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有执苦根为第八者01

338有执苦根为第八者01

00:00
14:04

 有执苦根为第八者现在,我们《成唯识论》第 197 页,现在是讲到三受啊,感受的问题,这个我们心所构成的感受的问题。现在讨论的眼,眼根,耳根,所谓根,生理机能所发生的这个现状,那么生理机能所谓身体方面,以及心理上,忧、苦等等,所谓八个根。那么上次讲到第一行,关于这个忧烦,我们心里这个忧愁。这种心的作用。 “有执苦根为第八者。亦同此破”,这个“设执一形为第八者。理亦不然。形不定故。彼恶业招。容无形故。彼由恶业。令五根门恒受苦故”。有一派的学说认为,我们感受到的痛苦,这个苦根,苦跟忧是两个心态的程度大有差别,那么有一派的学理啊,认为所谓苦根,就是我们的生命当中,痛苦这个根本,这些也是应该属于二十二根的第八根。他说这个理论不对的。 也同上次讲的一样,就是说“设执一形为第八者。理亦不然”我们这个人的身体,这个形态构成了这个形态,痛苦是痛苦,忧烦是忧烦,心理上的忧愁,譬如说我们中文常常两个字连到起来用,忧愁。实际上忧是忧,愁是愁,两个含义不同,常在心中,好像没有事,永远觉得解脱不了,这属于忧的情形,心理状况。愁是粗浅的,譬如今天明天我要出门,不晓得会不会下雨,会不会刮台风,很粗浅的属于愁。苦,感觉到很痛苦,同忧愁的情形又不同,譬如生病难受这个苦就是苦,所以不能以一形,一个形态就分成八部分。“理亦不然”,因为不定形,“形不定故”,忧苦愁等等,各个形态,这个古文所讲的形就是现在新的文字所讲的形态不同。 所谓痛苦,一个人生病的痛苦,或者这个生命,我们这个生命活到一辈子都在痛苦中,家庭的环境,社会的环境,身体的感受等等,在佛学的因果,尤其是唯识的因果关系,由于多生前世的恶业所招来。“容无形故”,他的现状,你说这个业果的现状怎么样?不是像我们物质的东西一样,有个形态的,因此,我们所受的苦,由于过去的恶业所招来,使我们这一生每一个人,五根门不同,同样是眼睛耳朵鼻子,同样是身体都是肉做的都是细胞、神经,构造成功的。例如对一个气候的变化,有人怕冷有人怕热,同一个情况里头,感受苦乐不同,所以这五根门“恒受苦”的,永远感受到在痛苦中,这是这个苦的情形。 “定成眼等。必有一形。于彼何用。”,譬如说我们讲一个眼睛来讲,“定成眼等”这个人的业果关系,他眼睛不好。眼睛经常有病,有人一生有,譬如有人一生生病,开始一来就是眼睛不好,有人是鼻子不好,那么个人业力不同。所以一个眼睛有病是眼睛的形态,所以关于其他方面没有关系,所以这叫做苦。 “非于无间大地狱中。可有希求淫欲事故。由斯第八定是舍根。第七八识舍相应故”,所以譬如一个人,我们晓得佛学所讲的,最深一层地狱啊,叫无间地狱,什么叫无间,这个间字中文的翻译,没有间歇性,中间没有空隙,没有一秒钟是舒服的,永远连下去在痛苦中,所以无间歇性的受苦。譬如说我们欲界里头人类同生物界,以两性男女的追求一个东西,淫欲为快乐的事,这是人欲,那么在中国古文也叫做人欲。譬如我们过去提到过,儒家的理学家朱熹,有一首名诗,就讲这个事情。他是讲一个朋友过去学问很好,流放在外面十几年,也是做官,学问很好,因为犯罪流放在外面,十几年,自己一个人独立清净,后来流放回来,受招回来,有人在皇帝前面说话。替1356他说话,说很冤枉,然后放了他,回来了。回来以后,因此另外讨了一个姨太太,朱熹先生本来对他很佩服,因为这个事情对他有微词,虽然说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恭敬心理,可有微词的。所谓微词啊,有批评,他就写了一首诗给他,“十年浮海一身轻”,这首诗是名诗,文学程度非常好,此年当中,流放在海外,一个人抱独身主义,“十年浮海一身轻,乍睹梨涡倍有情。”