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忠诚罗亨信 杨洪守城关

第二十五回:忠诚罗亨信 杨洪守城关

00:00
24:04

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名叫罗亨信。在我国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课本上就有一段关于他的故事——《明史·罗亨信传》选录了这位名将的戎马生涯,还提到了他固守宣府城的传奇。

其中说到:罗亨信,字用实,他的故乡在广东东莞。永乐二年,罗亨信高中进士。在仁宗即位之后,他应召进京做了朝廷御史,负责监管通州粮仓,巡视京城城防。英宗当政之后,罗亨信晋升为右佥都御史,远赴西宁操练兵马。

一道噩耗,声传千里,身在西宁的罗亨信得到了父亲过世的消息,他快马加鞭赶到老家,为老人料理了后事。他整理心情再进京城,这一回又将接到什么样的任务呢?

罗亨信这趟进京,接到了宣府、大同巡抚的任命通知。他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没过几年又升为右副都御史,依然任职宣府、大同巡抚。

当时,朝廷下了一道旨意,要求官员测量宣府、大同两个地方的军田,每军配额八十亩,超出来的部分每亩要征五升的税。罗亨信为官一任,心里想的都是将士们的生活,他为兵请愿,上书朝廷:“明成祖在位时,下诏让边防军队尽力开荒,免于征税,如今,陛下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塞上的守边将士没什么生计,就靠着辛苦种田填饱肚子,再者说,边关之地土地不肥,气候不好,本来也没几分收成,如果再加征税,官兵百姓又该怎么活呢?这样下去,必然会导致将士逃逸,兵力减弱。要知道,粮食虽然有用,更宝贵的却是人心,如果失掉人心,就算是手里有粮,那又有什么用呢?”罗亨信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终于打动了皇帝,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取消既定政策,稳定边关生产。

罗亨信的远见不单体现在这一件事上,当年,他上书一封,说:“西部蒙古丞相脱脱不花的儿子也先杀了父亲,这个野心勃勃的小子还经常骚扰边境,企图侵犯我大明江山。建议在北部要塞修筑城池,防备外敌,不然的话,也先军队一旦进入边关,后患无穷啊。”

这封奏议到了兵部,管事的大臣没把罗亨信的建议当回事,等到土木之变之时,罗亨信的预言果然应验了。也先部队攻破边关,罗亨信和杨洪固守宣府城。城里人心惶惶,不少人想着一走了之,逃命要紧,罗亨信手持宝剑,守在城下,他大喝一声:“出城者,杀头没商量!”罗亨信的命令喝住了官兵百姓,他又要求各位将领对天发誓,死守边城,这才安定了一方人心。

这时候,明英宗已经在土木堡中落到了也先手里,敌人的军队已经到了宣府城下,他们押着英宗靠近城门,逼着皇帝传令开门。罗亨信知道,城门一开,城里的官兵百姓全都得丢了性命,他更明白国家为重君为轻的道理,他登上城墙告诉敌人:“我等奉命守城,不敢擅自开启。”也先一听这话,知道明英宗这张牌不好使了,只好灰溜溜地掉头回去。

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驻守赤城、怀来、永宁、保安的明朝将领们全都弃城跑了,罗亨信下令对那些抱头鼠窜的胆小鬼追查到底,他以身作则,坚守为官的本分,一步也不离开自己的城池。罗亨信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忠诚,用自己的信念守住了宣府城。

明景帝即位之后,罗亨信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里,七十四岁高领的罗亨信告老还乡,八年之后,这位忠义名将告别了人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