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洪钟缮长城 功高逐长天

第二十六回:洪钟缮长城 功高逐长天

00:00
19:53

要说到这位大英雄,那可是很有来头,他是钱江洪氏后裔——洪钟。您听这名字,声如洪钟,绝对够响亮!

如果您去过杭州西溪湿地,一定对座落在那里的洪钟别业印象很深刻,那座别致的建筑群就是洪钟的故居。这么说来,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来自杭州的江南人士,他跟北方的长城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还要从洪钟的家世说起。在宋朝、明朝、清朝,杭州洪氏家族一直是著名的“钱塘望族”,南宋时期,洪家出了洪皓、洪适、洪遵、洪迈四位一品宰相,明代有洪钟等四位一品宰相、三位二品尚书,清代时期,洪家诞生了一位戏曲大家洪昇,他那一部《长生殿》悲情千古,传唱不朽。

洪氏家族出了不少了不起的人物,其中有政坛明星,有文坛豪杰,他们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对后世的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声震明朝的洪钟又留下怎样的故事呢?

洪钟,字宣之,自号两峰居士,他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中了进士,做上了四川按察使。这一任上,洪钟果断处置了祸乱马湖的恶霸土司知府安鰲,把这个家伙送到京师,处予极刑。洪钟为民除害的举动深得民心,当地的老百姓都很爱戴这位关注民生的好官。后来,他历任江西、福建左、右布政使,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留下了清名。

弘治十年(1497年)五月,北元蒙古兵南下侵犯长城,当时长城沿线的把总指挥王玉出兵抗击,遭遇失败,将士们战死沙场,王玉自杀殉国。在这危急关头,朝廷把洪钟这块好钢用上了刀刃,洪钟被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府,他一路北上到了京城,自此就与长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洪钟刚一到任就赶上一件大事。当时,古北口发生了蒙古部落劫掠事件。根据史料记载,敌人杀害了两名边民,劫走了21人,右参将吴玉、兵备副使张琏等人因为抗敌不够及时作了深刻的检讨,朝廷还对提调指挥宗琇等人治了罪。

此时此刻,洪钟到了顺天府,首先着手整治边防,他深入长城沿线,进行实地勘察,发现徐达大将军在洪武年间修筑的长城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驻军生活宿营的城堡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备。将士们吃不好,睡不好,又怎么能够安心驻防呢?一旦遇到敌情,还要从山下驻地调军护卫长城。

洪钟为明王朝巩固国防、维护稳定,建议增筑塞垣。经朝廷批准,洪钟主持了由山海关密云的古北口、黄花镇,一直绕到北京西面的居庸关的整修工程,在绵延上千里的长城上修建、复建、修缮城堡二百七十所,还对长城沿线各个县城的城墙进行加固,大幅提高了城墙的防御能力。洪钟推行“安边先安城,安民先安兵”的方针,果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边境将士安定了,防御能力提高了,边地百姓终于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小日子。这么一来,从前自内地调兵戍守长城的事情都可以免了,朝廷免去了这一大堆的麻烦,将士们免去了南来北往的劳苦,顺天府也省下了运输、军饷、粮草等等一大笔的费用。洪钟为长城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也难怪后世的战略家把他称为明长城精兵严防战略的开创者,英明一世的战略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