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灵活的固执

第九章:灵活的固执

00:00
16:14

我们关于中国人的最初知识是从我们的仆人们那里得来的。尽管他们自己浑然不觉,尽管他们并不总能让我们感到满意,但他们却是我们认识当地人性格的启蒙老师,我们时常感到,我们学到的那些课程是很难忘怀的。随着我们对中国人的了解日益加深,我们发现,我们在与仆人的小圈子相处时不知不觉间所获得的那些结论,显然都被我们后来更为开阔的认识所证实了,因为,就某种意义而言,每个中国人都可以被视为整个民族的一个缩影。用本章这个自相矛盾的题目来描述我们在此所探讨的性格虽然并不能让人感到满意,但是,这个题目看起来仍是一个最接近于恰当的表述,借助一个非常简单的描述,就能让人理解这样的性格了。
一个居住在中国的外国家庭可能会雇用许多仆人,在这些仆人当中,没有第二个人能像厨子那样把全家上下的安宁都握在手心里。女主人在雇用一个新厨子时会对他说,哪些事情是她希望他去做的,她还会强调指出,哪些事情是她不希望他去做的,在这个时候,这位新厨子的外表简直就是一个顺从的化身。对这家人家订下的所有规矩,他都诚恳地表示赞同,其诚恳即便还没有赢得信任,至少也给人留下了好感。他会被特意举例告知,上一个厨师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不等做面包的面发好就往烤箱里放,就因为女主人感到需要坚持的诸如此类的细枝末节,上一个厨子和女主人闹翻了。对于这一点,候选厨子做出的反应令人愉快,他表示,他或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些缺点中并不包含固执。他还被告知,不得让狗和二流子进到厨房里来,也不得在厨房里抽烟。对此他回答说,他讨厌狗,也从不吸烟,他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在城里没多少朋友,仅有的几个朋友也都不是二流子。在打了这些预防针之后,他开始履行职责了。但是不出几天主人就发现,在发不好面这一点上,这位厨子和上一位厨子简直就是一对亲兄弟,而且有数不清的人进出厨房,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带着狗,此外,屋子里还永远弥漫着一股很淡的陈年烟草味。厨子也坦然地承认,他做的面包的确没有达到他的最佳水平,但是他肯定这不是因为面揉得不好,在揉面这个方面他是很讲究的。在厨房里出现的那些陌生人,肯定是家里哪位苦力的“哥们儿”,不过他们谁也没有养狗,而且他们现在都走了,也不会再来了——尽管第二天,那些人又再次出现了。没有一个仆人抽过烟,那股子烟味应该是越过墙头从另一家飘过来的,那一家的仆人们都是烟鬼。厨子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不过,既然这里没什么需要改进的东西,他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去改进了。
同样的情况还会发生在一位苦力的身上,他被派去割草,主人给了他一把雪亮、锋利的外国镰刀。他带着满意的微笑把刀接了过去,但是在当天的稍后,主人就会发现他拿着一种中式收割器具在干活,那把锈迹斑斑的铁刀只有四英寸长,装在一个很短的把手上。他似乎在说:“还是旧的更好使一些。”你让洗衣工使用一台外国洗衣机,这种洗衣机能够节约时间、肥皂和劳力,最为主要的是,还能使衣服少受磨损。还给他提供了一台享有专利的甩干机,这种机器不需要人力,还不损伤衣物。结果,洗衣机和甩干机都被归为“无害的废物”,这位洗衣工依然像先前那样用力搓洗、绞拧衣物,把衣物弄出破洞,弄成了碎片。
要想使这类革新得到捍卫,就得以不间断的告诫作为代价。
一位园丁被派去修理倒塌的院墙,手边已经备好了一些砖块,可是他却认为,最好还是在墙头上埋进一尺深的树枝,他就这样做了。若是问他这样做的理由,他就会对他的方法的优越性做一番解释。一位邮差被雇来送一封重要的邮件,到目的地要走好几天的路程,头天晚上他收下了包裹,应该在次日一大清早就动身。第二天下午,他却还在邻近的一条胡同里晃悠。他被叫了过来,问他这算怎么回事,他告诉我们说,他不得不歇上一天,来洗他的袜子!与你按天雇用的马车夫打交道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感受。你吩咐他走某条路,他也答应了,因为其他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选择此路,然而他却带着你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因为他从一个陌生的过路人那里听说,这条指定的路不太好走。厨师、苦力、园丁、车夫——他们全都不相信我们的判断,而对他们自己的判断推崇备至。
