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孔子为何慎“斋”

64. 孔子为何慎“斋”

00:00
31:55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说明孔子既钓鱼又打猎;《孟子》记述孔子“祭膰肉不至,不脱冕而行”,因为没有分到祭完的肉、连帽子都没脱就走人,孔子何曾戒慎这个“斋”字呢?但《论语》又说“子之所慎,齐(同“斋”)战疾”,斋为孔子的三慎之首,到底有没有冲突呢?且听讲师的讲解吧。

7.12子之所慎:斋,战,疾。


我们接着往下看,子之所慎:斋,战,疾。夫子一生所最戒慎的就是斋戒,还有用兵打仗,还有疾病这三件大事。我们先讲孔子为什么特重于这个字?因为人命关天,人就是能量场,天地最精粹的能量场去轮转的时候,做出来的生物叫做人。所以我们才讲人为万物之灵,那一股气如此清明,我们会思考,我们有情感,我们可以感应天地之间的事物,这个就是在于我们的这股能量。老天爷所创的宇宙,其最精粹的能量做了那一群人,所以人命为什么关天?因为这一群人的能量就是天地之心。生命是无价的,战争最能伤害无数众生的生命,所以这件事情他特别慎重。古圣王在位的时候也没有主动打人的,但是不得不做以防万一的准备,万一人来侵略我,怎么办?那人来侵略我,还让一次、让两次,让到忍无可忍,为了护卫我的国民,所以只好奋力而战,所以斋,战,疾这个字特重。


而疾病,不仅攸关着自己的生命,更也攸关着无数众生的生命,所以也特别地重视。


而孔子为什么也重视这个字?就是斋戒,也就是戒除所有能够污秽身心性灵的,包含不当的心念,不当的饮食,不当的作为、娱乐的习惯这些等等,把它戒除掉,通称为斋。所以斋这个字意义其实博广,不限于素食一项,素食只是斋的其中的一项而已。 


 我们看《礼记》,《礼记》哪儿来的?《礼记》其实就是孔子的言行,他定下的礼乐规则,然后弟子整理,一代一代流传,记述下来。这个《史记》里面说:《礼记》出自孔氏。就是说,里面记载很多很多孔子的事情。


《礼记》说:君子之斋也,君子一遇到事就斋,君子之斋也,专致其精明之德也,就是让身心更加的纯净,专致其精明。故散斋七日以定之,致斋三日以齐之。这个就是讲说,就像佛家不是有初一、十五的斋,有三日斋,有十日斋。这边就有提倡到有七日斋,有三日斋等等的问题。定之之谓斋,让身心性灵安定下来。斋者精明之至也,然后可以交于神明。特别是祭祀之前,前几天,多久以前,你就必须要斋戒、沐浴、守身,这些都算是斋的范围。


斋戒有什么重要?我们看《孟子》里面这一段: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说美若西施,大家都喜欢的。但是如果身上有了污秽,鸡的大便、狗的大便,虽然她这么美丽,每一个人看到她都捏着鼻子走了。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虽有长得很丑陋的人、或者是素行不良的人,他只要肯斋戒沐浴,然后维持身心的清静,献上自己纯洁的一片心,每个人都可以祀上帝,这就是斋的重要。洁净自己的身心性灵,以便通于神明,这就是所谓的斋。可见这个字,不仅是用洁净自己来建筑修行的基础,得与自己的神性相交融,更是让自己在祭祀的时候得以感格神明的必要的准备。因此有志修为者不可等闲视之,不过范围很广,那个吃只是其中的一小项,它还有很多的内容。


在饮食方面来说,不吃荤食能最有效地戒杀,五戒--杀、盗、淫、妄、酒。真正去杀人的人在世界上可能你也没认识几个,但杀畜生的人你可能认识很多,没有直接杀可能吃掉的也不少,所以要戒杀最有效的其实就是吃素这件事情。它可以使得无数生灵得以畅其生机、全其天年,又能免除这些生物刀屠鼎镬之苦。因此这个字不仅攸关一己及众生身心性灵的健康,也攸关着无数生物的生命,所以君子特重之,而位列战、疾两字之前。


