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听友们大家好,我是刘津瑜。
欢迎大家继续收听罗马史。在上一讲的末尾我们谈到公元前83年苏拉带着大军进攻意大利,他成为了罗马的主人,但是他并没有开创独裁制度,因为在担任了两年左右的独裁官之后,他自动请辞,从大权在握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公元前78年,60岁的苏拉因病去世,他得到了国葬的礼遇,葬礼风光无限。在他之后,再次启动独裁官这个头衔的是盖尤斯·优利乌斯·恺撒,就是那位著名的凯撒。
但是公元前44年3月15日,56岁的恺撒却在元老院中遭到刺杀,而他的养子(后来的奥古斯都)成了最终确立罗马式君主制的人。
苏拉和恺撒的命运为什么会如此不同?罗马共和国的终结是不是历史的必然性?苏拉和恺撒这样的人物是不是仅仅就是历史的工具人呢?
这些问题或许没有一个简单的或者大家都同意的答案,但是无论我们怎么来回答这些问题,都得看一看从苏拉进军意大利到恺撒之死这差不多40年的时间里,罗马世界经历了什么样的转变。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苏拉和恺撒所担任的“独裁官”,这是个什么性质的职位呢?拉丁文中这个职位叫做dictator,是英文中dictator的词源,这个词现在一般翻译成独裁者,带着非常负面的含义。但在最早的时候,这个官职并没有任何负面的意思。
罗马国家在危急状态时,会委派一名独裁官掌握全权,但是任期只有6个月。如果我们看一下罗马历史上独裁官的名单,那么从共和初年一直到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公元前202年),这300年间呢,罗马连年战争的几百年,有大约80几位独裁官,也就是说平均每隔两三年就有一位独裁官。
所以在罗马征服迦太基之前,独裁官不是稀罕的职位,频率还是挺高的。罗马人最津津乐道的独裁官故事是辛辛纳图斯(也翻译成辛辛那提,美国俄亥俄州有一个辛辛那提市,名字的来源就是这位罗马独裁官)的故事。
时间回到公元前5世纪,罗马人和邻居打仗遇到了挫折,元老院要委派辛辛纳图斯做独裁官,他们在田间找到了他,而他那时在做什么呢?在亲自耕种自己的一小片土地。
受到委派,他二话不说,带领罗马人打了胜仗,完成这个任务后,尽管6个月任期还没满,他就辞去了独裁官的职位,回到田间。
这个故事作为罗马人对古早历史的美好记忆流传着,让罗马人追忆一个简朴单纯的年代,在那个时代罗马的精英是农夫、士兵、公民三合一的形象,那不是一个物欲横流、权力欲膨胀的时代。
我们在很多历史书写中,都能够看到世风日下的感叹,对当下的不满,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会映射到历史上甚至幻化出一个美妙的过去,罗马人也常常这么做,所以我们读他们写的历史,尤其是早期罗马史,也要带着谨慎的态度。
回到独裁官这个职位,在苏拉获得独裁官这个头衔之前,罗马已经有120年左右没有独裁官了。但是苏拉的独裁官和以往的不同,可以是这个职位的升级版或者说是变异版。“变异”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是任期,以往的任期是6个月,但苏拉的任期是不确定的。
其次,他的这个职位,是元老院和人民大会批准的,得到专门的法律的保障,这条法律叫做瓦勒利乌斯法,这位瓦勒利乌斯是当时的首席元老。
苏拉的头衔他有一个全称如果直译的话,可以理解成“为立法和整顿共和国而设置的独裁官”。法律授予他巨大的权力,超越了以往的任何官职。
那么他有哪些权力呢?这些权力包括他可以把他过去的行为合法化,这就给了他合法洗白的手法,那么像他带兵进攻意大利攻入罗马, 这些事就不再被追溯了,而且大家还记得,他曾经被马略和秦那宣布为公敌,他和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达成的那些协议其实是不作数的,但是这么一来,他就完全翻案了,那些协议也就合法了;
另外苏拉还被授予了生杀大权,可以未经审判处死公民;他还有权分配公地(国有土地)并建立殖民地;有权处理被征服的王国。可以说权力堪比帝王。
具体来说,他在控制了罗马城之后都做了哪些事呢?我们是不是能够把他定性为希腊文化中的“僭主”或者现代人所理解的独裁者呢?
