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印记--都昌豆参

九江印记--都昌豆参

00:00
05:43

九江都昌豆参

  在过去,每逢年节,都昌的很多地方,村村垒灶架锅,火旺油香,炸制出数十万斤豆参,是都昌和周边县市 争相抢购的美食。现如今 豆参加工作坊 已遍布全国,产品还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地。
    九江市都昌县 位于鄱阳湖畔,制作特色食品“豆参” 已有数百年历史。
    都昌豆参 以当地盛产的乌豆和黄豆为原料,乌豆11斤可加工成豆参13斤;黄豆汁水好,11斤可加工成豆参14斤。加工的方法是先把豆子磨成豆瓣,除清 豆壳,加水 浸盖3-4个钟头。豆瓣 浸发胀大 即上磨,加水细磨成浆,然后冲入开水 泡浆,并在浆桶里 把浆"打"匀,接着倒进布袋滤渣。滤出的浆汁再下锅烧开,烧开的浆汁又一次倒进浆桶。加入石膏浆"打"匀,成豆腐花,随即上轧筋,轧成豆干。将豆干切成阔约半寸、长约两寸余的豆条 下油锅煎炸。所用油 无论是菜油、芝麻油、花生油、棉油、猪油皆可,但以菜油和芝麻油为最好。
    和传统油豆腐不同,都昌豆参的做法有其独特之处,采用的是低温慢炸的技术,豆条下锅后,不停地用铁瓢翻动,此时要特别注意火候。火大了,锅里的油就会起泡,使豆条爆开。这时,可用一碗冷水 沿锅边慢慢淋下,使热油降到合适的温度。"淋水"是项绝活,只有多年实践的老师傅才能做到适时适度。这种传统上 并不常见的水油混合炸 技术,能将豆腐干 中的水分缓慢驱除,豆腐膨胀数倍,形如一支金灿灿的参条,用手一掰,里面状如一朵绚丽的菊花,酷似人参横截面上的菊米心。这样煎炸的豆参 内部更加疏松,晾透后的豆参分 量极轻,酥 脆,也耐得住常温存储,一般可储存3-4个月而味道不变。
    制作好的豆参长约三寸,色泽金黄,体形溜圆,清香可口,富含人体所必需的13种氨基酸,蛋白质高达50%以上,营养价值极高,与“人参”不相上下,故俗名“豆参。在2000年被评为中国九江首届农副产品 精品奖。它味鲜独特,被称为食中珍品。
   在都昌,豆参是逢年过节、家有喜事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伴随而生的豆参煮鱼,豆参鸡汤、豆参炖甲鱼、豆参炖排骨、豆参烧五花肉等,都是当地人久尝不厌的美食。
    豆参最适合煮鱼,鱼要用鳙鱼,也就是俗称的大头鱼、胖头鱼为宜。常言道“千滚豆腐万滚鱼”,由于豆参分量很轻,内部极疏松,比起鲜豆腐炸的豆泡更能吸收汤汁。在九江,鄱阳湖的鱼,自然鲜美,做好的豆参煮鱼,鱼肉 筷入刺落,松而不散,肥而不腻;汤若羊脂,色如人奶,入口鲜美无比。豆参饱吸鱼汤浓汁,浑身水亮,一口咬下,热汤四溢,绵软如絮,鲜香满口,令人不忍辍筷。
  “豆参煮鱼”是百姓菜,口味不同的人,加入的配料也是花样繁多,好辣的人自然加入辣椒,开胃的人自然加入生姜、大蒜,喜甜的人还要加点白糖。近年来,这道地方菜,进入大江南北,溶入全国八大菜系之列,通过复制、改造、嫁接,形成各种菜式,有的按重庆火锅制作,有的按广式菜肴制作,但回归本源,也许还是九江本地的豆参煮鱼更加原汁原味。
    2018年3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 批准对"都昌豆参"实施地理标志 产品保护。
    都昌豆参 以营养味美而名闻天下,但其制作的传统工艺却包含着劳动者的智慧和匠心,在我们饱尝美味的同时,制作手艺的传承和发扬,也在鄱阳湖边的县域村镇里,不断更替延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