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宝玉黛玉面目全非——第八十九回(中)

027宝玉黛玉面目全非——第八十九回(中)

00:00
25:50

第二十七讲  黛玉宝玉面目全非——第八十九回(中)


喜马拉雅的听众,大家好,欢迎听马瑞芳品读红楼梦续·后四十回。我们继续看程伟元高鹗根据无名氏续书补订的第八十九回的内容。这一回的回目是:“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绝粒”。所写内容主要是:贾宝玉看到雀金裘,想起晴雯,填了两首悼念晴雯的小令;林黛玉听说宝玉已经订婚,绝食求死。在这两个主要情节之间有一段贾宝玉到潇湘馆看林黛玉的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忽然变成相敬如宾的关系,这就涉及到续书作者如何定位《红楼梦》两位主角之间的关系,比较值得注意,需要推敲一番。


给别人的书,特别是给世界名著写续书,是个很难干好的活儿,如果原作者的书写得太好,续书作者没有更高明的构思和艺术描写手段,很容易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像这一回贾宝玉悼念晴雯,就是这个样。有前八十回《芙蓉女儿诔》珠玉在前,不管写小令的原因还是写出来的小令,续书都写得出力不讨好。


贾宝玉完成了悼念晴雯的两首小令,点上火烧了,待一炷香烧尽,他从“晴雯故居”出来,又去找他林妹妹去了。接下来,林黛玉和贾宝玉这段文字不长的交往,特别值得琢磨。


先是续书作者采用宝玉的视角看林黛玉的卧室,林黛玉书写的对联和画的画,都是在预示:林黛玉不久人世,将成为“古人”,像嫦娥一样归天。


贾宝玉进入潇湘馆,看到里间门口有副新写的对联: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林黛玉的内室挂上这样一副对联,大概想寄寓这样的意思:林黛玉很快就不在人世了,所谓“绿窗明月在”,就是想说:明月依然照着林黛玉的绿窗,其实林黛玉的窗子用的是银红色软烟罗的窗纱,这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非常擅长审美的贾母挑选来给林黛玉用的窗纱,那是可以跟窗外的绿竹形成诗意化对照的,续书作者给林黛玉卧室挂上“绿窗明月在”的对联是想说明,潇湘馆的绿窗依然在,而林黛玉已成了古人,像青史上一切不管多么重要的人都成一场空,只给人留下惆怅。


这是我费了老大的劲、像隔板猜枚,对林黛玉的对联做出的解读,不知道猜对没有。


读者可能会把这幅对联当成是林黛玉自己构思出来的,那可真是很有才气,有思想,就是把这副对联放到古代楹联史上,也会是幅名联。其实,当作对联用的这两句是从唐代诗人崔灏的诗《题沈隐侯八咏楼》抄过来的。沈隐侯是谁?是沈约,他担任南齐东阳太守时建了座楼,崔灏的诗《题沈隐侯八咏楼》前四句是:梁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崔灏把沈约的官职误记成梁时,东阳是现在浙江金华。沈约写过著名的《八咏诗》,他建的楼也就被后人叫八咏楼。崔灏隔二百多年凭吊南朝诗人沈约,写下《题沈隐侯八咏楼》,其中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后四十回把这两句诗构思成林黛玉内室门口的对联,看来还是很动心思。我们看到这里,得找到崔灏的原诗,再联系崔灏诗最后两句“登临白云晚,留恨此遗风”,才能体味这幅对联体现的那种惆怅心情,转好几个圈才勉强做出这副对联可以解读的:寄寓林黛玉未来的不幸命运。


曹雪芹在前八十回怎么样写对联?秦可卿房间挂着副对联,曹雪芹明确说是秦太虚写的,实际上根本不是秦观的作品。但是咱们读者看到这幅对联,完全不必像个书虫子一样,去查对联到底什么来源,只看对联本身就很好,挂在风流美人秦可卿房间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花气笼人是酒香”,多有诗意,还有意在言外的内涵,跟秦可卿那样的人物、性格联系得多么自然、多么自如。曹雪芹又给配上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这样一来,住在这里的是个什么人物有什么秉性,几笔就画出来了。小说要素是什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得把小说写得有趣、好玩、好看。就像胡适对唐德刚说的,《红楼梦》好玩,后四十回作者肯定也读过不少书,但是落实到写小说,怎么总是有意无意吊书袋,写得不那么好玩、不那么有趣、不那么灵巧。