但是我相信还有很多同学还未吃斋,你听到这里你已经开始有点怪,这就是为什么前面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些议题它其实是触碰到我们内心的欲求,其实其他原因都是假的,就是内心有一个欲求,但是我们会开始有反抗,这都是正常的现象。那谈到这儿可能引发很多议论,这些议论就是跟内心的一点小小东西有关。你会这样问“我怎么都没有听过孔子素食呢?孔子不是既钓鱼而且打猎吗?”在第七章里面就看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可以证明孔子有没有钓鱼?有钓鱼。但不纲,就是用网子,用网子去网。弋不射宿,他也用那个刁枪射的。但是不射宿,宿是什么?躲在洞里的、趴在地上的、睡在鸟巢的,那些都算是宿。那我们从这里你可以看得到,嗯?奇怪,他有钓鱼、有打猎,他哪是吃素呢?还有学生不是送他肉干吗?自行束脩以上,不是送他一捆一捆的肉吗?还有诸侯不是都送他祭肉吗?我们在《孟子》里面看到,他去参加祭典,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那个祭完的肉要分送给文武百官,竟然分分分,他忘了分了,然后赶快,连帽子都没脱,乌纱帽都还在就走人了,孔子何曾戒慎这个斋字?但是在这一段却说子之所慎:斋、战、疾,斋位列三慎之首,到底有没有冲突?要说明这一点其实不太容易。


好比如来佛,为了推广佛教,他也在经文里面写的,他允许弟子吃三净肉、九净肉这种做法。三净肉:不见为我杀,我吃了,但是我没有看到它是为我杀;不闻为我杀,我也没听到说他是为了我今天来杀那一只鸡,要请我,他杀了我也吃了,但他也没跟我讲,我也没看到;不疑为我杀,我内心也没有认为他是专门为我杀,他可能为很多人杀,可能我们一桌有八个人吃,哪是专门为我杀?另外还有自死的可以吃;鸟残,鸟吃剩下一半可以吃;不为己杀的可以吃;生遭不为汤火而熟,就是说被无情的火给煮熟了等等;不期遇,前已杀,我在吃,不是我杀,前面已经杀了。这样总共有三净肉,再加上这几种就变成九净肉。称这个,就是比一般还好的意思,不是真正的净。如来佛其实提倡素食,但他经文里面也允许这样。在他说法四十九年最后,再全盘说出如来佛的用心。


我们来看《楞严经》里面,迦叶菩萨问佛:“云何如来不听食肉?”他问如来佛,为什么如来佛你不让我们吃肉。佛言:“夫食肉者,断大慈种。“吃肉,连第一个戒杀都没了,慈心没了。迦叶又问:”何故先听食三种净肉乃至九种净肉?“那你为什么前面讲课的时候又要告诉我们可以吃三种,可以吃九种?现在不是西藏很多人吃肉,其实他们所依据的就是这些条文,到现在还是依据这些条文。佛告迦叶:“是因事,渐次而制,”这个事情,它要很多段落才能完成,我要逐渐让它完成,那我现在告诉你说只剩下三净肉可以吃或只剩下九净肉可以吃,那是不是比完全没有限制已经好很多了?然后慢慢节制他。当知即是现断肉义。我为什么节制你?就表明这个事情对不对?它已经有不对的地方了,要让你去深思对不对?我已经显现这个义理给你。佛言:“迦叶,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也。”讲经说法几十年,到最后,他说,从今天开始,我告诉你,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矣。所有的弟子,一概都得断净,想要真正进入佛门,就得断净,这是后面的经文。问题是前面的经文有讲什么肉可以吃?三净肉、九净肉。所以各有所坚持,那就让他们去坚持吧,本来这一群人是需要这种坚持才能够存在,你听过古代的一句话吗?水清无鱼。真的把水弄得很清,虽然很深,水很缓,很适合生活,它还是不来,为什么?因为它无处躲藏。三净肉、九净肉,就是给众生躲藏的办法,但不是他要讲的究竟,这个我们要了解佛的苦心。