他首先进行了大肆报复,实施大清洗,肃清政敌,奖励他的支持者。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呢?是所谓的“公敌宣告”,这是一种新方式,残忍恐怖然而合法。
所谓公敌宣告,其实就是一种黑名单(“死亡名单”),上了这个名单的人,失去了法律的保护,财产被剥夺,任何人都可以报告他们的下落,给他们提供庇护会受到惩罚,而杀死他们的人或者告发者会得到重金奖赏。
这个名单公布在罗马广场,也就是罗马城中人来人往最频繁的一个公共场合。(大家都看得到这个名单。)
上了苏拉死亡名单的人有多少呢?起先有520个名字,后来可能又添加了名字,据阿庇安说,死亡名单上有超过40名元老,1600名骑士。
有些出现在这个“死亡名单”上仅仅是因为他们是苏拉支持者的私敌或者因为很富有,招人垂涎。而且上了死亡名单还会波及家里几代人,他们的儿子和孙子都会失去基本的政治权益。后来为了恢复这些后代的权益,苏拉死后的几十年折腾了好几次。
当然也不是所有上了名单的人最后都死了。有些人逃到了西班牙,当时那里有个反元老院的据点,领头的是秦那和马略的旧人,俨然在那里成了一个割据势力,直到苏拉死后好几年后领头的才被身边的人背叛,最后被罗马端掉。
当时还不到20岁的恺撒也在这个黑名单上,因为他是苏拉的敌人秦那的女婿,还是马略的内侄。但是恺撒的贵族出身和关系网这时候发生了作用,包括维斯塔贞女在内的许多人为他求情,所以他最后获得赦免,逃过一劫。当然也不得不暂时离开罗马。
苏拉的双手确实沾满了鲜血。但是他的终极目的,并不是要推翻罗马共和制度。相反,他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是非常的传统。那么这个传统是什么呢?
简单的说就是元老院是决策核心,他的权威需要维护,精英的集体统治非常重要,这就需要许多家族中的年轻人参与竞选公共职位,家族之间相互竞争但也相互牵制。
和这些竞争相关的是共和制度下的荣誉机制,比如说凯旋式这种高规格的公共仪式、还有动静很大的葬礼、家族中有名的祖先的蜡像面具等等,这些都是向外人展示并且强化家族荣耀历史的方式。
(所谓祖先蜡像面具,是罗马人用蜂蜡把家里功成名就的那些人的脸部形状拓下来,展览在家里,然后家族中有葬礼的时候,家里的人会带上这些面具,走在葬礼的游行队伍中,围观的人,罗马人很喜欢看热闹的,就能看到这个家族的辉煌历史。)
在这种政治文化或者传统当中,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个人权力的膨胀。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悖论,苏拉现在在用自己巨大的权力来为将来任何形式的个人权力的膨胀设置障碍。那么他都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苏拉重申了公职晋升的顺序,要从财务官(quaestor)到营造官(aedile)再到法政官(praetor),最后到执政官,要按照这个次序来升职,不能越级或者跳级,并且重申同样职位两次任职之间必须相隔10年,不同官职必须间隔2年。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要防止同一个人迅速攀升,并且持续霸占同一位置。比如,马略曾经连着好几年担任执政官。
苏拉是站元老院的。在苏拉担任独裁官之前,元老的数量已经损失殆半。但是苏拉没有减少元老院的规模,相反苏拉把元老院的席位从300增加到600,那么这些新元老来自哪里呢?这大部分来自他自己的亲信,是骑士等级提拔上来的。
但他同时又削减了骑士的司法权,不让他们形成和元老阶层竞争的力量。以前骑士还能在审判元老弹拨勒索案的时候充当陪审团,但现在被剥夺了这个监督功能。
为了维持一个扩充了的元老院,也为了满足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罗马国家对公职人员的需求,苏拉把晋升体系中最低一级的财务官的人数增加到每年20名,并规定卸任财务官自动进入元老院。
