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五见

337五见

00:00
17:02

 五见今天有个同学告诉我,他说某人了不起,是个青年企业家,很有钱,他说他真了不起,这位同学跟我讲。我说是什么了不起啊?他那个公司啊,好几个人,现在会看风水啊,专门给公司老板看风水,办公桌都要怎么摆才发财,怎么才运气好,他说他那个公司啊,好几个看风水给他看。他说老师啊,你送给他一张佛像,他现在挂在办公桌后面一张佛像,你们讲了半天,我这个风水都好得很,后面有老师给我一张菩萨,大吉大利,什么都不听,所以最近运气蛮好。我说一切唯心造啊,这些都是戒禁取见。非要算命看相,这个日子才好,你到妇产科去看,哪个日子不生人啊?哪一分钟没有小孩出来,你到殡仪馆看,每一分也有人送进去啊,你说哪里好,那民权东路有殡仪馆,这个路就不要住了?哪有这种事呢?这些都是迷信,什么叫迷信?迷住了自己的心,心外求法,就是迷信,戒禁取见,这叫做五见。 所以你们要学道学禅,明心见性,何以不能见呢,被五见所挡住了,这五见最严重的是身见,你看那个人学道打坐不是为了身体啊?这个身见脱不掉,也嘴里晓得讲啊,我们学佛的人四大皆空,那我可以把他改一个,你“死”也不空,这叫做死大皆空。就是空不掉放不开嘛,真放开就是这五个字里头啊,你注意哦,苦乐忧喜,下面还有一个什么?舍。真能够舍,就得道了,舍就是布施,舍完了就空,这个肉体一上坐,一打坐,管它肉体不肉体,交出去了,什么都不管了,那你就成功了,做不到的,开始上来四大皆空,后来想想呢,慢一点空,太空快了,来不及,还不大好哦,这一念以来,就把身体,身见就拉回来了。永远空不掉的。所以人不能得道,不能成佛。 现在讲“萨迦耶”,“萨迦耶见”,就是我见,就是生命的我见身见,这个东西是无记性哦,自己都莫名其妙有个我,所以他不能讲他是善,也不能讲他是恶,它属于无记。我们这个人自然有个我,这个我随便哪个时候都存在,昏迷起来也存在,睡着的时候也存在。 “彼边执见。应知亦尔”,他这五见啊,现在提到这个身见我见是无记性。“彼”边见,同他这个执着这个见解,都认为自己的观念一定对,我的见解才对,我的看法就是对,他们一定错,这个人都是这样主观,这些知见呐“应知亦尔”都晓得,都是这个样子,因为有这些观念见解心中去不掉,所以一切众生才有烦恼才有妄想。那么有了这许多五见的存在,有我见的存在。 “此俱苦受。非忧根摄”这些身边我见边见见取见等等,叫做自己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己找罪受,所以属于苦的范围。这个五见,他并不属于心理的忧愁的状况,“非忧根摄”。 那么“论说忧根非无记故” 他说有一派是这样讲哦,可是论说,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上提到,这个忧,忧愁这个忧,这个心理,在弥勒佛的学说里头,他并没有把他归纳到无记里头去哦,现在是提到辩论了。“又瑜伽说”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说:“地狱诸根。余三现行。定不成就。纯苦鬼界。傍生亦尔。余三定是乐喜忧根。以必成现行舍故”,他说《瑜伽师地论》也提到地狱里头的一切众生,“余三现行”喜呀,舍呀,这些心理,“定不成就”,就根本没有这种心理,因为地狱里头众生只有一种心理状态,苦。永远在痛苦中。所1353以定不成就。鬼界呢,也是只有苦多,旁生呢,畜生道也是苦多。“余三”所谓其余三种心理呀,“乐喜忧根”,那么这个乐喜忧啊,“彼”就是他们乐的快感的心理,快乐的心理,喜欢的心理,忧的心理。“以彼必成现行舍故”现行就是现在心理行为的状况,心理行为他可以随时丢掉空掉了。等于我们这个人世界的这三种境界,忧愁会长,快乐时间短。这个大家都晓得啊,在座男女老幼,因为我们都是同类,都是人类,不是鬼类,所以都有这个经验。其实忧愁快乐一样,人世界是相等。感受感觉长。所以痛苦烦恼那个时间感受就长了,快乐的时间就感觉到短了,所以这个人生的境界啊,忧多乐少,这个是我们自己的感受。等于我经常说气象台报告气候,他根据,尤其现在,我们不好意思批评了,根据卫星他完全对,但是他讲大的,小的小地区他没有管,这不能怪他。第二我们也不能怪他,胖子跟瘦子这个感觉气候啊,个人不同。有人啊,特别怕冷,有人特别怕热。这要自己加强这个感觉气候,这个个人不同。所以,这个就是现行的道理,这个现行啊,苦乐的感受啊,个人也不同。同样好吃的东西,每个人都讲好吃,可惜没有仪器,拿电脑仪器,当这个人夹菜夹在嘴里,十个人都讲好吃,马上把那个电脑仪器插到嘴里去,统计下来,一定不同,你的好吃同我的好吃感受也许差个五六度。