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诗经·国风·王风·采葛》于晓鹏带读与随讲

144《诗经·国风·王风·采葛》于晓鹏带读与随讲

00:00
16:19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首诗比较短,其文意、诗意也比较中和。我们在诵读的时候,采用怎样的基调?从怎样的角度来阐释?分寸应该怎样来拿捏?我想对诗意作出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诵读的阐释角度以及诵读的解读方式。

    古人的解读,比如《毛诗序》说,“《采葛》,惧谗也”,是把此诗放置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并把整个王风所涉及的多首诗结合起来理解;如果我们从这样的阐释角度诵读,此诗在诵读之中,也会感受到一种沉重感。今人的解读则比较简单,今人是依据文字本身的字面含义来读,不与历史、社会相勾连,这样一首诗就只读出一时的情绪、感受,那么就会比较直接,也就简单得多。

我觉得我们读诗,每个诵读者首先自己要有一个定位,你要有一个观点、立场、态度,这样才能在一首小诗的诵读之中体现微言大义,把一首诗读得丰富,同时读得深刻。这也是我们读中国文化经典的一种学习的态度。

到今天为止,王风还余下两篇没读,那么王风我们也将要读完了。这一部分,多是一些亡国破家之音,我们整体读得还是比较沉重、凄悲的。我想之后我们暂时不按照《诗经•国风》目前的这个排序来读,接下来可以先把豳风读完。

豳风是豳地的风诗。豳地是周人开始兴旺发达、重新重视农业生产、渐兴的地方。那时是在武王、文王、王季、太王之前,是在周人的先祖公刘那一个时代;后来到了太王古公亶父的时候,周人才从豳地迁到岐山之阳。所以豳风中体现的民风应该比周南、召南中的更为古老和悠远,我想豳风应该代表着周人、周文化的初心吧!我们读完周南、召南——周文化的初始,又读了王风,读完周王朝的衰败之后,再重新回溯到豳风,去了解周代先民的初心。这个顺序,也就是周文化由兴到衰,由衰又返朴回归初心的一个次序。

王风和豳风,可以作为我们读《诗经•国风》的第三部分。之后再读郐风,因为郐风与郑风比较衔接,郐国最终被郑国所灭。之后读郑风,就又是按照现在《诗经》十五国风的顺序了。郑风之后,可以读齐风、魏风、唐风、秦风等等。郑国是春秋始霸,接着就是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晋文公,一直到秦穆公。

我们是把《诗经》十五国风的诵读大致分了若干部分。首先读的是周南、召南,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就是邶鄘卫三风,同属于卫风;第三部分是王风和豳风,——可见周王朝的兴衰;之后是郐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魏风、唐风都属于晋国的风诗——以及秦风,这一部分即第四部分,是春秋霸业的兴衰;之后是陈风和曹风。在读小雅之前,我们还要再回溯,再读一次豳风。这样,我们就把《诗经》国风这一部分通读完了。

其实现在风诗这一部分,我们还没有读完一半呢,我们现在大致只读了七十多首,接下来还要继续读。读《诗经》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是计划用两年时间把《诗经》完整地诵读一遍,现在已经过了将近半年了。人们都说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并不难,难的是把一件事情坚持下来,那么就要看每个人的毅力了。我们坚持每天诵读已将近半年,有的时候我也会少许的感觉有些压力,在这里我也特别感谢咱们一路诵读下来的诸多朋友们,比如老松树、佳音、赵春波、高玉山、加秋、凤凰、叶上题诗、岁月如歌、刘凤省、梅林、丁香、妮薇等诸多同学。在咱们这个群里有很多老朋友,也有很多新朋友,很高兴和大家能够一路同行,我们争取把《诗经》诵读这件事情坚持下来。

在这里我还要补充说一下。就是我们上次读到《葛藟》那一篇的时候,我们也提到“谓他人父”“谓他人母”“谓他人昆”这样的诗句断句的问题;在这点上我还要强调一下,因为读《采葛》这一篇也有同样的问题。《诗经》从诗体格式上说,以四言诗为主,其诵读是以二言音步为主格,为基本的格式,以三一或者是一三,或者是其他的格式——称为变格,作为辅助补充。这样来读,以表达、保证《诗经》平顺、端庄、稳定的句式结构和诗体风格。

《诗经》这种四言诗体的诵读,它不同于《楚辞》那种嗟叹式的、更加起伏顿挫的杂言诗体的诵读,也不完全等同于后世五言诗、七言诗的诵读。中国诗歌的诗体形式,既有《诗经》的传统,又有《楚辞》的传统,后世的五言诗、七言诗是在《诗经》与《楚辞》这两种风格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诗经》的诵读,整体来说,我们还是追求四言诗体的那种平稳、端庄、朴实、整齐、规整的诵读风格。

《史记》记载:“《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诗经》的篇章都是可以入乐的,是礼乐之中的歌词,所以它更应该配合八音之乐那样一种氛围;尤其是我们之前读的二南——所谓的正风,以及今后我们要读的小雅、大雅、三颂。小雅是一般贵族聚会时的音乐,大雅是朝廷宴享时的音乐,三颂是用于宗庙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的专用乐歌,所以我们更要读得庄重、规整。二南之后的十三国风,它也有春秋赋诗的含义,也就是在解读之中更多是从诗意的角度而言,注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所以在《诗经》诵读以及我的一些其他课上,我一直是从两个方面来阐释古诗文诵读的。一方面是从音韵格式、诗体格式的角度;另一方面就是从诗意、文意的内容,从句逗意联,从文章的起承转合以及主旨立意上,来阐述诵读的发端、诵读的基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