在每一处外国人开有诊所或医院的地方,都一定能够看到一些足以佐证我们这个话题的现象。患者得到了仔细的检查,拿到了处方,并取到了一定剂量的药,为了避免出错,服药的方式和时间被重复了三四遍。为了记住这些细节,他会返回来一两次加以确认,可是一回到家里,他就把两天的药量一口吞了下去,因为他以为疗效与剂量之间应该有着直接的比例关系。医生反复告诫患者不要移动外敷的膏药,可这些告诫起不到什么作用,无法阻止膏药被当场揭下,因为那位患者不想变成一只“乌龟”,让自己的皮肤上长出一块硬壳来。
这样的现象不会让人感到很舒服,但是根据观察却似乎可以充分地证实这种现象的存在,这就是,对于一位普通患者来说,诊所里一位最无知的助手所表达的意见也似乎(并当然地)和主治医生的诊断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尽管前者可能不识字,不知道药品和各种病症的名称,尽管后者可能获得了各个等级的医学学位,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甚至连一位看门人或一位苦力的一个暗示,就足以使人完全无视医生的医嘱,去采纳某些注定是愚蠢甚至可能致命的建议。
我们至此所谈的这些说明中国人固执的例子,都与外国人有关,因为我们最容易注意到这样的例子,这些例子对我们而言也有着最为密切的利害关系。然而,越是深入地观察中国人彼此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真实气质正是在这样的关系中表露出来的),我们就越觉得,“表里不一”这个意味深长的中国成语所指的那种情形,并非一个特例。中国仆人面对中国主人也像面对外国主人一样,是谦虚、顺从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不能自行其是的,同样,他们的主人也从来不曾指望自己下达的命令会得到一丝不苟的贯彻。一位外国雇主却会要求被雇来的人严格地按照吩咐去做,如果仆人们不按他的吩咐去做,他就会对他们中间的某些人渐渐地产生敌意。笔者一位朋友的仆人,就属于这个数目庞大的仆人阶级,这个仆人阶级将极端的忠诚和极端的执拗合为一体,这样一来,他们就成了一些不可或缺的讨厌人物,这些仆人的主人们常常会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我的这位朋友的话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主人们的这种心境,他在谈到他那位“男仆”时说,他时常处在一种举棋不定的状态中,不知是应该杀了那个仆人,还是该给他涨工钱!中国主人则清楚地知道,他的命令会遭到方式不同的忽略,但是他能预先防范这种一准儿会出现的结果,就像人们会预存下一笔钱以应对坏账,或者就像在机械设计中要为摩擦留出余地。
这种有令不遵的现象,也程度不等地存在于各个级别中国官员们的相互关系之中,直至最高层。违抗命令的动机会有许多种,比如自己的惰性和朋友的情面,最为有效的动机还是金钱的魔力。有个地方官员居住的地方水质不好,有些发咸,他就派一个仆人拉着水车到数英里之外的一条河里去取水。这位仆人并没有照办,而是跑到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去打水,他知道那里的水应该是甜的,他满足了主人要喝甜水的愿望,又少跑了三分之二的路,让各方都皆大欢喜。即便这位官员确知他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但只要水好喝,他很可能就不会去捅破这层窗户纸。在中国,“能抓住耗子的猫就是好猫”,成功就是一切。中国人怕得罪人,并且天生胆小怕事,不愿惹火烧身,因此,违抗命令的罪过是不会被报告上去的,即便有五百个人都知道这个秘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仆人,主人让他把蓄水箱里的水全都放进别的容器里,以备不时之需,结果却发现,他把水全都倒进了水井!就这样,他设法维持了遵从的外表,但实际结果却构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否定。芮尼博士曾讲过这样一件事:厦门的一位官员为了给人制造阅读障碍,故意把一份皇上的文告砍成两截,前后倒置。诸如此类的花招常常被用来对付外国人,中国的官员很少愿意去让外国人开心。
