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蜀汉帝国首都卫戍司令(卫将军)姜维问夏侯霸:“司马懿已夺得政权,他是不是仍有征伐之意?”夏侯霸说:“他正在巩固自己的权力,没有余力对外。可是,有一位名叫钟会的人,年纪虽轻,如果有朝一日能当家作主,是吴国(东吴帝国)和蜀国(蜀汉帝国)的心腹大患。”钟会是钟繇的儿子(钟繇,参考一九二年十二月),现在当曹魏帝国政务署助理(尚书郎)。
5三月,东吴帝国(首都建业【江苏省南京市】)左翼最高指挥官(左大司马)朱然逝世(年六十八岁)。
朱然身高不满七尺,容光焕发,品德操守,都端正高尚,工作辛劳,每天都像身在战场。面对危急情况时,胆量过人。虽然平常日子,早晚照样擂动战鼓,集合士兵,操演训练,毫不间断。也用此迷惑敌人,使敌人无法判断他到底什么时间发动攻击,所以不发动攻击则已,只要发动攻击,一定建立战功。朱然患病卧床,日益加重,东吴帝(一任大帝)孙权(本年六十八岁)白天特别为他减少饮食,晚上为他难以入睡。宦官、医生,一个接一个,前往探病;药品、可口食物,一件接连一件,送进卧房。朱然每次派人报告病情,孙权都立刻召见,亲自询问,来使进来时赏赐给他饮食,回去时赏赐给他布匹绸缎。等到朱然逝世,孙权十分哀恸。
6夏季,四月八日,曹魏帝国更改年号(之前是正始十年,之后是嘉平元年)。
7曹魏帝国政变刚发动时,曹爽驻防伊水之南,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昌陵侯(景侯)蒋济,写信给曹爽,说明皇家师傅司马懿的本意,不过免除曹爽的官职而已,生命爵位,都可保全。曹爽既被屠杀三族,皇帝晋封蒋济二等侯爵都乡侯(蒋济原封三等侯爵昌陵亭侯)。蒋济上书坚决辞让,皇帝不准。蒋济对自己误信司马懿的保证,引曹爽走入陷阱所扮演的帮凶角色,懊丧后悔,良心痛苦,终于一病不起。四月十九日,蒋济逝世。
8秋季,蜀汉帝国首都卫戍司令姜维,攻击曹魏帝国的雍州,紧傍麹山(甘肃省岷县东五十千米),兴筑两座城池,命营门官(牙门将)句安(句,姓)、李歆等据守,掳掠羌人、胡人的妻子儿女作为人质,驱使他们向邻近各郡县不断侵掠。
曹魏帝国征西将军郭淮跟雍州州长陈泰,共同抵抗。陈泰说:“麹城(甘肃省岷县东五十千米)虽然坚固,但是距离蜀国太远(麹城跟汉中郡【陕西省汉中市】航空距离二百八十千米,中间全是高山深谷),必须运送粮秣支援。这项工作,将落到羌人、胡人头上,羌人、胡人厌恶苦差,绝不会甘心。我们如果把它包围,不必流血,就可以攻取。他们纵然出动援军,穷山恶水,每一寸都是险路,不是大兵团行动的好地方。”
郭淮遂命陈泰率讨蜀军事总监徐质、南安郡(甘肃省陇西县东南)郡长邓艾,进围麹城,切断补给线,再切断水源。守将句安等出军挑战,曹魏兵团紧闭营垒,不做反应。蜀汉守军遂陷于困境,只好细心分配剩余不多的粮秣,聚集雪水作为饮料,拖延时日,等待援军。
姜维亲统大军赴援,出牛头山(甘肃省岷县南),跟陈泰对峙。陈泰说:“最高级的军事行动是,用不着战争,就使敌人屈服。(《孙子兵法》:“百战百胜,不是最好;不战而胜,才是最好。”)如果我们占领牛头山,切断姜维的退路,就可以把他们捕获。”下令各军固守城堡,不准应战,派人报告郭淮,请郭淮火速进军牛头山,阻截姜维归师。郭淮接受,遂出军直指洮水。姜维恐惧,撤退逃走。句安等孤军不能支持,投降曹魏。郭淮遂向西推进,攻击各叛羌部队。
邓艾说:“姜维走得并不太远,有可能突然反击,应该分别派军戒备。”郭淮遂命邓艾驻防白水(白龙江)之北。三天之后,姜维派他的部将廖化,回军白水,在南岸扎营,跟邓艾对峙。邓艾对各将领说:“贼军(蜀汉军)果然反击,我们人数太少,他们应该架设桥梁,强行渡河才对,而竟然按兵不动,这是姜维教廖化牵制我们,使我们不能移动,姜维可能向东攻击洮城(甘肃省岷县东四十千米)。”洮城在白水之北,距邓艾军营六十里;邓艾乘夜暗中转移,进驻洮城。姜维果然率军袭击,而邓艾已有准备,得以拒守,姜维只好撤退。
