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知超解读《社会心理学》:群体妄想与UFO目击事件

魏知超解读《社会心理学》:群体妄想与UFO目击事件

00:00
13:44

更新说明:

每周一、周三、周五更新 



点击图片,通过左下角分享按钮,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来学习社会心理学。


课程原文:


我们心理学这个学科的宗旨如果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理解你自己“,而”社会心理学”概括成一句话呢,那就是“理解身处人群的你自己”。
 
你最有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心理学话题里,可能有大一半其实都是落在社会心理学范围之内的:比如说,人与人之间是怎样相互吸引,相互爱慕,又是怎样相互伤害的。

比如说,我们怎么样说服别人,怎样被别人说服,我们为什么会从众,会服从权威,再比如说,群体是怎样塑造我们的,我们又是怎样在群体中给自己定位等等。
 
总之,社会心理学里的知识既帮助你学习怎么与人打交道,也帮助你理解由人群构成的这个现实世界。如果你对这类问题感兴趣,那么我想我们将要展开介绍的这本《社会心理学》可能就是你绕不开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密歇根希望学院的心理学教授戴维·迈尔斯,是在国际上名望非常高的一位心理学家。
 
在你开始系统地学习书里的内容之前呢,我会先用6节的音频内容,结合现实生活里的一些案例,先来带你学习一下这本书的不同章节里的几个核心知识点,让你先对书里的知识点、案例产生一些感性的、直观的认知,以便你更加从容地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全部内容。
 
我挑选出来的这六个话题呢,虽然肯定没法代表整本书,但是它们一定程度上能代表《社会心理学》知识的一种重要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一针见血、直指核心。社会心理学里的很多知识都有这种深刻的洞察力,用一两个看似简简单单的概念,就把一大堆生活现象背后的核心规律都给挖出来了。

像我接下来要讲的囚徒困境啊、自我服务偏差啊这些知识点,本身都是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的小概念、小知识点,但我们带着这些知识点去观察我们的行为、观察生活里的各种现象,就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我希望我能通过这几期音频带着你体验一番社会心理学知识的这种魅力。
 
那今天呢,我就先用一个有趣的案例,一个神秘现象——不明飞行物UFO目击事件来讲一个书中的重要知识点:群体妄想,以及从中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心理学效应。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在过去这一两年,不明飞行物UFO目击事件成了一个大热门,根据某个调查数据,光2020年就发生了7200多起ufo目击事件。这股热潮也蔓延到了国内,前不久,就有人说自己在上海浦东上空拍摄到了金字塔型的不明飞行物,还有人发布了视频,说咱们中国空间站的舱外摄像头也拍到了飞碟编队。
 
对很多人来说,这个现象最顺理成章的解释当然是,外星人最近来地球来得勤快了呗。搞不好就是来围观疫情的。但真的是这样吗?这件事情的科学解释又是什么呢?
 
对于这种UFO热潮呢,戴维·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简单得多、也合理得多的解释,那就是:很多人扎堆目击UFO,其实只是一种群体妄想而已。这其实是一种像传染病一样“人传人的妄想”,而不是真的有外星人造访地球。
 
什么是“群体妄想”?它背后有什么样的心理根源呢?它又可以解释哪些生活中的现象?群体妄想,顾名思义:就是妄想出来的幻觉发生了人传人的现象,一个人疯不刺激,要疯就大伙儿一块疯,这就是群体妄想。但听起来是不是怪怪的?“妄想”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怎么会传染呢?

你可能不太会意识到,人们的情绪、动作、思维、决策这些心理和行为层面的东西其实都是有很强的“传染性”的。
 
比如说,身边的人笑,你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笑,这就是为什么综艺节目里总要放很多现场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的特写镜头。类似的,还有打哈欠传染,身边的人打哈欠,你也会跟着打哈欠,打哈欠甚至还会在人和宠物之间传染。
 
再比如说,跟别人聊天时,我们会下意识地模仿对方的动作、表情、说话的口音,甚至连呼吸的频率都会变得一致。
 
还有一个让人愉快不起来的例子那就是,自杀也是会传染的。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在欧洲年轻人中流传开来。结果有很多年轻人模仿书里的主人公维特自杀。也有人把这种模仿叫做“维特效应”。

“维特效应”后来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1962年,美国女影星梦露自杀,结果在接下来那个月,美国的自杀事件比往年同期多了200多起。一起自杀事件如果被新闻广泛报道,那么社会里很可能就会掀起一股自杀风潮,好像自杀也会传染一样,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新闻里对自杀事件的细节都是隐去不做详细报道的。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情绪、动作、思维、决策这些心理和行为层面的东西也会像病毒一样传染呢?
 
这是因为,人类有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本能,那就是从众心理。人类本质上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一个人活得好不好、能不能好好活下去,都跟他在群体里的地位、在群体里的处境有很大的关系。

单打独斗的话,人类不是各种猛兽的对手,但一群人联合起来的话,凶猛的野兽就都成了我们的盘中餐了。所以,人类本能地极其重视自己与群体的关系。从群体中掉队的后果往往被认为是十分可怕的。而模仿群体中其他人呢,就是让自己不从群体中掉队的最基本的一种操作。
 
比如,群体里其他人笑的时候你也笑,其他人悲伤你也悲伤,这给人传达出的信号是,你与他们同气连枝,你是自己人,而一旦你被周围的人当成自己人,那你就是安全的。再比如,看到身边的人一脸惊恐地逃跑时,你想也不想撒腿就跑,这也是通过模仿群体中其他人的反应来保障你自己的安全。
 
总之,模仿,让我们融入到群体里,让我们安全、安心。这就是为什么人的情绪、动作、思维、决策也会像病毒一样传染。当然,不可否认,这样的“社会传染”有的时候也造成了不好的后果,比如刚才说的自杀的蔓延。
 