圣贤苦心,尤为难测,不如让我们透过《纲常伦理从德合篇》这本书里面有一段说明,来体会孔夫子在战国乱世里面,他不得不藏头露尾的苦心,他到底有没有吃素。我们用一个君子的气量,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圣著书,暗包藏,试尔恶善,圣贤写书不能明讲,暗暗地包藏他的用心,试试看你听得懂听不懂。句句言留在书,察人心田,每一句话里面都隐藏真言,留在书里面,看看谁看得懂。孔夫子常茹素,善会遮掩,实际上他吃素,但他在战国的时代,要跟很多诸侯天天要交际,他要有他的办法。还有他又不是当大官,他又不是诸侯,他也不是国君,也不是皇帝,他真的要登高一呼说,每个人必须怎样的时候,他的学问无法推行。才说道,斋三日七日散完,这是讲什么?《礼记》里面说,散斋七日以定之,致斋三日以齐之,刚刚是不是讲过?十天里面,散斋七日,致斋还有三日,各位他十天剩几天可以吃肉?初三日合初七十天不短,第一个十天已经过了;十三日又来一个定斋,又七日二十天就已经过了。二十三日再七日三十天又满了每月间哪一天能把肉餐?如果你要真正实行它十天,里面有七天散斋,三天定斋,请问你一个月里哪一天里能够吃肉?斋变食居迁坐何等明显,这是《论语》里面的第十章,先把这一段语出的地方我们先念一下,等一下它会用到很多。


我们看,在第十章说:斋,必变食,必变食是什么意思?就表示吃的东西跟平常有没有一样?不一样。变食就是由荤变成素才叫做斋,该不会由素变成荤才叫斋吧?一定要变食。居必迁坐,就是他作息也移往净处,这有谈到男女分房的等等问题。食饐而餲,饐就是煮过头了,食物煮过头了而变了味。鱼馁而肉败,不食,鱼肉有一点败坏了,他不吃。色恶,不食,看起来那个颜色、色泽已经有一点点变坏的迹象,黏黏的,不吃了。臭恶,不食,闻起来的味道,已经有一点异味,不吃了。失饪,不食,煮的方式不得当,不吃了。不时,不食,春天是生息的时候,却杀了一只小小的羊来吃,君子于心不忍,不吃了。割不正,不食,那个肉割得跟豆干一样才吃,歪歪斜斜都不吃。不得其酱,不食,什么都对了,割得也很正了,那个酱做得不好,他不吃。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肉虽然吃得多,但是不要超过五谷杂粮跟蔬菜的量,就劝人少吃的意思。肉虽多,这个多,到底有没有吃?藏头露尾,我们来体会看看。


唯酒无量,不及乱,这个酒可以无量,但是不要喝到乱就好了,无量到底是多少?是没有量还是没有限制的量,意思我们要想想。沽酒市脯不食,到市场上买的酒不吃,到市场上买的肉不吃,那前面讲很多肉,市场买的通通不吃,那剩下什么肉,剩自己养的。不撤姜食,喜欢吃姜。不多食,平常没事,不拿这个吃,拿那个吃。祭于公,不宿肉,参加一些祝祭,大家一起到那边去拿供品去祝祭,祝祭的时候不宿肉,肉不过夜,过夜就分给人了,就不吃了。祭肉不出三日,自己在家里面祭的肉,也不能出三日,出三日就分给人,不吃了。出三日,不食之矣。虽疏食菜羹,瓜祭,必斋如也,祭祀的时候,虽然只是蔬菜,只是菜羹,只是瓜果,也必定非常恭恭敬敬,后面用这句,这个就是出现在第十章的这一段。


那因为《纲常伦理从德合编》引用到这一段很多,我们来一段一段地看,他说:饭蔬食,饮清水,乐在中含。这在讲什么?《论语》第七章后面就会谈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饭蔬食,蔬食到底是肉还是菜?这是菜,就是粗,而且也有蔬菜的意思。蔬就是糙米,粗糙的,粗茶淡饭;饮水,有没有喝酒?淡淡的,不讲酒。曲肱而枕之,穷到没有枕头,胳膊一弯,当枕头,乐亦在其中矣,这可见得他不以口欲为追求的方向,连身外的财物也不是他追求的方向,所以说饭蔬食,饮清水,乐在中含。


丘未达,不敢尝,恐有葱蒜。这一段,丘未达,我们来看,《论语》第十章,季康子馈药,康子送药给他,他生病了。拜而受之,孔子拜揖他,然后把它给拿下来,拿下来也不丢掉,不过也不敢吃,他就说。丘未达,不敢尝,说这个药理药性,我不了解,所以我不敢尝。各位,你送药给人家,他说他给你一拜,表示对你不亏礼,然后他说,这个药跟我的病有没有吻合我不晓得,所以我不敢尝。为什么他不敢尝?因为他拿来的这个东西有动物性的、有葱的、有蒜的,那他要推辞不好意思,就跟他说,未达,不敢尝,这个推辞是合理的。为什么?因为《曲礼》里面有这样说: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医不三世什么意思?这个医生,他开给你的药,他不是家世三世都为医,你可以不吃他的药,因我对他有怀疑,我不认为他一定对。这就是为什么斋、战、疾那个很特别慎重的原因,因为它攸关人命。所以古人都懂礼,懂这个礼的人,变成你拒绝他会不会太失礼?不会失礼,因为这才是礼。


