政府想要达到的目的,那么,1958年的大跃进,就是把计划经济的弊端给无限的放大了,给国家的经济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当时,大跃进的目标是,在工业方面,两年钢铁产量内超过英国,在农业方面,粮食和棉花产量一年翻一番。这种自信心完全是来自于“一五”计划的成功以及当时的模板苏联强大的实力,换句话说,只要把群众调动起来,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于是,在政府的领导下,人们开始放下手头的工作,日夜炼钢,全国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各种炼钢炉,很多人甚至把家里的锅碗瓢盆都给捐献出来了。最后结果怎么样呢?当年的钢铁产量虽然是超额完成了任务,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钢根本没法用,完全只是凑数而已。而全民炼钢不但导致中断了正常的经济活动,更是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


在农业方面呢,为了完成粮食的产量每年涨一倍的任务,各地农村开始造假,虚报粮食产量,一年能生产多少粮食完全看你的胆子有多大。就这样,当年报上来的粮食总产量居然是上一年的10倍,中国一下就变成了世界第一大粮产国。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年之后,整个国家的经济面临崩溃,全国一半的工厂倒闭,地方政府以之前虚报的数据向农民征收粮食,农民根本交不出来,很多地方都出现饿死人的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在大跃进时期,计划经济高效率的一面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低效和混乱,而这才是计划经济真正的样子。因为作为决策层,只能从国家的层面去看我们要生产什么,要生产多少量,并不可能去了解到具体每个人有多少生产能力,因为生产能力的大小跟个人需求和偏好有关,这个是无法量化的,所以,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政府的决策往往跟人民的生产能力互相冲突,最后就导致出现地方政府好大喜功,当地人民弄虚作假的现象。


除了大跃进之外,当时开展的运动还有提倡人民公社的生活模式,也就是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组建成合作社,土地归集体所有,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吃饭,平均分配。对于农民来说,失去了土地的控制权,并且一切物资都平均分配,这种吃大锅饭的环境,让大家完全丧失了劳动的积极性。


而对于国家来说,将土地重新控制在手中,有以下三个好处:一,国家能够控制粮食交易,并且把交易所得到的利益用于国家的工业发展。二,国家能够控制农产品的价格和供应。当时国家推行的是票证经济,也就是买什么都要凭票,比如什么肉票、鱼票、油票,目的呢就是在物资短缺的条件下,控制住物价。三,国家能够控制人口流动,当农民的土地全部被绑在一起,再加上户籍制度,农民基本上不可能再去到城市里生活,从而减轻了城市的人口压力。作者说,在整个计划经济时期,农民是最惨的一个阶层,他们失去了土地,被剥夺了进入城市的权利,他们创造的财富都用来发展国家工业,而他们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得到改善。


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明天,我们来读本书的最后两个章节,我们将会看到,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没有蓝图的改革,而这场改革又是如何带领中国走向真正的繁荣与富强的?我们明天见!


我们的节目首发在微信公众号禾也书社,在这里,周一到周三小禾会为大家分享成长类畅销书的解读,周四到周六小也会为大家讲一些有意思的小说和故事,有兴趣的同学赶紧关注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越zz越fm

    赶走大使,没收外国资产

  • 就是那只大猫

    真当中国如今的工业化是大风刮来的?

  • 就是那只大猫

    计划经济有其历史局限性,就像人病了不吃药不躺床怎么能行?病好了自然不需要吃药和一直躺床了

  • 121793693

    你这是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