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推荐】在合作中,追寻家庭带给我们的价值

【樊登推荐】在合作中,追寻家庭带给我们的价值

00:00
14:23

24. 在合作中,追寻家庭带给我们的价值

樊登读书的书友,你好,我是李小萌,欢迎来到《孩子幸福人生的密码》。在这里我想和你聊聊孩子的养育,也想聊聊养育孩子的你。

在前几节课里,我们讲了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以及我们为建成它应该去做的事。这一课,我将从爸爸妈妈的关系出发,探讨家庭带给我们的价值。当你清楚地知道我们为什么组建家庭,以及从家庭当中得到什么,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你就自然地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家庭带给我们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呢?我曾理性地思考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它可以从家庭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家庭带给我的价值,是我投入了之后的收获。

家庭经济学认为,两个人只有在结婚的共同所得大于单身时的分别所得之和的情况下才会结婚。

如果我们把家庭看作一个股份制公司,两个人结婚就是公司的成立,那我们可以算算这个公司给我们带来的收益:比如一起生活可以共享资源,节省生活开支;我和丈夫喜欢做的家务有所不同,分工后家务做得更快更好了,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两个人共同赚钱可以有更多可支配的收入……

当然投入也是有的,在家庭中,我们的投入是大量的时间、金钱、感情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计算题,衡量一下婚姻带给我的产出的大于我的投入,我就会持续的投入,然后就能有所收获。

我们在做这个生意的时候,会更关注投入的是多少,以及能产出什么。如果当产出的大于我的投入,我就会持续投入,然后就能有所收获。

那么我们希望家庭产出的是什么?是爱、满足、稳定、归属感,以及支持每个人有自我实现的方式,这样的反馈会增加大家的凝聚力,让家庭成员觉得这是值得的投入。如果没有这些“产出”,人们就会觉得这是一个“不赚钱的生意”;如果产出的不是爱与满足,而是争吵、埋怨、冷漠、委屈,人们就会觉得做了个“赔本买卖”。

要让所有股东都对生意有持续不断的投入和热情,那么家庭成员间的合作就是维系这个股份制公司的关键

所以,想要家庭价值得到体现,就要明白,家庭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合作。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在我和我父母的家庭里,我更多的记忆是父母为了我的牺牲?”

这也是我经常提起的,我们无法割裂时代去谈养育。在过去的时代里,家庭更多强调的是牺牲,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利他的,很多人会为家庭做出巨大的牺牲和付出:

妈妈为了孩子放弃工作;

孩子为了妈妈的需求,离开有发展的城市,去当了公务员;

为了家庭的安排,女儿放弃了上大学支持儿子的学业

……

而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同了,我们被新的知识和理念触动,我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已经没有办法用牺牲的方式去加强家庭的凝聚力,如果硬是用牺牲的方式,可能反而是离心力,会让每个家庭成员越走越远。如今,家庭必须要留给个人更多的空间,利己的需求变得直接和顺理成章。在这样的变化之下,更需要强调成员间的合作,通过合作,让每个家庭成员感受到家庭的价值。

但是合作并不等于没有牺牲。在疫情期间,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万谦,是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的教师,他的夫人是医生。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他和八岁的女儿经检测被确认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而在此之前,他身为医生的妻子和一起生活的岳母,已经确诊至此,一家四口全部感染。

由于当时医院已经没有床位,万谦只能带着一家人回家隔离治疗。确诊时,家人的新冠肺炎症状并不明显,但万谦明白如果严重的症状集中爆发,那时缺乏营养的补充将会危及生命,这也是很多新冠肺炎病人没有躲过一劫的重要原因,营养问题无法解决将是灾难性的。

他们快速制定了一个计划,并全家响应了起来。这个计划很简单:在身体状况还能行动的时候,全家所有人都要付出行动,尽量多准备营养餐。

趁着还有体力,全家人齐心准备了大量药物、鸡汤、各种食材在病情最重的几天保证营养。一家四口人成功渡过的难关。

我现在说这个例子,你可能觉得很感慨。但看当时的报道,你就会发现,有一些家庭,和万谦的家庭一样,也是全家上下都感染了,但由于没有统筹、分工或者是来不及,最后大家都没有体力了,无法互相照顾,医护资源也不够,才没有挺过去。

而快速扭成一个绳,定好计划快速执行,没有人有质疑、有怨言,这才是万谦一家渡过难关的关键。这就是我所说的“在压力下可以依靠的、完整的、有凝聚力的核心家庭”。当日常变为无常,我们才会更加明白日常的可贵。

所以,请你记住,家庭需要每个成员在日常中、也在危难面前的合作。

然而在日常中,很多人没有把家当作一个合作体,特别是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多边合作”。不知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获取养育知识的渠道越来越丰富,但妈妈们的养育焦虑却在加重,“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这些新词频繁出现,不仅没能叫醒爸爸,反而让妈妈们更加愤怒、无助。

为什么?