遇饮酒说无量,人不细研,碰到饮酒的时候,他说无量,无量是没有量,无量但是不及乱,可是我已经有点乱了,今天不行,今天没有办法再喝了,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是刚刚读过的。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你这个酒哪来的?刚刚街上哪里买的?抱歉,抱歉,我的规则就是这样,街上买的不吃。终日间不违仁,天理常念。我们再来看,终日间不违仁,是在讲哪里?《论语》的第二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一个君子没有在吃一顿饭的那个时间,就去违了仁。意思就是说,没有为了口欲就违了仁,那仁是什么?慈悲。为了口欲杀生,算不算违仁?就算我在吃饭,再怎么饿,不因一点点口欲而如此。造次必于是,造次就是在我最颠沛流离的时候,可能在我最穷迫潦倒的时候,在我最饥饿的时候,就算人家拿给你什么东西,小鹿乱撞,还是不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然后虽蔬食合菜羹,斋祭一番,这是《论语》第十篇,虽蔬食菜羹、瓜祭,必斋如也,就是讲这一边,说他祭祀是用什么呢?用蔬食、用菜羹、用瓜果,用这样就已经完全代表我们恭敬纯洁侍上帝的心,不需要什么山珍海味的意思。若色恶亦不食何等分辨?这一段就是讲色恶不食。观恶臭又不食,谁去对言,这个就是臭恶不食,看到它的颜色已经改变了,味道也已经出来了,也不吃。若失饪过热凉恐有病患,他端过来嫌它热,嫌它凉,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嫌它里面什么?有荤食,因为他正在斋戒。又言讲不是时,他也不餐,就说,很抱歉,这是很好吃,可是在这个时机,我不吃这个东西。至于孟夫子,孟夫子他言讲庖厨要远,闻其声再不忍把它肉餐。


我们看梁惠王上章,就是从这里来的。君子之于禽兽也,君子对于禽兽的心是什么?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喜欢看到它活蹦乱跳,非常自在地去跑去跳,不忍看到它丧失生命。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听到它哀嚎的声音不忍吃它的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所以君子要远离厨房,远远的,那你就说,那远离厨房就可以吃了吗?对不对?那则是我们的想法,这就是水要浊才有鱼的伎俩,你一定要搞清楚这一点。你想要做什么,你得要想一想。难道说孟夫子不把畜见,难道说他平常虽然远庖厨,他没看到过畜吗?也看到啊。难道说他不闻兽吼禽喧,难道他不曾听过宰割的时候那种哀鸣吗?又言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难道说能把畜活往上端,你要吃肉,他说不忍见其死,难道你要吃活的肉吗?这不可能。


这跟《圣经》的道理一样,凡带着血的都是它的生命,你们不可以吃,然后你就会说那要把血煮熟,煮熟还是血,不是流着血还在叫的才叫做血。这意义,君子跟小人看是会不同。未五十不穿帛粗布遮掩,无七十不吃肉也对人言,也常常写在经典上。


这是《孟子》梁惠王上章是这样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有五亩田地,家宅,然后种桑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到五十岁以后就可以穿很细的、很保暖的衣服。鸡豚狗彘之畜,不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鸡豚狗彘就是家里养的这些畜生之类,只要好好地给它护养,七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吃肉了,那可见得孟子有没有吃肉?看起来是有,因为七十岁以上就可以吃。可是问题你有没有听过这个话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既古来稀,就是有一点德行,有一点德行的到那里也不吃了啦。算一算其实我已经快到阎罗王报道,现在吃可能是不太划算。这就是把正想吃的那一群避掉,你看看他的苦心,明明是不吃用言折辩,明明根本就不吃。我以前读孔夫子那段,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哇~这人怎么这么龟毛?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对啊,哪会这么龟毛啊,其实不是,这就是不能明讲就回避,用言折辩。