我们本能地模仿群体里的其他人,反过来,我们也会本能地对那些模仿自己的人产生好感,把他们当作自己人。实际上,在《社会心理学》这本书里,提到了好几个这方面的实验。这在后面课程的内容中会有更细致的阐述。

你也许会问,了解这些对我有什么帮助呢?其实,模仿身边的人这一招在很多场合都可以派上用场的。比如在谈恋爱、谈判的时候,不经意间模仿对方的神态、动作,就有可能会增加对方对你的好感,从而帮助你实现目的。不过我也要提醒你,不要模仿别人生气,这也会让你变得更让人讨厌。
 
在了解这些之后,聪明的你肯定发现了,“群体妄想”其实也是一种行为和心理层面的传染。而且这类传染里,最诡异、离奇的一种,因为,在群体妄想这种现象里,发生传染的,是人们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幻觉。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里给出的一个经典案例是在美国曾经发生过很多次的“集体中毒”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某个学校里一开始少数几个学生出现胃痛、呕吐等症状,结果很快症状就蔓延开来,学校里几百乃至上千人都因为同样的症状“病倒”。

后来,医疗人员对学校里的病毒、细菌、杀虫剂、除草剂,对能想到的各种可能让人中毒的东西都做了检查,结果却什么也没查到。最后他们得到的结论是,这很可能是群体妄想事件。

也就是绝大多数人其实根本就没有得病,一开始只不过是有几个人因为偶然原因得病,这时候学校里可能产生了一些流言,让大家产生了食物中毒的恐慌。恐慌的情绪在学校里相互传染,最后这种强烈的恐惧情绪居然开始影响身体,让身体产生了得病的反应。
 
在我们国家,也时不时地会发生类似的事件。我听说过的最离奇的一个案例是,在我国某些农村地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集体“缩阳症”。

缩阳症,也就是就是男性的阴茎缩短,甚至会缩进腹部。一个村子里所有男人和男童的生殖器在一夜之间缩入腹中,这种离奇的集体缩阳症在过去一直被当地人当作没法解释的神秘事件。

但后来心理专家调查后,推断这其实也是一种群体妄想,在中国传统思想里,男性对丢失“阳气”有一种过度的恐惧,这种恐惧心理有时候会因为某些偶然原因比如一个谣言什么的,就突然蔓延开来,最后诱发了生理上的反应,这样一来,整个村子的男人就集体缩阳入腹了。
 
下面我们说回一开始提到的UFO目击热潮。其实历史上的每次UFO热潮,一开始都只是被一些偶然事件引发的。比如历史上最早的一次UFO热潮发生在1947年。

当年,美国企业家肯尼思·阿诺德驾驶他的私人飞机从华盛顿州的一个机场起飞,帮助军方寻找一架失事的运输机。结果在飞行途中,他发现空中有9个闪闪发光的物体,这些像“飞舞的碟子”一样飞行物以不可思议的超高速度掠过他的飞机。

“飞碟”这个词就是在对这个事件的报道中被创造出来的。而在这之后的发展,就几乎完全符合“群体妄想”的剧本了。在飞行员阿诺德的目击事件被一些大媒体报道到全世界之后,全世界几乎在一夜之间涌现出不计其数的飞碟目击事件。

很多人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看见了飞碟。但这其中除了极小一部分是把一些天文现象和人类飞行物当成了飞碟之外,剩下大量的目击事件恐怕都是某种程度的错觉、幻觉和妄想。人们渴望看到飞碟,这种渴望随着媒体的报道而“传染”开之后,诱发了看见飞碟的妄想。
 
最近这一波UFO目击热潮也是大同小异。这一次的起因是几年前美国政府和军方解密了一批有关不明飞行物的文件,文件本来没啥特别劲爆的内容,但被好事者炒作之后,引来越来越多的关注。于是群体妄想的剧本就又一次开演了。疫情可能也推波助澜了一把:因为人们被迫呆在家里,闷得发慌,正需要一点胡思乱想来刺激一下。
 
所以呢,飞碟飞行的路径从来不是天空,而是人们的思想。
 
好,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在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谈到“从众”这一主题的时候,作者列举了很多社会传染的例子,人的情绪、动作、思维、决策,甚至于不着调的妄想,都可以像病菌那样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模仿在人群中传播。

从谈话时相互模仿动作神态这样的日常现象到目击UFO这样的新闻事件背后,都有这个原理的影子。而藏在它背后更深层的心理根源是:人是一种害怕被群体抛弃的社会性动物,我们对他人的模仿,其实是我们下意识中抵御这种焦虑的手段。
 
通过今天这个知识点,我还希望让大家感受到另一个有关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心理学里的很多研究,关心的其实并不只是那些异常的心理和心理问题,更多的心理学家关注的,其实是日常,是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现象的心理机制。

就像我们今天说的社会心理学里的研究,它更多的时候关注的是人与社会、与人群的“日常的”关系,一些异常的现象只是日常规律的延伸。这些知识也许并不能直接帮你处理某个具体的心理问题,但它们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另一种可能更加重要的帮助

那就是,它们会帮助你看懂你与你身处的这个世界的关系。这些知识也许未必让你直接变成一个心理更健康的人,但它们会让你变成一个更通透的人。好,这一讲就到这里,我们下一讲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斗小禅

    其实UFO事件还有一种心理,那就是,想告诉身边人自己是独特的,自己看见了UFO,他们都没有看见

  • 普渡自己

    纪保超的听了两遍,说实话,比收费的香。竟然被下架了,后悔没有缓存。

  • 青蛙_up

    魏老师,我来啦

  • 春和景明_js

    有点强行解释

  • 听友261067747

    更新太慢了

  • 圈子不同别硬闯1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