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之下的安全感
作者:郭星池
这世上所有痛苦,若不是执着过度,便是误把别人脚步,当做自己道路。人人都想当哲学高手,到头来只不过又一场极乐迷途。
闲来无事,从书架上随手取下一本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来到客厅的沙发,便一个人坐在那里装模作样的翻了起来。书是早就买了的,一直放在手边,其中内容也只看了前几页,一直反反复复,任凭手上的汗渍把那几页纸张浸得发皱,却依然不肯继续往前走。
执着于翻书,竟忘了时间。微信提示音猛然响起,拿起手机,一看,已是下午4点,只听朋友小a在那端用垂头丧气的声音说道:我在你家楼下,给我开门。
小a进门第一句话:你说我是不是很没用?
我被问的莫名其妙,她却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鞋也顾不上脱急急忙忙上前几步,整个人就那样瘫倒在沙发里。
“我那天晚上想给你打电话的,怕吓着你,就忍住没打。我本来想随便买张火车票,走到哪儿算哪儿,再也不回来了。或者一狠心买瓶安眠药,就那样一了百了。”
我坐在一边,任由她自顾自的说着。从进门到整件事情叙述完整整花了快两个钟头,直到最后我才终于听懂,原来引发其厌世的原因,既不是失恋,也不是失业,竟然是“我这次期末考试没考好”。
一个大学二年级正值青春的姑娘,竟会因为一次普通的考试而产生对生命失去信心的念头。若不是内心太脆弱,那便是还没学会长大,企图用这样的方式任性求关注。
小a说,自己一直自认为是英语学霸,每次参加比赛,没有一次不得奖,从来都没有过空手而归的时候。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在班级甚至年级里都很少拿过第二。谁知这一次竟鬼使神差,突然下滑至班级中倒数十几名,于是瞬间感觉天都要塌了。最近每当看到一个可能比自己优秀的人,与人交谈,原来自信的她,也已经渐渐变得开始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
第一当习惯了,突然有一天那第一不再是你,就觉得再也无法接受。于是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以被无端放大视作满盘皆输。这样的想法光是听着就让人心疼。
每个人都有在自己看来重要的东西,也许就是因为太过在乎,所以我们才放不下。也正是因为这些放不下,才使我们活得像个人。才会让我们在面对人生赋予的种种艰难险阻的时候能够一直时时刻刻充满温度的续坚持下去。但是,若眼里的世界太小,只知道为眼前的那点执念打转,那么任何一点偶然,或者说可能使其消逝的变动,都足以使你的信念崩塌。如果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之后一定要得到,那么一旦得不到,失去的也就自然是所谓的“灵魂支柱”。
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利用不断的追逐来掩盖内心对“无常”的恐惧。这就好像一个为爱放弃一切,在时间的打磨中日渐变得毫无生存能力,成日里养尊处优的全职太太。每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着追逐那事业有成的丈夫。却不料某天那丈夫突然出轨,结果连挽留他人的招数也都乏味的只剩下一哭二闹三上吊罢了。既可怜,也毫无新鲜可言。
若安全感要通过依附才可获得,那么,一旦内心固守的那个世界被某种突如其来、不可抗拒的外力所打破,那么之前一直寄生在此之上的那些幻影与希望也终将不复存在。
曾经有一度,总是在问自己:何为觉性,究竟涅槃?现在想想,找到“心性” 即为:觉性。“明心见性” 则为:涅槃。如果在爱与所爱中,也能时刻保持三分自觉,秉持自我,便可远离了那颠倒梦想。心若有了定力,便可不再恐惧。
也许你是一个绝对感性的人,可以感性到极致。但是,若轻易就可以将生命拿出来当做赌注,一旦那激情所致的热潮从头脑中褪去,肉身已逝,一切晚矣。倘若真的有灵魂,想必彼时那灵魂若是冷静下来,见此状也会后悔。理性永远要比感性多一分,这叫情绪管理,这二者并不冲突。正确的面对生死,不被他人或情绪所左右,这个根本的心性,是生与死的背景,正如天空拥抱整个宇宙一般。人不能走到哪儿都泛滥,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懂得如何在人生的旅途和自我的修行中与无常共处,那么那些眼中所见的一切自在与美好,则皆可被视为“真实不虚”。
2017.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