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期 隐藏在《鱿鱼游戏》之中的那些古典音乐,你找到了么?

第86期 隐藏在《鱿鱼游戏》之中的那些古典音乐,你找到了么?

00:00
12:10


最近一部奈飞出品的韩剧《鱿鱼游戏》特别火,说起来有些奇怪,这种大逃杀模式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每隔几年就会火爆一段时间,完全不知道是为什么。从北野武出演的第一部真正《大逃杀》开始,到后来的美版《饥饿游戏》和《迷宫行者》,再到现在的《鱿鱼游戏》。照理来说,这种过分血腥和对人性的残酷考验,应该是大家都应该唾弃的负面因素。虽然从剧情上来说,都是打着反思人性或者构筑乌托邦愿景的旗号来宣传的。但实际上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无一例外地都是着重表现了毫无人性的血腥杀戮场景,以此来博大家的眼球。
我在观看之前顺手查了一下这个片子豆瓣的评分,其实也不过就是7分出头,是一个合格的分数,但远谈不上优秀,却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现象级的事件。就包括现在某宝上随便一搜都能搜出片中同款的衣服,已经充分说明了这部电视剧在国内的火爆程度。
我问过好几个已经看过《鱿鱼游戏》的朋友,他们都大呼过瘾,说剧情什么的都不重要,关键就是看着很爽。这只能说明,人类在现今社会之中的压力真的有如山大,这类型虚幻般的杀戮场景竟然成为了人们用来宣泄自己情绪和解压的最佳手段。
无可厚非,制作团队我认为正是预见到了这类型的片子每隔几年就会火爆,所以刻意在特效制作上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无论场景的搭建还是各种人被击中的慢镜头表现,都显得张力十足。一时间,我在观影第一集的时候甚至有些出戏,仿佛回到了当年看《拯救大兵瑞恩》抢滩登陆的那一段的时候,但那本就是刻意描绘战争残酷面的写实战争电影,他花大价钱做特效固然能让观众大呼过瘾,但过瘾之后要的是对战争的反思。而对于《鱿鱼游戏》这样的娱乐片而言,我反倒是有些不理解这种刻意描绘的血腥是对什么的反思?似乎也只能从人性本恶这一点来解释,导演是期望通过这样一部大逃杀类型的剧集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的残酷。
确实,其实战争的残酷远比不过人性的残酷。毕竟所有的战争也都是人发起的,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类的存在,最多只会存在物种之间的冲突,以及存在于食物链上的杀戮。和战争二字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因为战争存在的意义本就是为政治服务的,也只有人类才会有政治这样仅存在与脑海中的非实体概念。简单来说,地球上其他的物种只会因为实际存在的物质而争斗,而人类是唯一一个会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而发生争斗的物种。也许这才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而不是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什么使用工具。
说实话,其实这类片子我并不是很喜欢,原因在上述文字当中,大家应该也能感觉得到。我在这里重点想讲的还是片中偶然出现的几首古典音乐。听过我节目的小伙伴都知道,我通常都喜欢将古典音乐称之为经典音乐,但我却不敢在标题里使用经典音乐这样的字眼,因为怕的就是很多人会因此看不懂,不知道我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关于到底是古典还是经典的解释,我专门做过一期付费节目,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稍后去听一下那期节目,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言归正传,因为《鱿鱼游戏》这个片子我目前仅观看了第一集,就已经发现了其中运用了三首经典音乐曲目,所以今天也就只围绕这三首作品展开讨论,至于后面还会不会有其他的经典音乐呈现出来,那就等我看过之后才知道,到时候再决定是否新开一期节目来讲述吧!
那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三首曲子开始逐一讲解吧!


第一首,Fly Me To The Moon。带我飞到月球去。这是一首创作于1954年的美国歌曲,由凯·巴拉德演唱,凯·巴拉德是一位美国著名的影视歌三栖明星。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活跃到2010年代,在影视界及百老汇的舞台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2019年去世,享年93岁。但她演唱的初版在当时的美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而是直到1964年,由另一位美国著名影星兼歌手的弗兰克·辛纳特拉演唱的爵士乐版本,才引爆了这首歌的流行。而在当年,这首歌因为其名字和流行程度,还成为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选用歌曲,被制作成一张特制光盘于阿波罗10号绕月飞行和阿波罗11号登月舱中播放过,可以说是一首真正意义上飞向了月球的歌曲。


所以,这首歌曲存在的意义是非常不同凡响的。但这首歌被《鱿鱼游戏》的导演用到了本片之中,着实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该曲目在片中出现的时候,是游戏的负责人在宣布游戏开始后,用手里的遥控器点开一个玩偶组成的爵士乐队播放的。优美的乐曲伴随着残酷的杀戮同时进行,配合着各种慢动作的被子弹击中的镜头,诡异感十足。也许这中诡异感正是导演需要的,是一种类似当年吴宇森飞舞的白鸽一样,算得上一种暴力美学的范畴吧!