如今人贪口福谁学圣贤,不回避,就讲口欲。如今的小孩子穿绸挂缎,不要说五十衣帛,小孩子就已经宠坏了。三四岁就动荤都把肉餐,我们做父母生怕他不吃肉,只要能吃就给他塞了。看见肉他不论斜偏在盘,他不论割有没有正,各位你有管过肉割得正不正吗?没有的。若不切用手撕也能吃完,各位对不对?整只给你撕,也是吃完了。孔夫子不得酱食亦不愿,酱不配就不吃,找理由不吃。如今人哪问他不仗油盐,根本不管他沾不沾什么,都是血也吃的。夫子说肉虽多少吃一点,就是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就是劝人少吃一点。


各位如果你今天看到一个人劝他说烟少抽一点,意思是你赞同他抽烟吗?意思已经现露出我不希望你抽烟的意思,不是这样吗?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肉虽然多,少吃一点,是不是这个意思?


如今人恨不得肚皮撑圆,最好吃得鼓鼓的,啤酒肚都是这样来的。孔夫子颜色恶不尝半点,一有变色就找理由不吃,如今人哪管他黄青紫蓝,那个肉淤青了,漂白一下照样咸酥鸡炸给你吃信不信?夫子说若臭恶不食不看,如今人肉生蛆也能吃完,各位,你相信吗?长虫的照样卖给你吃,打一打做成组合肉,加点化学药剂,七十斤的肉做出来就一百斤,炸下去特别好吃,这就是我们在吃的东西。孔夫子若失饪食也不愿,那肉上不断血他也能餐,煮得不好,调理得不好,他就不吃,我们现在端上来还带血丝,对不对?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圣言物不到时不能长满,要到时,长到满再来吃,好比说,高丽菜,包这样小颗就把它摘来吃吗?那就浪费啊!还要再给它长,长到满那叫得时。那是找理由,说这个不到时还不能吃。如今人那管他涩酸苦甜,反正通通摘来吃。性天道修身法人不究研,只知道求名利好吃好穿,看起来枉读了圣贤问卷,哪一个体圣心遵依所言?四书五经是不是大家都在读?没有一个体会里面的苦心是什么?你要读书是不是想学他的心?他明明白白,刚刚这样子,这个仙佛这么有心,他这样整理我们恍然大悟。哇~原来他好像吃素,现在你会相信他好像吃素,那一些根本就胡说八道,是他的借口,可是我们要不要学他的心呢?怎不学子所慎斋为首款?子所慎,斋、战、疾,哪个字当头?斋,怎不学不违仁三月之远?颜回,回也三月不违仁,三个月是很长,能够三个月不违仁,叫他再吃一餐违仁,他肯不肯?他也不肯。


人莫不饮食与菜哪知味鲜,这句话是在讲《中庸》,《中庸》说: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人没有不饮食的,很少尝到鲜味的,这是暗藏的意思。菜,不吃这个菜,粗茶淡饭,哪能够知道什么叫做鲜?你若吃荤的就是叫做腥味,就不叫做鲜。怎读了孔孟书行不顾言,这句话是在讲《中庸》的: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慥慥就是笃行貌。要言顾行,要行顾言,我们读孔孟圣贤书,我们读归读,我们有没有愿意照它这样做?没有。这就是圣贤所感叹的地方。


刚刚我们举《纲常伦理从德合编》洋洋洒洒一整页,都把它打下来给你看,当时我就看到这一篇越看越感叹。我们应该感叹圣贤的苦心,藏头露尾,碍于未来的传扬,碍于设很多阶梯让你一步一步踏上,他有很多很多办法,但又不能讲白。坦白讲,我们今天算把它讲白,讲得你不高兴,我还是把它讲白,那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我们现在不是战国,你不会把我抓去砍头。还有呢,在我读书的年代,那些老师都自称儒学、自称儒家,为什么他们称儒家?如果三千年前孔夫子说加入儒家一律吃素。各位,那些老师称不称儒家?没有一个称儒家,你要不要相信?所以就无法宣扬,为此所以必须藏头露尾,实际上他当时是尽量地委婉地婉拒,想尽各种办法去婉拒。而真正的存心就是斋、战、疾斋必变食,这样够不够清楚?这样已经非常清楚,十天里面七日散斋,三天定斋,剩几天?一天也没剩。当然,你读这段你会说,一个月吃七天跟一个月吃三天的问题,你会这样解,对不对?没有,他是要让你凑起来变十天。


