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基金常识 12

共同基金常识 12

00:00
09:15

共同基金常识12:胜利是最大的失败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明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叫做共同基金常识。今天我们来看看,基金资产的规模,作者用了一个副标题,叫做胜利是最大的失败,简单来说就是,基金在取得胜利之后,必然规模过于膨胀,而在他规模膨胀之后,也就注定了其开始走向平庸。1982年初,在那轮大牛市之前,美国股市的总市值是1.3万亿美元,基金总共才持有400亿美元资产,仅为总市值的2.8%。这个数字远比咱们现在要低的多,但是到了2000年前,共同基金所控制的股份规模已经达到了25%,如果加上其他的专户等等,可能比例已经超过了40%,也就是说,美国市场机构化的程度,在2000年前,就已经超过了我们现在的水平。那些美股上的大型公司,已经基本被各家基金公司所瓜分。而且他们基本都会在机构之间完成换手,股票型基金每年换手率90%,几乎所有持仓都要动一遍。



但是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基金们较少持有流通市值最大的股票,也就是说,基金持有比例随着股票的流通市值上升而下降。基金持有所有美国股票的比例是21%,相比之下,持有市值最大的100只股票的比例只有15%,为什么会这样,说明基金们偏爱小市值公司的投资,因为小市值公司,才拥有跑赢市场的可能。



当基金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那么其实作为基金业这个整体来说,跑赢市场的可能也就越来越低,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机构规模越来越大,就没有散户群体可以收割了,那么他的超额收益肯定就没地方取得了。镰刀互砍之下,其实最后的结果就是风格更替,你想想当你持有一只股票,涨幅很多倍之后,净值虽然取得了超高收益,但是这些其实都是虚假的,因为你没办法落袋为安,以前你忽悠散户进去接盘,然后自己全身而退,最后这东西暴跌,你毫发不损,但这种缺德事,在机构博弈时代很难做了,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你就没办法再玩聊斋了,谁都知道怎么回事,所以我们看到2020年机构抱团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到了2021年抱团股瓦解,参与抱团的基金基本都跌去了30-40%,所以这就给大家敲响了警钟,A股也即将进入这个时间段。超高净值,都是假象,你退出来的时候,才发现,没有接盘侠。不过这事现在基金公司肯定心里清楚,而基民们还在傻了吧唧的纳闷,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实老齐总说一句话,金融市场在真正有人承担损失之前,一切盈利都是虚假的。大家一定要好好想想这句话,你得弄明白了,你在赚谁的钱,如果你想不出来,谁会把钱输给你,那么你其实即将把钱输给别人。就好比在牛市顶点冲进去的那帮人,你是最后接盘的,还赚谁的钱?



在美国,基金的巨大规模,其实也会拖累业绩,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美国两只最大基金,彼得林奇曾经管过的麦哲伦基金有750亿美元,而另外一个领航的500指数基金,也有640亿美元,还有17只基金,超过了200亿美元资产。48只基金超过100亿美元,这些超大规模的基金,合计得有1万亿美元。作者通过数据回测发现,随着基金规模的不断变大,业绩却在恶化。市场最大的5只基金,规模和相对回报,出现了明显的负相关,也就是说从大幅跑赢市场,到跑输市场。最终被业绩所拖累,造成规模降低。而且后面业绩一直很平庸,很难再表现出之前的实力。注意老齐说的这个是长期,某些年份,他们还是能够雄起一下的,特别是连续跑输一段时间之后,也有均值回归的规律发生。这也反过来,再次印证了以前那个规律,基金的超额回报,都是在小盘股,和成长股周期之内取得的,真到了大盘价值股的周期,我们也就别费那个劲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持有市场大盘股指数,比如我们的沪深300 。甚至是上证50.