第二首,经典中的经典,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67年所创作的一首圆舞曲。这首圆舞曲是每年奥地利新年音乐会必演项目,也许也是中国古典音乐爱好者最早的入门曲目。这首曲子讲过的人实在太多,我在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如果确实有需要我讲解的,可以留言或私信,到时候如果人多的话,我会专门制作一期节目来讲。
这首曲子其实基本上就是一首通过旋律来模拟整条多瑙河从小溪流到奔向大海的篇章,当然也在时间关系上有所描绘,从清晨到黄昏,从春天到秋天都有涉猎。但总体印象上,就是一副欢快到澎湃的过渡。《鱿鱼游戏》对其的使用,我个人的理解与上面讲过的那一首曲子没有任何不同,就是通过画面和音乐截然相反的风格,来突出暴力美学的表现。这种故意的反衬,往往会突出画面的张力和表现的质感,让观众有一种不真实但又实际发生的错觉,增加观影的惊讶性,而且,一旦这种惊讶性形成,就会造成对于影片印象的深刻,也就成为了大家在观影之后形成现象级讨论的可能。
从这一点出发,我觉得导演在音乐的使用上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过深思熟虑的。据称,目前影片的制作公司已经狂赚了几千万美元,真乃细节决定成败啊!


第三首,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第三乐章。这是一首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写作的最后一部协奏曲。创作于1796年。此曲为小号协奏曲的典范之作,经久不衰。第三乐章全曲光辉四射,富于青春活力,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小号辉煌灿烂的音色特性,要知道当年海顿写作此曲的时候已经是个64岁的老人了,可是大家在听音乐的时候,那种年轻小伙子充满活力的感觉是不是油然而生?可以想见,在海顿心里,实际年龄和心理年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青春的心态,就是艺术家保持活力和创作的仙丹灵药。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的第三乐章是海顿全部作品里最流行的一部。许多种古典音乐专辑之中都收入过这条旋律,国外的电台广播里常采用这段音乐来做时段过渡或栏目的开始曲。所以,说海顿的这首小号协奏曲是他所有作品里最流行的一点也不过分。海顿在这个乐章里照例留下一段空白的华彩乐段,任由小号独奏者去自由发挥,展示演奏者自己的演奏技巧,表现自己的音乐气质。在欣赏这部协奏曲的第三乐章时,应该仔细留意独奏者的华彩乐段,这里不仅是技巧的炫耀,也在宣示着演奏者对海顿音乐的独自见解。所以,不同的演奏者对于这部分华彩的理解和表现也是不同的,大家可以找不同的版本来对比欣赏,听完之后,你对古典音乐,或者我称之为的经典音乐,也就会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
同样的,对于这首曲子在片中的运用,与上述曲目并无二致,稍有不同的是,三首曲子从爵士的温婉到管弦乐的欢快再到小号的炫技,音乐的质感本身和游戏的进程一样也是在升华的,这也预示着影片的三个阶段,但我在这里就不做赘述了,期望大家在听过我的节目之后,自己到影片之中去寻找答案吧!
那么,本期就是这样,如果大家有新的想法和发现,也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王序彤

    郭小闹杂记 回复 @王序彤: 感谢!

  • 1396138jbgj

    ㅍㅊㅊㅊㅊ ㅍㅎㅊㅊㅇㅇㅍㅎㅎㅌ ㅜㅜㄱㅗㅍㅇㅍㅇㅗㅇㅠㄱ ㄷ ㄱㅍㄴㅍㄱㅍㄱㅎㅍㅇㅠㄱㅍㄴㅍㅅㅍㅍㅇㅍㄴㅍㅇㅎㅇㅎㄱㅍㅍㄷㅎㅈㅕㄷㅏㄱㅐㅔㄷㅓㅇㅜㅍㅍㄴㅍㄴㅈㅠㄴㅠㅇㅠㅇㅠㅇㅓㄴㅗㅇㅠㅇㅗㅇㅓㅇㅓㅇㅠㄱ ㅇㅎㅎㄷㄱㅍㅎㄷㅗㄱㅠㄱ ㅇㅎㅎㄴㅎㄷㅗㄷㅜㅈㅜㄷㅜㅈㅁㅏㅈㅓㄷㅜㅗㄷㅍㄷㅍㅍㄷㅍㄱㅇㅍㅍㅇㅍㅇㅎㅗㄱㅠㄴㅍㅇㅍㄱㅍㄱㅍㄱㅊㄱㅍㅗㄴㅇㅠㄱㅠㅇㅗㅇㅗㅇㅠㄱㅠㅇㅎㅗㅇㅇㅠㄷㅎㅓㅂㅏㅈㅐㅇㅏㅇㅠㅠㄴㅑㅐㅇㅓㄴㅓㅠㄴ

    钓鱼响星击的副服 回复 @1396138jbgj:

  • 睿智小孩_

    问好中

  • 听友396798496

    (毒液2)

  • 融化成一滩水的Mango
  • 哈利波特少主

    鱿鱼游戏小慢画

  • shawn000

    啊哥妈哥s

  • 听友334881304

    😌

  • 啦咯啦咯来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