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在路上

《泊船瓜洲》:在路上

00:00
18:07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词诵读的第六篇,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云: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泊船瓜洲》是北宋著名的大政治家、大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代表作品,历来为人所称颂,但是在文学史上也争议不断。

 

我们来看这首绝句,非常简单,第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两个地名,京口和瓜州就在一水之间。这就像我们在周末答疑中解答,“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容这距离之近。那么这两个地方到底在哪呢?为什么在王安石的眼中,它们只隔一水之间,仿佛是那么的近呢?瓜州是诗人立足之处,所以题目叫《泊船瓜洲》。这个瓜州在哪呢?就是今天扬州著名的瓜洲古渡。当年那是在后来到了明朝的时候,著名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在瓜州这个地方怒沉的百宝箱。所以瓜州是扬州靠近长江边的著名的古渡口。瓜洲的对面是什么呢?就是金口,就是郦老师的老家,今天的镇江,镇江与扬州市隔江相望。

 

郦老师老家是镇江人,但是又经常去扬州担任扬州的全民阅读形象大使,所以对于扬州和镇江这两座城市,郦老师是非常的喜欢。前两天郦老师还在扬州做讲座,就住在平山堂附近。想起来桐城派的大家左桢,曾经写过平山堂的一副对联,上联叫“荡胸泻淮海”,下联叫“放眼走金焦”。那就是在扬州的平山堂上,这座著名的有扬州的老市长欧阳修所修的平山堂。欧阳修其实也是王安石的老师辈儿的人了。在扬州的平山堂上就可以放眼走金焦,放眼望去,就可以看到对岸镇江的金山焦山。所以,王安石自己也写过平山堂的诗,开篇就说“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也是说站在平山堂上对岸江南的风景,不论是镇江,甚至还有南京尽收眼底。所以他说“京口瓜洲一水间”,这是说两地之近。说他泊船瓜洲,立足在瓜州看对岸的金口,更是“盈盈一水间”。

 

可是京口、瓜洲如此之近,在王安石的心中他挂念的到底是什么呢?是金口还是瓜洲呢?都不是。他挂念的是“钟山只隔数重山”。原来他挂念的是钟山,是紫金山,是这位曾经三任江宁知府,也就是南京市市长的王安石最爱的金陵城。


钟山就是南京最有名的紫金山,紫金山其实最早在战国时期被称为是叫金陵山,为什么叫金陵山?因为它是金陵最有名的山,因为楚威王设金陵邑,所以南京叫金陵。当时,那么紫金山就叫金陵山。而东晋初年一关难渡,晋元帝渡江之时发现,山顶经常缭绕着紫金色的云彩,所以从东晋开始才叫紫金山。在三国的时候它还叫过蒋山,是因为当时的秣陵县尉蒋子文,为保一方平安,追逐盗贼战死于此,然后就葬在钟山之阳,而且老百姓为了纪念他,还为他建庙,庙就叫蒋王庙。所以到了吴大帝孙权的时候,追封蒋子文为侯,然后就把这座山改了个名字叫蒋山,它从什么地方改的名字呢?就从钟山改的名字。原来在这之前紫金山一直叫钟山,孙权因为追封蒋子文,然后蒋子文的祖父刚好名字里头有个钟山的钟字,因为要避讳,所以孙权就把钟山改作了蒋山。

 

原来到了汉代的时候,在三国之前,紫金山、金陵山主要是叫钟山。到汉代时,金陵山为什么叫做中山呢?这是因为钟山是南京最高的山,而且也是整个宁镇山脉的最高峰就在钟山,所以它在这片江南之地拔地而起,就像一个钟鼎一样。我们知道中国古人对于钟鼎,那是非常的热爱的,国之重器。所以,钟鼎可以泛指商周以来的青铜器,所以,像《红楼梦》说富贵人家都要说是钟鸣鼎食之家。而在钟顶这样的国之重器上,古人喜好刻上铭文和纹饰的。而钟山拔地而起,东西蜿蜒要达7公里,所以就像一条龙盘在钟上一样。

 

所以,后来诸葛亮联吴抗魏,出使东吴的时候,到了南京,特地观察金陵的山川形势,说了一句有关南京著名的评语,就叫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所以有关南京最有名的一个成语就叫虎踞龙盘,龙盘虎踞。甚至毛主席在写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也上来说“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所以,钟山就可以代指南京,代指金陵。对于王安石而言,他心目中的故国、故乡、故原,其实就是中山就是金陵。


这就很有意思了,王安石明明是江西临川人,为什么他把金陵视作故乡、故园呢?这其实和王安石的成长很有关系。他1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王益到江宁做通判,相当于今天南京市的副市长,他们全家又跟着到了南京。可以说在王安石成长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内,1722岁左右,包括一直到他考进士,进入仕途,他都是在南京成长起来的。而且从他一生来看,他后来又两度在南京守孝,又曾经三任江宁知府,包括他最后变法失败,又有10年的退休生涯,一直都在南京。所以他人生中前前后后总共20多年,而且都是他生命中最关键的一些时期,都是在南京生活。所以,他在他最有名的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就明确的说“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所以,他从不讳言金陵城才是他的故乡、故原,故国。

 

所以,王安石著名的半山园就是他的住宅,其实就在钟山脚下,之所以叫半山园,是因为这个地方离钟山和离城门,都是刚好七里多路,刚好就在山与城,钟山与金陵城之间一半的地方,所以叫半山园。

 