那你看到这儿也许会问,为什么孔子不直接说明要终身吃素就好了?试想在那样专权的时代,岂是一个无权无位的人去提倡就能够起什么作用?不如看看《孟子》的解释:


孔子之仕于鲁也,在鲁国当官的时候,他当司寇,当了三个月。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猎较是什么?跨在马上去打猎,叫做猎较。在农忙过了的时候那个地是荒的,就用那个地来练兵,然后叫猎较。孔子也去打猎。 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那他徒弟就问,杀身违仁,为什么孔子当官的时候还去打猎呢?难道他不是想要推行正道吗?孟子说:事道也。说对呀,他就是为了要推行正道才这样。“事道奚猎较也?”他想要推行正道,那杀身违仁,为什么他还要去打猎呢?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这就是他的原因,孔子说我一个人这样扭捏不去打猎,于事无补,他们打得还是很高兴。如果我有办法掌权的话,我可以做什么事?我把鲁国祭祀的时候列在菜单上的那些山珍海味通通一条一条给它删除,最后都剩下蔬食、菜羹、瓜果。所以不以四方的珍奇异兽来写在礼本上面的供品栏里面,那这个作为,等到我得到那一些人的认同,我有这个位置,我做这个作为的时候,各位他能够救多少的众生?那就多得不得了。现在计较于一只两只,你不去打他们还是照样打掉,你去参加,等他们认同,认同你的所作所为,那时候他大笔一挥,他就能够改变很多,这就是大人物跟小人物的矜持有所不同,这样各位了解意思?


曰:“奚不去也?” 说为什么他不干脆离开那个地方就好了?曰:“为之兆也。”不能离开,为什么他不去,还要在这儿跟他打猎?降格辱身,干吗?各位,你说这样讲降格辱身你听不懂,你如果想想看说佛经里面记载说,有一天如来佛去打猎,你会大失所望,你知道吗?这就是为什么弟子会问这个问题,说为之兆也,就是要寻找看看有没有一个可以掌握这个实权的契机,好让我能够做一点事,这个契机就是兆。兆足以行,如果有个契机可以行,那就更好。而不行,但是却没有办法,才三个月,短短三个月,什么事都来不及做。而后去,他只好挥挥衣袖离去,所以他空留一个跟人家打过猎而没有去簿正祭器的这个名。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所以孔子到哪里都未曾留过三年,是因为他等兆,等一个有没有可以行道的契机,我就住在这里看他那个国君怎么看我,看看他有没有想到会来找我。那你就说在《孟子》里面也有很多这种的文章,“诶~你怎么那么大牌?国君请你你就去啊,你怎么老是在这里等国君来?等到什么时候?等胡子一把你也等不到。”这个为什么他们很坚持?孔孟都很坚持,非得他来求我,来请我,不然我就不去,为什么?读过刚刚的《蒙卦》你就知道意思了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他来求你的时候,是你有权,这样了解意思吗?他决定用你了,他决定把权柄交给你了,把国政全部委托给你,你有办法施展你的长才。如果你求他呢?没有,只是满足他的虚名,如此而已,这就是孔子的苦心!


因尚未有足以登高一呼的契机,因此全面地劝斋又与众生及诸侯的口欲大相违背,故夫子不得不藏头露尾,以至孔门到底有没有吃素至今沦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的窘境。然而细心一点的人不难在这么多的字里行间体察到圣人“不忍见其死”的心机,而暗暗持斋茹素。我们就谈到这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陈洪777

    7年前,儿子4岁时长生病,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我几乎接近绝望边缘,立愿素食回向。现在只要我和儿子一起吃饭,儿子总是和我一起开心素食。他成就我,我也成就了他。

  • 天行健wz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表明孔子平时还是经常吃肉的

    馥生骏 回复 @天行健wz: 而且,以前的社会,不像现在这种,各种吃肉。像以前农村,小康之家,一个月也不会经常吃肉的。

  • 摩羯同学读经典

    孔子宅心仁厚,以退为进,用心良苦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11023

  • 比岭

    孔老夫子的良苦用心

  • 梦唤真诚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孟子·离娄下》

  • 梦唤真诚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述而7.13~14》

  • 陽九郎

    斋战疾

  • 听友409075971

    感恩

  • 守一丶

    感恩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