很容易看到这种规避策略与司法制裁之间的冲突。一位官员判处一名罪犯戴两个月的沉重木枷,只有夜间才能卸下来。但是,只要在“最管用的地方”明智地花上一点儿钱,使些银子打点一下,判决命令就会被改头换面地执行,只是在那位官员出入衙门的时候,这位罪犯才会装模作样地戴一会儿木枷,而在其余所有时间里,罪犯都可以完全摆脱这份可恶的重负。这位官员是否从未疑心他的判决会被贿赂所废止,他会不会从后门悄悄溜出去,以便把下属抗命的行为抓个正着呢?他不会这么做的。这位官员也是一个中国人,他知道,判决做出之后并不会得到认真的执行,考虑到这一点,他在量刑的时候就已经把刑期加长了一倍。这似乎也可以作为一个例子,用来说明官方各个部门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外国人的长期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一位高一级的官员指示低一级的官员,应当采取某一步骤了。低一级的官员恭敬地回禀道,该步骤已经完成了。而事实上,压根儿没有采取过任何行动。在许多情况下,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如果某个部门一直在施加压力,命令急如星火,低一级的官员就会把压力转嫁给更低一级的官员,并且把责骂也传递过去,直到那压力的动量消耗殆尽,然后事情又会像先前那样运转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改革”,常能看到这样一些声势浩大的运动,比如时不时地下达一道禁令,不准买卖鸦片,或是不准种植罂粟,其成果如何,众所周知。
毫无疑问,在某些人的眼中,中国人似乎是世界上最“固执”的民族,对于这些人来说,我们在概括中国人的“固执”性格时所使用的“灵活”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显得很不恰当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必须重申这样一个观点,即中国人远非一个最固执的民族,他们实际上远不如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固执。我们说他们“灵活”,这是因为,在他们像骡马一样的“倔犟”中也掺有一种屈从的能力,而盎格鲁-撒克逊人却时常缺少这样一种能力。
能够说明中国人这种“灵活”天赋的最佳例子就是,他们能够得体地接受指责。在盎格鲁-撒克逊人中间,这已是一门被忘却的艺术,或者不如说,这是一门从未被发现过的艺术。中国人能耐心地、专注地、甚至诚心诚意地听你指出他的不足,欣喜地表示赞同,还会添加上两句:“是我的不对,是我的不对。”也许,他甚至还会对你表示谢意,感谢你好心地帮助他这样的小人物,并做出保证,说你所指出的那些缺点将得到立即的、彻底的、永久的改正。你也很清楚,这些言之凿凿的保证不过都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但是,尽管他们的天性是不牢靠的,这些话还是很受听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正是他们希望达到的目的。
有人把中国人比作竹子,很少有比这更为恰当的比拟了。竹子很优雅,并且用途广泛。它很柔韧,中间是空的。东风吹来,它就弯向西边;西风吹来,它又弯向东边;无风的时候,它就挺直躯干。竹子是一种草本植物。草很容易打成结,竹子尽管柔软,却很难打成结。人的头发是一种最柔软的东西,它可以被拉得很长,可一旦失去拉力,它就会马上缩回来。头发凭借自己的重量可以倒向任何一个方向。许多人的脑袋上都有那么一撮儿头发,长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怎么梳也改不了它的方向。俗话说,这撮儿头发是“被牛舔了”,由于这撮儿头发不服管,其余的头发无论多少,都得随着它的朝向来梳理。如果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可以被视为一颗脑袋,不同的民族就是这脑袋上的头发,那么中华民族肯定是“被牛舔了”的那一撮儿可敬的头发,它可以被梳理、被修剪甚至被剃掉,但重新长出来的头发一定和先前的一样,其总的朝向也是难以改变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閑雲野鶴9

    灵活的固执一一表里不一,阳奉阴违。

  • 微风BZ细雨

    幽默而有趣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