作者做了个测算,1998年,如果一个10亿美元的基金,那么他能够投资的股票是3000只以上,如果规模到了50亿,他就只能投资不到1300只股票了,如果规模到了200亿美元,他能投资的范围只有479只个股。如果再考虑一些流动性风险,投资一家公司的上限比例不能超过5%,那么最后的范围是257只股票可以选择。所以基金的规模越大,反而基金经理的作用越小。他已经没啥可干的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这257只股票全都买下来。所以他就变成了一个弱化版的指数基金。那些能够涨10倍的股票,完美的被他给剔除出去了。所以最终业绩也就必然会弱于指数。如果持有指数,大盘成长,大盘价值,中盘成长,中盘价值,这四种风格,你其实都有机会获得收益。但是如果你只持有超大规模的基金,那么只能是大盘价值这个周期,才能获得超额回报。其他的周期应该都跑不赢指数。



另外,基金规模越大,进出就越是不方便,对于股市上某只股票的流动性要求也就越高,知道巴菲特为什么不在股灾中卖出吗?因为他的规模,根本就没办法卖,如果自己跟着卖,他自己就能把股票价格打到很低很低。你有1万块钱,能随时做到跌8%止损,但是当你有10亿持仓的时候,你根本就没办法止损,一旦股价掉头向下,你可能卖几千万就封死跌停了。所以要想出货,就必须在上涨阶段边拉升边出货。趁着其他人都在疯抢,你才有可能走得掉。相反你要看好什么东西,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要开始下手买,趁着下跌,一路跌一路买,否则你根本就吃不到太多的仓位,真到了底部你再建仓,稍微一买,股价就涨起来了。反而没有利润空间了。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投资大师,无一例外全都是左侧交易者,因为他们的规模,不允许他们做右侧。规模越大,左侧就越是不容易。最后大家也就干脆不动了。因为根本就没办法动。巴菲特就经常说,现在留给她可以投资的公司越来越少,所以最后他不得不去买苹果这样的公司。然后还得一直拿着。所以巨大的规模肯定是一种负担。我们A股上也是这样,那些做的最好的基金,基本上从小规模,慢慢变大的,而几年前的大规模基金,很少能再有出色的业绩表现。



假如一个大型基金,作着指数基金的持仓,收着主动基金的费用,那么他长期下来跑输指数就是必然的,如果他还有一定的换手率,比如每年100%,那么这会让他再产生1.6%的成本,加上1.5%的管理费,耗费了差不多3%,这已经占到了每年10%收益的三分之一。所以老齐一直告诉我们的小伙伴,除了大盘价值周期,或者大幅跑输大盘指数之后,尽量不要持有规模过大的基金。



所以作者的结论就是,超越市场,只能是少数人,小规模的游戏,不存在大部分人,大规模的战胜市场的可能。这个从逻辑上就根本说不通。但是基金公司通常不会承认这点,基金经理们也不会承认这点,因为基金规模越大,他们提到的管理费也就越多。虽然赚不到更多地业绩了,但是他们的利益却在持续上升,甚至爆发式增长。一个热门基金从10亿增长到200亿,可能只需要一个季度,那么对他来说,一年的管理费,就从2000多万,提升到了3个亿。所以没人会拒绝这样的诱惑。但投资者却被蒙在鼓里。不知道在巨大规模之下,这只基金即将变得十分的平庸。



那么怎么避免这种基金业绩下降的情况呢?要么对新的持有人封闭,也就是不许再申购了,这样可以保证基金的规模不再上升。要么就是对基金增加更多地投资经理,然后把工作量划分。相当于一只大基金,变成好几只小基金。最后还有一招,就是主动降低费率,降低换手率,让他像指数基金靠近。知道打不过市场了,就尽量别被市场落下太远。



下一个部分作者讲了税收对于基金投资业绩的影响, 因为这个涉及到制度的差异,在咱们这几乎没有这个影响,所以我们就不细讲了,大概作者的意思就是说,最高换手基金,会有很多的税收成本,而且你频繁买入和卖出基金,也有很多税收成本,最好的投资方法就是始终拿着指数基金,千万别动。这样税收成本最低。其实美国这种税收安排,虽然看起来从投资者身上抽血,但其实反而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你怕交税,就尽量长期持有,而长期持有最终反而对投资者更为有利。明天我们再来看看,投资基金中的时间的作用。这是成本,收益,风险之外的第四个维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