因为这种撕裂关系的控诉,与合作无关。而很多养育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家庭成员之间没有合作。

家庭中的合作属于一种非正式合作。它虽然没有契约上的约束,但是仍然需要有共同的目标、统一的认识、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等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样让合作变得更和谐、更有效,从而让孩子持续地获得家庭价值呢?

从科学养育的角度,以及我自己的养育实践里,我有三个父母合作的原则想分享给你。

第一个原则,是表达爱。

比如妈妈生病时,爸爸陪伴妈妈;爸爸在睡觉时,妈妈告诉孩子要小声……

我们在前面说过爱有五种语言,爸爸和妈妈之间也有爱语,不论是语言上的还是动作上的,当爸爸妈妈之间互相的爱表达出来,是在告诉对方也是在告诉孩子:我们是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的,这就是一种高效合作。

心理学家李子勋曾指出: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孩子内心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父母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一切的渴望。如果孩子与其中一方的连接有缺陷,会让孩子感到不安、空虚、遗憾。

如果在孩子强烈渴望与父母产生连接的时候,父母其中一方表达对另一方的爱,这份爱也会让孩子觉得温暖、包容,因为孩子的生命也源于你爱的另一半。

相反,在爱缺乏表达的家庭,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你一定不陌生

“你看你真邋遢,短裤、袜子到处扔,儿子以后千万不要像你一样!”

“你就是太唠叨,什么都要管,闺女以后像你一样,就完了!”

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这等于无意识中否定了孩子。孩子自己也会产生自我否定或者逆反式肯定,造成心理上的分裂。如果孩子得到的信息都是负面的,那么孩子只能和这些负面信息连接,用相同的行为来满足内心的渴望。这就是为什么在家庭关系中,你越不尊重对方,孩子就会越像对方的原因。

孩子的感知是非常敏感的,父母眼中对另一半的不满意,在孩子面前尽显无疑。即便不是表面的冲突,只是内心的否定,依然会在无意识中表现出来。孩子依然无法实现和被排斥一方(爸爸或妈妈)的正常连接,从而产生应激性的逆反情绪。

第二个原则,看到对方的好

有这样一句话: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肯定孩子的爸爸!

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常会跟女儿说,她身上很多的优点分别来自爸爸和妈妈。

比如,她皮肤白皙像爸爸,但肤质细腻像妈妈;

比如,她善于表达像妈妈,但逻辑思维能力强,又来自爸爸的遗传……

这些分析也许并不准确,但我希望女儿能够感知:她的到来是得到爸爸、妈妈两人的祝福和付出的,是因为爱才浇灌出她这朵美丽而宝贵的生命之花。

那么父母要怎么不经意地肯定对方呢?我们可以尝试对孩子这样表达——

“真不错,这么难的题都做出来了,智商堪比你爸爸了!”

“宝贝,你都知道出门帮奶奶拎东西了,和你爸爸一样孝顺呢!”

“你把书桌收拾得这么整齐、干净,真是跟你妈一样做事有条理。”

这不只是称赞孩子,同时也称赞了夫妻中的另一方。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与父母的正向连接,才会更有归属感,表现也会越来越好。与此同时,相互肯定、积极的心理暗示,也会改善夫妻关系,让夫妻之间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为什么不能随意在孩子面前贬低另一半?因为那等于是否定了孩子身上的一半,你说,那对孩子能是积极的影响吗?为了孩子更好地接纳自己,我们也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语言。

第三个原则,做彼此生命中的替补队员

这是最体现夫妻间合作意识的一个原则,恰恰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Facebook 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一书中讲述了她和先生戴夫是如何相互包容、相互配合,成为人生中彼此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的。

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儿子出生以后,仍然和戴夫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他们的婚姻也因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虽然有保姆的帮忙,但情感上的支持和生活点滴的分享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后来,戴夫做出了牺牲,他离开了人脉和资源已经积累多年的洛杉矶,来到了旧金山。即使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后,依旧很忙碌,仍然需要双方积极想办法协调彼此的工作安排。比如,每天谁送孩子去上学,能不能尽量抽时间回家吃晚餐。周末,努力把时间都留给孩子和家庭。

谢丽尔说,他们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经过无休无止的讨论,他们也逐渐实现了一种平衡——按照各自擅长的部分和时间分工,各自努力完成既定的任务。比如,戴夫负责处理账单、家庭理财,提供技术支持;谢丽尔则负责安排孩子们的日常活动,确保一日三餐。

这就是做替补队员的最标准演示,随着孩子的成长,生活的平衡会不断被打破,家庭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当一方缺席时另一方及时替补,爸爸和妈妈对彼此有着足够的坦诚和包容。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结束了。

对你来说,你的家庭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呢?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呢?

欢迎在课程下方的评论区给我留言,说说你的看法,我相信当我们把看法汇聚到一起,一定可以产生更闪亮的智慧,帮助我们走出育儿困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