9曹魏帝国兖州(州政府设廪丘【山东省郓城县西北】)州长令狐愚(令狐,复姓),是最高监察长(司空)王淩的外甥,率军驻防平阿(安徽省怀远县西)。甥舅二人,都统领重兵,负责淮河以南防卫任务。王淩跟令狐愚秘密讨论,认为曹魏帝曹芳暗弱,而又受到强梁大臣(指司马懿)控制。听说楚王曹彪(曹操的儿子)智勇双全,打算拥戴他当皇帝,在许昌(河南省许昌市东)另建中央政府。
九月,令狐愚派他的部将张式,前往曹彪的所在白马城(河南省滑县东),向曹彪报告。王淩又派随从(舍人)劳精(劳,姓)前往首都洛阳,告诉儿子王广。王广反对,说:“凡是发动一件大事,一定要顺应民心。曹爽因为骄傲奢侈,激起反感;何晏只会表面功夫,没有做事能力;丁谧、毕轨、桓范、邓飏,虽然有很高名望,但都热心追求名利,不断变更制度,屡次修改法令,口号虽然好听,却不切实际;人民习惯于旧有秩序,遂变得无所适从。纵令他们势力充塞四海,名声震动天下,一旦同时诛杀,全国知名之士,歼灭了一半,但社会安定,没有人哀悼,因为他们失去民心。现在,司马懿心里想的什么,虽然难以预料,但是直到今天为止,并没有叛逆的迹象,反而选拔贤能人才,擢升能力比他更强的官员(指蒋济、高柔、孙礼、陈泰、郭淮、邓艾等),整理旧有法令,满足人民盼望。曹爽所做的坏事,司马懿都一一革除。从早到晚,兢兢业业,把人民利益放到第一位。而且,父子兄弟,都手握军权,不容易灭亡。”王淩拒不采纳。
冬季,十一月,令狐愚再派张式晋见曹彪,还没有回来,而令狐愚患病逝世。
10十二月九日,曹魏帝国皇帝派使节前往王淩驻屯地寿春(安徽省寿县),擢升王淩当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十二月十八日,擢升京畿总卫戍司令(司隶校尉)孙礼当最高监察长。
11曹魏帝国特级国务官(光禄大夫)徐邈逝世(年七十八岁)。
徐邈以清廉耿直闻名于世。卢钦(原任政务署助理【尚书郎】,曹爽被诛,卢钦遂免职)曾著书称赞:“徐邈志向高尚,行为廉洁,博学多才,气质严肃。治理事务时,标准高而不苛刻,清廉守法,但不固执,知道很多而能掌握要点,对事要求严格而对人宽大。连圣人都认为‘清高’最难,徐邈做起来却十分容易。”有人问卢钦:“武帝(曹操)时代,人们认为徐邈为人通达,后来当凉州州长,回到京师后,人们又认为徐邈顽固,原因何在?”卢钦回答说:“从前,毛玠、崔琰当权,提倡节约朴素,当时的人,都故意改穿破烂衣服,以求博得最高名誉(参考二○八年六月),徐邈并没有跟着改变,人们就认为他通达。到了后来,社会崇尚豪华奢侈,互相仿效,徐邈也没有跟着改变,去迎合风气。徐邈仍是徐邈,同一行为,从前的人称之为通达,今天的人称之为顽固,是世人的要求在变,而徐邈的行为一贯。”卢钦是政务署执行官卢毓的儿子。
资治通鉴原文
姜维问于霸曰:“司马懿既得彼政,当复有征伐之志不?”霸曰:“彼方营立家门,未遑外事。有钟士季者,其人虽少,若管朝政,吴、蜀之忧也。”士季者,钟繇之子尚书郎会也。
三月,吴左大司马朱然卒。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终日钦钦,常若在战场,临急胆定,过绝于人。虽世无事,每朝夕严鼓,兵在营者,咸行装就队。以此玩敌,使不知所备,故出辄有功。然寝疾增笃,吴主昼为减膳,夜为不寐,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于道。然每遣使表疾病消息,吴主辄召见,口自问讯,入赐酒食,出赐布帛。及卒,吴主为之哀恸。
夏,四月,乙丑,改元。
曹爽之在伊南也,昌陵景侯蒋济与之书,言太傅之旨,不过免官而已。爽诛,济进封都乡侯,上疏固辞,不许。济病其言之失,遂发病,丙子,卒。