因为每个感受不同。这个是现行的作用,忧苦。“忧苦现行舍故”,自然可以丢开的,所以幸福的日子永远感觉到不能常在,实际上幸福已经蛮长了,因为人要贪,痛苦的日子觉得太长,他并不太长,过后看看也不过一下下,已经过了。 “岂不客舍。彼定不成”,这个客字啊,这本书上是客字,有些版本不是客,容,包容那个容,不要改,这本书上都是客,这有两个意义的用法,容就是把外来的归纳进来,所以用容。客,就是说这个东西不是主体的。他是外来的,这个两个字出入很大,但是仔细研究啊,每个版本还是各有各的道理。所以我呢,这个人呢,没有什么无记性,没有什么主观成见,这样说也可以也通,不过费一番口舌而已,转个弯了。那么我认为这个版本刻的呀,还是对的,好几个版本是用客字,如果你要是改成容字啊,容易看得懂,“岂不容舍。彼定不成”假定说这个心理状况里头不能包括这个舍字啊,他说这个道理决定性的不成立的。他这一段,下面他答辩。 “宁知彼文唯说客受。应不说彼定成意根。彼六客识有时无故。不应彼论唯说客受。通说意根。无异因故”,他说你这个意见提得,太注重经典上文字的道理。“宁知”是古文,白话就是你哪里知道,你哪里知道彼文《瑜伽师地论》这个文字记载,“唯说”,他只说到客观那个环境,客观作用那个容纳性的,那个感受的作用。并不“应不说彼定成意根”因为客观的,所以客观的东西,等于我这个茶杯毛巾是借来的,无所谓,不大贪着他,也许他等一下要,他就拿走。那么“应不说彼定成意根”所以不说他硬是构成我们第六意识那个意识,很牢固的形态变成意根。因为“彼六客识有时无故”,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这个意识状态,有时候我们意识并没有完全去用,意识有时候等于休克的状态,就是无记性,所以他有舍的作用。“不应彼论唯说客受”,所以,弥勒菩萨做这个《瑜伽师地论》的时候,他当然不应该说,论说里头啊,只能说,这个客观客成烦恼的感受啊,“通说意根”都归纳成意识的状态里,“无异因故”,也没有第二个特别的原因。辩论就是说,你的说法跟弥勒佛说的好像有点两样嘛,他说没有两样。1354 “又若彼论依客受说。如何说彼定成八根。若谓五识不相续故。定说忧根为第八者。死生闷绝。宁有忧根”,他说再说“彼论”,你如果死死抓住《瑜伽师地论》的文字,以这个客观感受状态的那个客观环境,抓住这个建立你的理论的基础,那么怎么说,我们晓得弥勒菩萨说都是有八个根,忧喜悲苦恼,二十二根,上次提到过的,有八根,男根女根,所谓人生最痛苦的烦恼。假定所谓“五识不相续故”,也等于,如果认为前五识不相连续,你只说,这个我们忧愁的心理,是第八个心理的根根,痛苦的根根。他说我告诉你,“死生闷绝。宁有忧根”,一个人真到死,断气,闷绝,麻醉过去了,或者我们脑震荡一下昏过去,等一下脑又不震荡、好了,醒过来,这个时候没有忧了,也不晓得忧愁了。生死闷,闷过去了、晕过去了,这个时候不晓得有忧啊,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要下一次继续讨论了。我们觉得这个讨论的很细呀,可能同我们修持没有关系?绝对有关系,再给大家说明,这个,刚才我们这一堂课,讲到三受,苦受,这个乐受,不苦不乐受来的。讲到忧根,人类天生的心理。都有忧愁的心理。换句话,有忧愁的心理才有文学的境界,才有哲学的境界,那个人类天性都带有一种忧郁型的,不过哪个重,哪个不重,尤其女性朋友们更多一点,男性昏头昏脑的无记性大一点,内向型的人都有忧愁的心理。你说为什么忧啊,我常常用《西厢记》、《红楼梦》的话,人生境界是无故寻仇觅恨,莫名其妙的,所以是忧的心理,这个就是业力之根。所以修行打坐做功夫不能成就,这个忧根的障碍也很大,所以一边修行一边打坐,不晓得会不会走火入魔啊,我还没没有名师传授啊,会不会弄错了,念佛念了三年,不晓得有没有效果,会不会往生西方,会不会不要白念吧,这个忧根很厉害的。人到无忧状态,接近道已经差不多了,无忧这个人啊,就是儒家孔子讲的,君子坦荡荡。最了不起有气派的人,你研究他的心理,多少都有一份忧愁,这个忧种并不是说一天像林黛玉一样,躺在那里吃阿司匹林,装起来生病叫做忧啊,他心理有个阴影,这个就叫做忧。所以我们懂了佛学啊,随时把自己这个心理阴影去掉,就叫做解脱。解脱就接近于道,要懂这个道理,不然我们在这里搞些什么名堂,忧啊忧了半天,本来不忧的,听了唯识还回去忧,这多划不来呀,就是这个道理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