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基金常识13:基金的回报很高!为何还是赚不到钱?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共同基金常识。今天我们再来看看,投资中的时间维度,这是成本,风险,收益,三个维度之外的,另一个维度。作者还用了一个立方体来解释,长宽高,分别是回报,风险和成本,时间作为第四个维度,对前三个维度都有作用和影响。
我们先看第一个维度,回报,这也是所有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前我们讲了基金的回报并不差,即便在A股市场,基金的平均年化回报也有18%,这个回报水平虽然不能继续下去,但是站在长期的角度,拿到10-12%的年化回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至于第二个维度风险,他跟回报是长与宽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平面,如果风险成为短板,那么这个平面的面积也不会太大。所以在专业投资者的眼中,更多地是使用了一个风险调整后的回报的概念,这意思其实就是让长X宽的面积达到最大。要么在同等风险下,拥有更好的回报,要么就是在同等回报下,降低风险。这个性价比越高,投资者也就越能赚到钱。比如我们说的资产组合就是可以降低波动的同时,提高回报率,但这个性价比也有极限,风险最大和风险最低,都不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所以需要我们去寻找一个动态的平衡点。
第三个维度就是成本,这就相当于一个立方体的高度,把投资从平面,发展到了立体空间,如果成本是短板的话,那么这个平面再大,他也不会拥有很好的体积。所以要求在平面的基础之上,必须要将成本降得最低,那个最大的体积,就是我们追求的,最好的投资方式。
那么第四个维度时间,他对于回报,成本,风险都有分别的影响,所以最后也对投资产生深远的影响。简单来说,你只投资3年,追求最大回报,跟你要投资30年,追求最大回报,完全不是一个概念。3年内获得回报,你根本无需关注成本,只需要在意风险和收益就行了。而10年,你其实根本不用关心风险,只关心收益和成本就够了。如果投资30年,甚至收益都是一个常数,你最后关心的应该只有成本。
我们都在讲复利的作用,作者也举了一个例子,你25岁,到65岁的时候,要获得50万美元的资产,那么你怎么做呢,如果每月去投资股票,只需要每月拿出43美元坚持40年就够了,如果你要是储蓄,那么每月得存下328美元,是投资股票的8倍。
而且作者还做了个测算,投资时间越早,你每月付出的成本,将呈现几何数字的下降,而投资时间越晚,你其实就要付出更多地钱。比如还是那个例子,你从25岁开始,每月只投43美元就够了,但是如果晚十年从35岁开始,则需要每月143美元,如果到了45岁才开始,那么每月支出就多达505美元,相当于提高了12倍。
投资中有一个快速计算复利的公式,就是72法则,拿72除以回报率,就是你的投资翻倍的年限,比如年化回报是4%,72除以4=18,也就是说你的投资18年才能够翻倍,如果你把投资回报率提到10%,那么7年就能翻倍,也就是总资产达到2倍。后面就是以此类推,14年变成4倍,21年总资产膨胀到8倍。所以大多数人至少都有35年时间可以用来投资,如果你找对方法的话,至少能做到本金膨胀到32倍。那么你算算,财务自由还难么?假如你想60岁过上,每月2万的生活,只需要准备600万资金就够了。而这600万你用35年去投资,那么起始资金只需要不到20万就够了。600万绝大多数家庭都没有,但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拥有20万可投资资产,其实一点都不少。关键是要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都可以创造一个幸福的晚年。
另外,在一个30年周期的跨度之内,我们之前也说了,你甚至没必要去考虑风险和收益了,因为压根就不重要,收益会是一个常数,就是每年10%,通胀调整后7%,而风险几乎为零。即便你从最高点 入市30年之后,也肯定会赚钱了,而且回报率也差不太多。作者也做了一张图,好比一把朝向右侧的剪刀,年限越短,这一年的收益跨度越大,比如下一年,你有可能是赚25%,也有可能赔掉11%,但是如果持有50年,你最好能赚年化7.7%,最差也能赚年化5.7%。在这么长的周期内,对你影响最大的就是成本。你每年多付出的2个点,在40年之后,会吃掉你一半的资产。那么每年要差4%呢?40年后总资产差了8倍。所以长期范围内,一定是成本优先,回报其次,风险必要考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尽量用指数,拿更高的权益仓位。想投资30年,去做股债平衡,这就相当于主动丢掉2个点的年化回报。所以长期管理和短期管理,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
下面我们来看基金的管理,其实基金的设计很好,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目标其实并未达到,基金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其实损害了持有人的利益,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以营销和规模为导向,最终背离了投资者的信任。美其名曰给投资者更好的体验,但是金融行业跟其他的消费品行业是不一样的,消费者最想要的东西,一般就是最好的东西,但是投资者最想要的东西,却一定会让你赔钱。而基金公司,现在就在这么干,你们最想要啥,我就给你啥,最终让自己的规模爆发,反正赔掉的都是你们的钱,我的管理费足额赚到手。
基金的管理其实是最重要的,他必须富有信托责任,通过专业和自律,定位为长远,所谓信托责任,就是要完全站在持有人利益的角度出发,收取合理的价格,是可以的,但不能危害持有人利益。那些只为做大规模,甚至营销导向,在行业过热的时候,还玩命发新基金上规模的基金公司,显然违背了这种信托责任。其实投资者很好分辨,那些不做行业基金,不注重市场排名,一到市场过热,就限制申购的基金公司,才是负责任的体现。
专业竞争力和自律,就是说基金公司能不能不去追热门,不去投机。当市场一种风格过热的时候,那些铺天盖地,发同类型新基金的公司,我们应该拉入黑名单。比如大家可以到回去看看,2020年底,谁在发白酒和医药类的基金,2021年中期,谁又在主推新能源和周期类基金。这些基金公司,基本都是营销导向的公司。他们每年都会推一个明星经理,并不是因为管理能力强,而是因为他们在每条赛道上都押注。然后捡好的出来做营销。这么做确实有点缺德。
第三就是着眼于长期,投资要有定力,关注长期回报,老齐举个例子,现在蚂蚁上的投资者基本都是投机者,那么有些公司为了适应蚂蚁的风格,就故意做一些高波动产品,让这些投机者追涨杀跌,一方面吸粉,另一方面扩大规模。所以老齐一直认为,蚂蚁和天天基金,虽然是行业中最大的平台,但是却离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渐行渐远,这些互联网思维,其实对于投资者非常不利,你天天与这些投资者为伍,最后也就越来越急功近利,说白了最后这两个平台,就沦为了韭菜收割地。是基金公司收割流量和管理费的目标。
一般来说,扩大规模,必然会让主动投资的范围缩小,所以不会给投资人带来好处,甚至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但是基金公司为了自己赚取收益,却必然要扩大规模,所以这就形成了利益悖论。你要想做大就必然牺牲持有人的利益,你要想为持有人负责,就注定做不大。这就是目前主动基金遭遇的困境。
根据之前作者的分析,主动基金的回报率与市场总体回报率之间的差值,基本上就是基金的成本所导致的,而且大规模基金,业绩反而较差,小规模基金,还有可能跑赢市场,所以最终就变成了,你越是寻找明星基金经理,反而最后业绩也就会越差。越想战胜市场,就越不容易跑赢均值。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作者的意思肯定就是长期持有指数,但是一般投资者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波动太大,那么退而求其次的方案就是,持有股债平衡性指数基金,长期持有。但是这么投资可能又太无聊,有时候也没办法避免风格的扰动,那么这个痛点怎么解决,其实这也是老齐这几年正在研究的方向,明天说说我的解决之道。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