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英 | 觉醒年代,长夜将明 ——《中国文化六讲》导读

撷英 | 觉醒年代,长夜将明 ——《中国文化六讲》导读

00:00
08:08

近日,讲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等大事件的主旋律题材剧《觉醒年代》大火,关注度极高,赞誉不绝。对中国历史略有所知的人大抵都了解,中国20世纪是新旧思潮一齐涌流、互相交融的“觉醒年代”,由知识分子到大众都经历了思想上主动或被动的打破藩篱阶段。任何思想皆有其源头,若要知道一种思想和文化如何形成和发展,要到历史里去寻找答案。而作为“大家小书”系列中的一本,何兹全先生的《中国文化六讲》一书探讨了产生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和环境,理清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特点和发展,也瞭望了中国文化的未来。
《中国文化六讲》为何兹全先生的讲座文本整理,这决定了其语言朴素、文字精炼、篇幅不长的特点。本书内容大致分为“影响中国文化素质的两个根源”、“国家形态——走向专制”、“中国传统文化的几条主流”、“中国的城市复兴和文艺复兴”、“近代中国的新思潮——为国家寻找出路”、“中国文化的未来”六讲。在“影响中国文化素质的两个根源”中,何老简明扼要地提出中国文化特点和素质的根源“一个是农耕生活,一个是家族本位”,农耕生活赋予了传统文化中天命、和平、中庸、融合等因素,家族本位则塑造了一种“关系社会”,家族成为中国文化的繁殖和滋生点。在“国家形态——走向专制”一讲中,何先生则讨论了东西方政治形态和道路不同的原因,既有地理因素,亦有技术因素;从先秦的君、贵族、平民三权平行鼎立时代到明清的专制主义时代,何先生引经据典,较为详细地描述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特征。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几条主流”,何兹全先生概括为天命观念、伦理思想、大一统思想和中庸之道。而对于中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上的人文主义启蒙,则提炼为“中国的城市复兴和文艺复兴”,和西方进行类比,让读者感受到中国古代亦有进步因素。“近代中国的新思潮——为国家寻找出路”中,本书展现了一个中国从西方学习技术、制度到思想的艰难进程,其中也蕴含着何兹全先生对于历史关键人物的反思。在最后一讲“中国文化的未来”中,何老提出:时代变了,文化要随着变。两种文化发生接触,就会互相吸收,丰富了自己,也改变了自己。何老认为,中国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有光荣前途的。由此,我们可以看见何兹全先生作为一名中国历史学家对本国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知名学者渠敬东先生曾说过:“殊不知,一个人若不知自己思想的来源和特质,就会变成一只学舌的鼓噪者,一种学问若不知自己的生身血脉,也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孤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组成文化整体的个体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真假掺半历史事实和观点影响,进而反作用于文化整体。如果人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又要向何处去?对自己生长环境的文化语境有基本的了解,才可知自己为何成为自己。文科和文科生的作用最近又是热门话题,“新文科”的发展趋势似乎也一片向好,殊不知真正的文科教育其实深藏在历史中。我们从小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教育,然而百年前的人们为了真理和信仰甚至牺牲生命,真正地以热血浇灌觉醒的花朵,正是经过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国在封建专制的漫漫长夜里才终于看见一丝曙光。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20世纪以来的许多事件,尤其是疫情爆发,常常使人有一种荒诞和虚无的感觉,世界的未来走向变得不再明晰。经济政治实体和媒体议题影响下,真相被隐蔽,大众被欺骗,阴谋论、悲观主义大行其道,乌合之众娱乐至死。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中提到:“我们这个时代一大令人悲哀的就是,彻底摧毁人类意识中关于美好的一切。当代大众文化,讨好消费者的‘假体文明’,将残害我们的灵魂,阻止人追寻自身存在的根本意义,妨碍人认识作为精神存在的自我。”我们需要真正的精神文化内核来支撑自己。而《中国文化六讲》提供了历史的视角作为一种参照,在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比对中,我们看向自己的来处,寻找自我的立身之地,期待着总有一天能安身于未来世界的一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