秋,汉卫将军姜维寇雍州,依麹山筑二城,使牙门将句安、李歆等守之,聚羌胡质任,侵逼诸郡。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御之。泰曰:“麹城虽固,去蜀险远,当须运粮;羌夷患维劳役,必未肯附。今围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虽其有救,山道阻险,非行兵之地也。”淮乃使泰率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兵围麹城,断其运道及城外流水。安等挑战,不许,将士困窘,分粮聚雪以引日月。维引兵救之,出自牛头山,与泰相对。泰曰:“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今绝牛头,维无反道,则我之禽也。”敕诸军各坚垒勿与战,遣使白淮,使淮趣牛头截其还路。淮从之,进军洮水。维惧,遁走,安等孤绝,遂降。
淮因西击诸羌。邓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其将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汉军遂还。兗州刺史令狐愚,司空王凌之甥也,屯于平阿,甥舅并典重兵,专淮南之任。凌与愚阴谋,以帝暗弱,制于强臣,闻楚王彪有智勇,欲共立之,迎都许昌。九月,愚遣其将张式至白马,与楚王相闻。凌又遣舍人劳精诣洛阳,语其子广。广曰:“凡举大事,应本人情。曹爽以骄奢失民,何平叔虚华不治,丁、毕、桓、邓虽并有宿望,皆专竞于世。加变易朝典,政令数改,所存虽高而事不下接,民习于旧,众莫之从,故虽势倾四海,声震天下,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百姓安之。莫之或哀,失民故也。今司马懿情虽难量,事未有逆,而擢用贤能,广树胜己,修先朝之政令,副众心之所求。爽之所以为恶者,彼莫不必改,夙夜菲懈,以恤民为先,父子兄弟,并握兵要,未易亡也。”凌不从。
冬,十一月,令狐愚复遣张式诣楚王,未还,会愚病卒。
十二月,辛卿,即拜王凌为太尉。庚子,以司隶校尉孙礼为司空。
光禄大夫徐邈卒。邈以清节著名,卢钦尝著书称邈曰:“徐公志高行洁,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洁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圣人以清为难,而徐公之所易也。”或问钦:“徐公当武帝之时,人以为通;自为凉州刺史,及还京师,人以为介,何也?”钦答曰:“往者毛孝先、崔季珪用事,贵清素之士,于时皆变易车服以求名高,而徐公不改其常,故人以为通。比来天下奢靡,转相仿效,而徐公雅尚自若,不与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是世人之无常而徐公之有常也。”钦,毓之子也。
这一集就可以隐隐的感觉到,随着魏蜀吴老一代政治家军事家的不断离世,新一代的正在上位!但是明显可以感觉到,魏的新一代文官将领,比起蜀汉的要强一些!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 一个方面当然是因为魏国占据的地盘最大,而且还是当时中国文化最繁荣的地区,能够产生的人才自然是源源不绝!另一个方面,很可能还是跟两国的人才选拔机制有关吧!但是这个没有深入研究过,所以没有办法确定! 但是三国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很有区别,那就是很少有哪个国家大规模的引入其他国家的人才进行使用,可能和门阀世家政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