不过王安石虽然对金陵城的思念是那样的深,可是钟山毕竟被数重山挡住了,钟山只隔数重山。所以诗人的视线就转向了江岸,“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太有名了,尤其这个绿字被当做古诗练字的一个重要的典范。其实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的启蒙课里头就曾经讲过,这一句王安石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最终用了一个绿字,真是妙不可言。春风又该怎么样江南岸呢?这里应该需要一个动词,王安石曾经用了春风又到、又过、又入、又满江南岸,用了这些标准的动词,但是总觉得少了一份感染力。王安石虽然是大政治家,但是他其实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而且是文字学家。他还曾经专门写过《字说》这样的专著。所以,经过反复的推敲,最后他用了一个具有名词性和形容词性的绿字。

 

我们知道绿它就是一种颜色,所以它是具有名词性的,引申又可以具有形容词性,可是再怎么样,它本身是不具有动词的特性的。可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就赋予了绿这个字动词的特点。这一下名词用作动词的活用,一下就让他看不见的春风仿佛具有了生命,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深切的渴望。他希望自己想要推行的新法,能够如春风一般,在神州大地上萌生勃勃的生机,他也渴望这股温暖的春风、盎然的春意,能够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所以这就要说到他所领导的那场著名的熙宁变法,也就是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以大无畏的气魄和强大的行动力,提出了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惊世骇俗的“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变法宗旨,开始推行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

 

王安石的变法其中有很多内容,当然其中最核心最著名的,像“青苗法”就是春耕的时候,政府贷款给农民扩大再生产,到秋收的时候农民在还贷,以达到人民与国家共同富裕,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像“免役法”规定政府免除杂役,从赋税中出资雇佣固定的人手作为差异,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基层公务员制度了。像“均输法”中限定政府垄断铸钱、冶铁、制盐、卖酒等行业,也可以说是早期的国家资本主义。所以一千多年前的王安石,他的变法思想之深邃、之先进、之超越,让后来的列宁对他都推崇备至,称其为11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简直就是超人。

 

可是因为太超前,再加上他非常刚硬的推行变法的这种行动作风,还有北宋文人党争的时代环境,王安石的变法历经波折,最终还是失败了。所以王安石这位大政治家,他的内心到了晚年,其实有着无限的感慨。所以最后一句他充满感慨的说了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到金陵城,回到钟山脚下,回到半山园呢?

 

这句深切的感慨,就是后来争议所在了。也就是王安石这首《泊船瓜洲》是作为他的晚期,但是具体的写作时间争议很大了,关键就在于到底他是写于要离开南京,去京城汴梁的路上,还是要回到南京,从瓜州古渡渡江到金口,当时回到南京主要的水路,从江北到南京,或者从江南到江北离开南京,主要的水路有两条,一条就是走扬州的瓜州古渡,到金口,也就是到对岸的镇江,镇江也有个著名的渡口叫西津渡。当年永嘉南渡,就是从西津渡这个地方上岸,然后再从镇江到南京。除了这条路,还有一条路从上游的马鞍山,从这个位置渡江也可以到南京,当然最方便走的路就是走金口和瓜洲这一水之间。所以这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到底是刚要离开南京,还是要回到南京呢?这就产生了巨大的争议。


所以对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历来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神宗熙宁七年,王安石变法遇到波折第一次罢相,辞京还归金陵,途经瓜州时所做,那就是要回到南京了。第二种观点是认为神宗熙宁八年,也就是第二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又要回京主政。此江宁赴京途经瓜州时所作。除了这两种主要的观点,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神宗熙宁元年,就王安石刚开始要变法的时候,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州时所作。

 

我个人认为这一种观点虽然也有学者提出来,但和王安石当时的心境,还是不太吻合的。不论是回南京还是离开南京,刚好相反的两个方向,王安石其实写《泊船瓜洲》时,他的心境其实一定是经历了熙宁变法中的挫折之后,才会有那种“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深切感慨。其实不论是离去还是还归,人生就是在路上。在路上不论是风雨兼程,还是面临坎坷艰难,只要心怀理想,心怀信仰,只要内心始终有一片精神的家园,就终究会等来春风又绿江南岸,会等来明月那时照我还。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同学们下次再见,语文启蒙我们不见不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平静的潮水G

    提问,每次背到这儿就背不下来,感觉钟山只隔数重山和春风又绿江南岸没什么关系(ー_ー)!!

  • 啄木鸟530

    晚安

    罡风_s2 回复 @啄木鸟530: 晚安

  • 小毛妈2008

    南京处处有典故!

  • 猫咪vs兽皮狗

    最喜欢听老师讲诗词了,拓展了好多知识

  • 西雅夜未央_

    每当听到郦师说王安石把南京当成他的故乡,小朋友就挤眉弄眼,幸灾乐祸,一脸坏笑看着我。17岁离开临川,真的就那么没有情感吗?难道那17年的记忆那么不美好吗?

  • 老沛沛

  • 声声起

    人生就是在路上。在路上不论是风雨兼程,还是面临坎坷艰难,只要心怀理想,心怀信仰,只要内心始终有一片精神的家园,就终究会等来春风又绿江南岸,会等来明月那时照我还。有时会想,为何我们这片土地上,这种人文环境里,变革,创新总是那么不容易呢?

  • 李l守护者

    郦波老师不仅讲诗词,也讲诗人,讲的更惊喜的是诗人时代的历史,太好了太棒了

  • sunjjg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