法政官的每年6名扩充到8名。但是执政官依然是每年2名,而且不到42岁不能成为执政官。这些规定里存在着一些隐患,我们在这一讲的后面还会再谈。
而苏拉认为问题最大的保民官职位,他规定,担任过保民官就不能再担任其他官职。也就是说,稍微有点能力往上升的人就不会再考虑这个职位了。苏拉通过这种方式来抑制保民官的作用。
苏拉非常明白像他自己这样的人拥兵自重,对于共和体系来说是最危险的,所以他也设置障碍,阻止行省总督变得过分强大,比如他规定,没有元老院的许可,行省总督不能离开自己的行省;而在新的总督到来之后,卸任总督必须在30天内离开行省,等等。
苏拉在意大利各地设置殖民地,安置自己的老兵。我们可能比较熟悉的庞贝城,也就是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喷发的那座南意大利城市,就是在苏拉时期变成罗马殖民地的,它的全名如果直译过来的话,克罗尼亚·科尔奈里亚·维内利亚·庞贝(Colonia Cornelia Veneria Pompei)。
什么意思呢?“克罗尼亚” 就是殖民地或者移民点的意思,确实有不少苏拉老兵定居庞贝;“科尔奈里亚”是因为苏拉属于科尔奈利乌斯氏族,所以这个名字来自他的氏族名;“维内利亚”指的是维纳斯,她是苏拉的守护神。
这种认守护神的现象在罗马人当中相当普遍。我们一般把维纳斯称作爱与美之神,但是实际上她的功能非常之多,也是女战神的一种。
当然把罗马士兵安置到像庞贝这样的城市,对地方上的干扰还是挺大的。因为庞贝当时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了,但是对于苏拉来说,这些老兵是他洒在意大利的一张安全网,对自己有好处,也是罗马国家控制地方的一种手段。
苏拉的措施可以说是覆盖了罗马城、意大利和行省。这一系列的措施基本上都是在强化元老院的核心地位,巩固罗马的权威。可以说苏拉和那时候的罗马人已经意识到,传统的罗马共和制度有很多的bugs,有问题,需要打补丁。
但是在他们的意识中,他们并没有往全面改变共和制度那个方向考虑。有的学者会把苏拉的这一套做法称作“反动的”,温和一些的会说他是“保守的”。
不管怎么说,苏拉没有留恋独裁官的位置,在觉得完成了任务之后,他主动辞去了职务,退了下来,恢复了普通公民的身份,没有官职,没有卫队,离开了罗马城,隐居到南部意大利的庄园中,撰写自己的回忆录。而罗马共和国恢复了常规的选举。
当公元前78年,苏拉去世的时候,他获得了国葬的礼遇,遗体被放在金质的棺床上抬进罗马,他原来手下的士兵从意大利各处赶来为他送葬,葬礼的队列人数巨大,祭司们、元老们、骑士们都正装出席,呼声震天,一流的演说家做了葬礼演说,元老们抬着他的灵柩到战神校场,他最终下葬在那里。
苏拉(幸运者)
这是个特殊的荣誉,在苏拉之前,只有传说中王政时代的国王埋在那里。
苏拉可以说是哀荣备至,以前没有过这样的规格,之后也就只有差不多一百年后罗马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的葬礼能够相提并论。也和奥古斯都一样,苏拉没有遭到被刺杀的命运。苏拉有个称号,叫做Felix,意思是“幸运的”。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他确实很幸运。
然而在这样的幸运和荣耀之下,正如公元二世纪的罗马史家阿庇安所说,“有些人是真正怀念苏拉的;但是另一些人是害怕他的军队和他的遗体,正像他活着时候他们害怕他一样。”这些恐惧会去寻找出口。
其实就在苏拉死的那一年,躁乱的迹象已经开始冒头。恢复保民官的影响,提升骑士等级的地位,这些都属于焦点问题。