贾宝玉进了林黛玉的内室,看到林黛玉内室又挂了幅他从来没见过的画,“一面看见中间挂着一幅单条 ,上面画着一个嫦娥,带着一个侍者;又一个女仙,也有一个侍者,捧着一个长长儿的衣囊似的,二人身边略有些云护,别无点缀,全仿李龙眠白描笔意,上有‘斗寒图’三字,用八分书写着。”


这段九十九字的描写,好几个地方都需要给它做注解:直条,是直幅卷轴的一种,居中是画幅,四周镶边成狭长形条幅。“中间挂着一幅单条”是说林黛玉的卧室墙上中间挂了一幅直幅卷轴画。而这幅画全是仿李公麟画的意思,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号龙眠山人,所以后人也叫他“李龙眠”。画上边“斗寒图”三个字,写的是八分书,八分书是汉代隶书体的别称。


这九十九个字续书作者给我们造成这样的印象:林黛玉继擅长弹琴和懂琴理之后,又成了画家和书法家,这幅画是全仿李公麟的画,谁仿的,看来就是林黛玉仿着画的,也是林黛玉题的字。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因为贾宝玉在夸奖这幅画新奇雅致之后,问林黛玉“是什么出处?”显然是问你这个画画的人在这幅画题上这三个字,是什么出处?黛玉回答:“岂不闻‘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这就等于承认:是我画了这幅画,是我题上这三个字。在林黛玉的回答中,李商隐的诗句也出来了,给我们造成这么个印象,似乎林黛玉挺喜欢李商隐的诗。把素娥也就是嫦娥,把青女也就是主霜雪的女神,一起画出来,把她们仙风飘拂地供到自己的墙壁上了。


林黛玉进了后四十回,本事大长,她又会弹琴,又会画画,还会写隶书。她突然之间兼具薛宝钗懂画、探春懂书法、妙玉懂琴理这三大才能。好像林黛玉愈加是个绝代佳人,而她将不久于人世,也就愈加令人觉得可惜了。


有点遗憾的是,续书作者挂在林黛玉卧室的对联和画,仍然值得推敲一番。第一,崔灏两句诗“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是写历史上重要的诗人沈约,所以崔灏把他放进“青史”当中,表达惆怅之感,林黛玉这么个十几岁深闺少女,把这两句诗做对联挂到自己卧室门边,是不是合适?是不是有点儿文不对题?第二,根据曹雪芹的构思,林黛玉并不像后四十回她生日那天唱的关于嫦娥的昆曲和卧室挂的嫦娥画。嫦娥,误坠人间,受到观音点化,未嫁而逝。林黛玉是绛珠仙子为神瑛侍者泪尽而逝。她和嫦娥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她跟月宫没有一分钱的关系。林黛玉是从太虚幻境来的,原来是三生石畔一株绛珠仙草,如果她离开人世,也应该回到太虚幻境,最好是回到三生石畔仍然当那株迎风摇曳的小草去。她怎么着也成不了嫦娥。第三,林黛玉最不喜欢诗人就是李商隐,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大家坐船时,贾宝玉说那些残荷讨厌,得拔了去。林黛玉说:我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却喜欢他的一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现在怎么林黛玉又变了爱好了,她又成了李商隐的忠实读者,还用他的《霜月》诗的诗意画起画来了?


看来林黛玉也变成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贾宝玉来的时候,她正在按照贾母的布置写《心经》,贾宝玉进来,她还没写完,看到贾宝玉到来,林黛玉站起来,迎了两步,笑着让:“请坐,我在这里写经,只剩得两行了,等写完了再说话。”接着叫雪雁倒茶。贾宝玉喝了一会儿茶,看了一会儿画,林黛玉这才写完,站起来说:“简慢了。”宝玉笑道:“妹妹还是这么客气。”大家听听,后四十回林黛玉和贾宝玉见面,那是多么客气,多么有距离感,多么彬彬有礼,像不像外交场合外交人员互相寒喧?