梨涡就是讲这个女性脸上有个酒窝了,就是形容那个女性之美啊,“乍睹梨涡倍有情”加倍的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就是说修道讲学是半生了,尤其在艰苦中能够自己把这个人品保持的很坚固,结果一到不在苦难中,离开了苦难,在幸福的日子里头就闯祸了,所以有时候人啊,功名富贵有了好的运气,就会闯祸的。“世上无如人欲险”,人欲是专指的,“几人到此误平生”多少人到这一关,过不去了。这是理学家朱熹先生的名诗,也是一件历史上学术界有名的故事。为什么提出这个?孔子也讲过“男女饮食,人之大欲存焉”,人类所追求的,真正追求两件事,饮食,吃饱,男女关系,性的问题。这是人的基本大欲。这是孔子的话,有人引用错了,“食色性也”这一句话,这是孔子说,那是错误的。那不是孔子的话,那是告子的话“食色性也”,那是告子的话。告子这个话,在哲学的立场不彻底。食就是饮食,色就是指男女关系、性的关系,不是本性问题。孔子到底是孔子,他没有讲“食色性也”,同样的理由,孔子的说明,是“男女饮食,人之大欲存焉”同佛学的说法是一样,这是由清净本性所发起无明,第一无明,所以第一种无明,就是男女饮食这个欲求、欲望。那么为什么说明这个道理呢?这个无间地狱里头众生没有这个事。那么可见我们假使贸然不加研究啊,可见地狱众生比人类还要好。比这个欲界的生物还要好,没有两性之间的问题,不是的。因为他是无间地狱,没有间歇性的长时受苦,受苦都来不及,没有时间,也没有感受想这个事,不可能了。所以说,无间地狱中,“可有希求淫欲事故”,他说根本不可能的,长期受苦。因此说第八根是舍根,眼耳鼻舌身意,譬如说,苦乐,这个忧喜,也是同第八根,是舍根。那么“第七八识舍相应故”,舍念清净,一切念舍完了,证到绝对清净境界,就得道了,我执空了,第八识空了。 “如极乐地。意悦名乐。无有喜根。故极苦处。意迫名苦。无有忧根”,他比如说,人升天了,生某一种天,天有很多层啊,很多层次,那么譬如他化乐天,永远在乐中,也没有佛法,为什么?人在纯乐中,没有痛苦的刺激,他不需要去追求超脱痛苦的真理了。所以说,三灾八难,佛学里头,人生在长寿天,生在长寿天,生在他化乐天,一天享受都来不及,没有时间学佛法。没有时间修道了。等于我们普通人世间讲两句通俗的话“贫穷布施难”,一个人穷了他肯布施,穷了自己都没有钱,哪里肯布施啊?很难。富贵发心难,生在富贵幸福中,你叫他来学佛修道啊。他也说你发神经了,他没有这个必要,他觉得自己现在很幸福,没有这个刺激。所以他化乐天乃至其他天,极乐的境界里头“意悦名乐”,他的身意识非常高兴,这个叫做快乐。“无有喜根”这个中间,所以都在喜悦境界里头,他没有对乐的境界特别喜欢。因此相反的道理,与苦的地方,“意迫名苦”,意识受了压迫叫做痛苦,“无有忧根”,极痛苦的时候,也没有忧烦,所以我们不要看地狱境界,我们到这个医院或者看这个病人。很痛苦的病他宁可死,不担忧死了,只想求死,是苦极了,也没有忧根。1357 “故余三言。定忧喜乐”所以八根里头,我们晓得,心理状态,忧跟喜相对,苦跟乐相对。舍是另外一种,舍就是能够放空了,我们所谓学佛修道,一切念头,一切生理状况,能够如实舍掉,这就是学佛的功夫了,人就不能舍此一念,因此说,忧喜乐这三根加起来,五根,这个叫做八根。心理的八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定香_t0

    感恩感谢老师分享

    寻道有声 回复 @定香_t0: 感谢鼓励!

  • 听友120628150

    感恩法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