另外,苏拉对官制的改革,还留下了一些后遗症。从苏拉之死到恺撒发动内战,也就是公元前78年到公元前49年,如果我们来看一下担任过公职的人的出身、家世(这个名单有学者花了好多时间整理出来,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一位很有影响的罗马史学家格鲁恩Erich Gruen),可以看到一些非常醒目的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数据:这30年间,选举产生的执政官一共是61名,来自曾经出过执政官家族的人有54名,占了88%,“新人”,也就是家里没有出过高级官员的人只有一名,比以前的比重还小。比执政官低一等的法政官,这30年每年是8名,一共产生了240名,这选举是正常进行的。
如果看他们的出身(绝大部分人的出身我们是知道的)的话,情况有些不同,49%来自出过执政官的家族,40%是“新人”,这个比重相当大。其他的一些来源基本上是普通元老家庭。那么从这个数据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有不少的“新人”,也就是没有什么政治背景的人,能够被选入低级的官员,甚至法政官,但是执政官是个坎儿,是个瓶颈。往上走的路是越来越窄,竞争非常激烈。
那么怎么才能在竞争中占到优势呢?我们明显地看到拉帮结派、贿赂选民的现象愈演愈烈。另外还要通过举办娱乐活动比如角斗表演等等来收买人心,政治生涯成了一个成本极高的投资,从起步初期就要开始铺垫。这也就造成了许多政治人物债台高驻的局面,因为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而且数额巨大。
比如,公元前65年,恺撒成为营造官。营造官主要负责公共设施、公共庆典等等,要经过这一步才能获得通往法政官的资格,而为了让罗马人满意,为了未来的选票,营造官会不遗余力地做些挣口碑、讨人欢心的事。那么凯撒做了什么呢?
恺撒借着纪念他父亲的名义(他父亲那时候已经过世20年了)举办了一场规模巨大的角斗表演, 一共出场了320对角斗士。角斗是一般是配对厮杀的,这是当时罗马人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资金来源于哪里呢?这是他自掏腰包举办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造势。
这一来搞得元老院很紧张,于是下令限制今后罗马城内角斗士表演的规模。然而这些限制,这堵不住形形色色的攀比竞争,罗马城里一大堆负债累累但又不见得能成功竞选的人,这是一个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与此同时,“新人”基本没什么指望升到执政官这一级。这30年来,杀出重围、实现升级到执政官的新人似乎只有西塞罗一人。而这位出身骑士等级的西塞罗,是罗马历史上最有名的演说家、辩护师,他在担任执政官之前的履历相当辉煌,包括了好几个脍炙人口的法庭辩护,特别是他为西西里行省人民的辩护。
在一群旧族出身的执政官中,西塞罗是个异类,然而他却有着一颗极力维护共和、维护元老院的心,这就让他在未来恺撒崛起,内战阴云笼罩罗马的时候,毫不迟疑地站在恺撒的对立面。
那么恺撒又是如何走到内战这一步的呢?我们下一讲来讨论这个问题。
谢谢您的收听,期待下期再见。
谢谢。
刘老师讲的真好,娓娓道来,将历史课讲成评书了
👍
苏拉维护的“共和”已经只是一个空壳。苏拉本人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裁者”。为什么他有这样的“能量?拥兵自重啊,所以他能够为所欲为。苏拉主动“退休”,我琢磨着,他退休是为了名声。明里退了,还可以背后操纵,恐怕身后事早就安排好了。网罗那么多党羽,什么事儿办不成啊。(呵呵,纯属猜想。)为什么他的葬礼如此宏大,就是因为他在表面上还维护了“共和”的形象。实际上苏拉是“共和”的反动。权力欲,始于人性,一旦膨胀就不可收拾,直到把自己玩儿死为止。苏拉算是“幸运”的,至少没死于非命。接着听老师讲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