接着,小说描写贾宝玉好像他第一次见到林黛玉,像个陌生人一样,观察起林黛玉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首饰,他对林黛玉产生什么感想:“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真比如: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咱们回忆曹雪芹对林黛玉外貌的描写,那是得用“惜墨如金”这四个字。曹雪芹唯一一次写林黛玉穿着,是在大观园观雪的背景上,“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续书作者也来写林黛玉的穿着,他写得基本上还可以,除了林黛玉头上的赤金匾簪好像不太合拍之外,林黛玉穿月白绣花小毛皮袄、银鼠坎肩、密合色绵裙,配搭还算比较雅致。两句形容林黛玉相貌的词句,“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对仗倒也公整,不过实在是多余的陈词滥调。大家想想,贾宝玉怎么可能用这么庸俗的眼光看他的林妹妹。这和第三回宝玉初见黛玉时就送表字“颦颦”相比,那可真是前八十回雅致,后四十回俗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有云泥之别。


续书作者还得再发挥一下他的音乐知识特长,叫贾宝玉林黛玉讨论琴,贾宝玉劝林黛玉不要总是弹琴了。 “宝玉道:‘不弹也罢了。我想琴虽是清高之品,却不是好东西,从没有弹琴里弹出富贵寿考来的,只有弹出忧思怨乱来的。再者弹琴也得心里记谱,未免费心。依我说,妹妹身子又单弱,不操这心也罢了。’”宝玉劝慰黛玉的这段话,虽然不是很符合贾宝玉原有的思想,比如说要追求富贵寿考,但听起来还比较通情达理,还不算太离谱。黛玉又给宝玉讲了些琴的基本知识,什么焦尾枯桐,什么鹤山凤尾,什么龙池雁足,什么断纹牛旄。这些音乐术语,我想读者大概跟我这个只在中小学上过音乐课的人一样,看了如坠五里雾中。贾宝玉把他听到林黛玉吟诵的琴操素心如何天上月”说出来,向林黛玉请教她为什么变调,林黛玉说:这是人心自然之音,做到哪里就到哪里,原没有一定。宝玉说:可惜我不是知音,枉听了一阵子。林黛玉说:“古来知音能有几个。”看到贾宝玉和林黛玉关于知音的这几句对话,我真是:目、瞪、口、呆。林黛玉本来是贾宝玉人生唯一的知音,偏偏对贾宝玉十分冷淡地说出“古来知音能有几个”,看来宝玉黛玉两人的关系跟前八十回南辕北辙了。


贾宝玉这次进潇湘馆,和林黛玉相敬如宾,这太不符合前八十回两个人的关系了。前八十回宝玉每次进潇湘馆,都可能引起两个人一场天崩地裂的吵架,甚至引起宝玉砸他的命根子通灵宝玉、引起黛玉哭得搜肠刮肚的吐药,而正是动不动吵得天翻地覆,才显出两个人心心相印。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早已诉过肺腑,前八十回后部,宝玉和黛玉已经变成日常生活中细致的互相关心、互相呵护。进了后四十回,宝玉、黛玉再也没有前八十回那种细腻生动的心理交汇,到了八十九回,他们再也不谈《庄子》了,只聊黛玉过去不喜欢的李商隐和黛玉前八十回中没抚过的琴,他们之间只剩下“相敬如宾”。贾宝玉走了后,林黛玉又想着“宝玉近来说话半吞半吐,忽冷忽热,也不知他是什么意思”。这就更不可思议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早就是情到深处不必谈情,爱到深处不必说爱,情之至深,爱之至切,互相知音,相濡以沫,贾宝玉对林黛玉从来只有一个“痴”字,从来没有也绝对不可能有什么“冷”字。其实并不是黛玉不知道宝玉是什么意思,而是续书作者对宝黛爱情怎么样定位拿不准,甚至可以说,他根本就没有理解。


