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我请打开卷六第 228 页,它在解释这个六十句。恶见,所谓恶见,上次我们解释到,这个发的讲义呀,“后际有想十六者有四”,有四句,后际就是把我们这个思想观念呢分成三个阶段,一个思想,前面的这个思想叫前际,当现在这个思想,就现在叫中际,后面这个思想以时间的分类方法叫做后际,那么中间有四个四句,该句死后有想,也是常见,都认为死后我们这个又存在的,有思想,有灵魂,这个肉体死后。一、一种“执色为我,名我有色”,有一派的哲学认为,这个物质世界,这个肉体里头有我,这个里头有个东西,这个东西叫它为我,这个名称归纳起来,所谓“我”,就有这个色的作用,色法,就是包括物理的,“趣诸法所名为有想”,这个另外呢认为这个东西,这个我的存在,虽然死了以后,这个东西是存在的,认为一切万有的东西中间有一个思想,等于我们讲灵魂的存在,欲界里头,而且这个里头哲学的层次还并不是这么简单,认为我们欲界里头这个东西都是全的,到了色界高一点了,就是有修行的,只有一分了,到了再高一点无想天,就没有,这是一种理论,就是说他的这个修持哲学基础。第二,“执无想死后,四蕴为我,欲界以上,乃至无所有趣,居无想天”,第二派的这个认为肉体死了以后,这个无色,死后,这个色受想行识,色就是色法,物理的肉体,肉体没有了,那四蕴呢,受,感觉,思想,这个动能,生命的动能,受想行识四蕴,这个是我,肉体就没有了,那么还是认为死后,这个四蕴存在,但是他们的理论配合修持呢,在印度的哲学都是配合修持吶,这个事情我们讲过,欲界以上,就是初禅作的功夫,二禅,到了三禅四禅的境界,欲界、初禅、二禅。三禅差不多超越了欲界,这个里头有层次不同,三界我们吧岔过来说了,大概报告一下,色界以上,到了无所有处,四禅八定,无所有处定,什么都没有,那么无所有处定,无所有处定与空定又不同,因为空还有个空在,什么都没有,所以无所有处是无色界里头的境界,比色界还要高,就是还没有这个事,没有这个、四蕴也没有,所以“住”,另外举了无想天,无想天当然没有这个东西,这些又是一派。第三这一派,认为执“五蕴为我”,这个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换句话说,我们今天有感觉有知觉能够思想的,能够活动的这个就是我。第四,“我非有色非无色,遮彼其三,此四皆依寻伺等至而起执,是名初四句”,这个第四种,认为这个我也不对,你说他有物质吗,有一个形象吗?不一定有,你说他没有吗?他又是有,所以非有色,不一定说他有东西,非无色,不一定说他没有东西,“遮彼其三”,刚才所讲过的执五蕴为我的这个道理,他是反对的,这一点他是反对的,那么归纳起来这个里头有四派,“此四”,这四派他的哲学思想。 所谓哲学讲思想的求证到,这个思想不是普通我们这样想叫哲学,所谓哲学家尤其是印度的这些宗教哲学,他是作功夫来的,都有禅,其实西方的哲学家思想,思想宁静到极点确定、认定一个东西,他还是由静定来,比如我们中国理学家,拿西方观念也就是思想家了,所以我们以前提到过很多次,宋代的理学家程夫子程灏所讲的:“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这个思想到了最高境界,他有实证的东西,有他的境界,所以他所讲的这个思入风云变态中不是空洞的理论,比如一个书法家、1509画家、文学家或在一个科学家,他宁静思想到了某一个尖端的时候,身体感觉也没有了,忘记了身体,他钻在思想领域里头,自然有他的天地。 那么,在我们中国过去的理学家有个名词形容得非常好,这个名词可以通用,佛家、道家,不管外道、佛法,一切境界都可以通用,叫“性天”,自性的境界自有一个天地。所以,文学上形容它:“性天风月”。我曾经在云南一个地方看到,云南一个小地方,昆明的后面,有个龙潭、黑龙潭,那是完全几乎靠到那个鸟区去了,那么有一个小地方乡村叫做杨林,这个地方还有名人,有一个很了不起的,姓杨的一位先生,过去的学问是很好,叫杨茂。那么他自己在他那个乡村,当然这样一个学者文人在历史上,尤其在地方上影响很大的,我在他那个故居,就是他当年所住的房子,看到他自己题的四个字:“性天风月”,非常好,他就自己题,自有天地,自己有我自己的天地。所以,真正境界里头、思想境界自有它的“性天风月”。 所以,讲这四种皆依寻伺来,“寻伺等至而起执”。现在讲到寻伺这个思想的境界,寻伺就要研究。讲到唯识呀就要研究到大论《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所讲的《瑜伽师地论》,讲到凡夫意识境界修行的过程:有寻有伺,所以我们思想在寻找,这个思想,那个思想,伺就是思想寻找到某一个程度,肯定了,拿哲学的话就是肯定了,就是有一个境界,这是普通!慢慢修行到了“无寻有伺”,“无寻”,不去寻找了,只有那个境界有 “有伺”,最后到达“无寻无伺”,大概拿寻、伺:“有寻有伺”、“无寻有伺”、“无寻无伺”说明我们用思想修禅定做功夫的思想这个的作用。就是“寻”、“伺”的境界。那么,《瑜伽师地论》,这个“寻”、“伺”特别立一章,所谓瑜伽师地分成十七个部分,一地就是一个部分。所以,“有寻有伺”、“无寻有伺”、“无寻无伺”这个里头就三地,三个层次,这个思想的层次呀同个人修养的层次的差别。那么,我们现在懂了这个寻伺的作用,是讲这个东西,这里所讲的上面这四种哲学理论的根据,他也是做功夫来的,“皆依寻伺等至”,他到达了这个境界,“而起执”,而升起认为是这样,肯定是这样,这个最初的四句,第二个四句又不同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