后四十回,贾宝玉四进潇湘馆,这次进潇湘馆,贾宝玉看到潇湘馆挂了新对联新画,林妹妹穿了什么衣服,戴了什么首饰。续书作者很费神思、很卖力气地把潇湘馆环境、林黛玉形象都做了一番比较新的描写,把贾宝玉和林黛玉如何见面,如何交谈也做了一番全新的描绘。如果我们不管前八十回,单独阅读续书作者对环境,对人物的描写,也许这一回,这一段,还能凑合读下去,如果我们联系前八十回,我们如果联想前八十回,再看第八十九回宝黛相处已经相敬如宾,我们会产生什么印象?只能用四个字:面目全非。潇湘馆现在的环境、贾宝玉林黛玉的相敬如宾,很像前八十回林黛玉吃的是贾母送来的鸡髓笋,吃的是风腌果子狸,现在变成了喝大厨房送来的火肉白菜汤、还就着五香大头菜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bewbew

    哈哈哈哈哈……马老师太好玩儿了。本来快睡着了,听见林妹妹喝大厨房的火肉白菜汤就着五香大头菜,活生生笑清醒了,颤抖得娃子都醒了续书作者生活水平很接地气儿啊,贫穷限制想像力了

    听友228926107 回复 @bewbew: 哈哈,我也是,走在路上听到这段,自己楞笑出了声,旁人投来莫名其妙的眼神

  • 闲临牗

    一彼此都长大了,怎可同小时一样玩闹下去; 二彼此性情也会有变化,而不只是世事还有家业(倒觉得这种不同于前的变化是真实可信的,也是前缘辗转人力不可为的); 三正是基于这种微妙而不再确定的情感状态为黛玉之死伏笔。

    我v我v是 回复 @闲临牗:

  • 1879178ikag

    感觉宝哥哥和林妹妹已经从心心相印的木石前盟过渡到了梁鸿孟光的相敬如宾。是不是因为贾宝玉从离经叛道的叛逆者变成了封建社会的孝子贤孙,所以林黛玉也变成了品格端方的封建淑女。

    马瑞芳 回复 @1879178ikag: 有道理!

  • 平安夜_1i

    怎么要写成这副德行

    马瑞芳 回复 @平安夜_1i: 可恶

  • 芦笛说

    前80回两人的对话亲切自然,后40回两人的对话别扭做作。续书作者应该没有恋爱过,不知道恋爱中的少男少女该怎么对话。

    马瑞芳 回复 @芦笛说: 肯定是

  • 风舞凤飞_qcw

    绿窗喻贫女之屋,红楼富家女之屋

    马瑞芳 回复 @风舞凤飞_qcw:

  • 1860521limw

    我的感觉就是前八十回每个人物有血有肉,鲜艳生动,后四十回人物就像一具具没有灵魂的木偶,压抑别扭得很!

  • 1888117efwx

    马老师解读的很深刻,谢谢老师。 如果一分为二的分析后40回,会不会效果更好,毕竟程高所续的本子是所有续本中最好的。 俞平伯先生临终时也说"程伟元高颚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 程高当然水平不及曹公,但他们以曹公同时代人的语言,续完了红楼梦,是今人再难做到的了。 如果品读基本是批判,那读者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红楼结局呢?当然如果将来有一天,遗失的曹公后30回又重见天日是最好的了。

  • 张鹏飞_e3

    终于听完了。非常喜欢马老师。不过有一点不太能接受,就是阶级思想论。当然这也主要是马老师的观点。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好好一个文学作品,套上一个阶级思想论,实在把思想高度给拉低了。

  • 卟铃卟铃镜子

    爱写诗的林妹妹怎么在后40回里变得天天爱弹琴了?我记得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描写的黛玉的房间都是书,可见林妹妹爱看书爱写诗,心情都是用诗表达的,现在怎么变得天天讨论起琴谱表达感情

    马瑞芳 回复 @卟铃卟铃镜子: 说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