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圣严法师《活在当下》:迈向解脱之路

15圣严法师《活在当下》:迈向解脱之路

00:00
15:58
15 圣严法师《活在当下》:迈向解脱之路
事实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地不能引发我们如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所谓“恻隐之心”,就是对境自照与推己及人的功夫。
我们如能时时刻刻以设身处地的态度,去衡量或体切人与人间的种种作为和活动,常常能够提醒自己,常常反问自己,常常以“如果我是这样”或“如果这是我的”两句话来观察我们的人间,我们就不难体会到人与人间是相通相接而又融洽无间的了。
我们一般人之不能做到这样的功夫,乃是由于现实生活与欲望的压迫,人的心灵或性灵常被现实问题的困扰而紧张着,所以,除了只要求生存并生存得更好的欲望之外,很难把这个观念扩大而推及我或我家之外的人与人间。
我们如能设身处地,将人心比己心,将自己量他人,我们的心地便会渐渐开朗,我们的心境也会慢慢扩大。
佛门所标的四弘誓愿,即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势愿断,法门无量势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一般不解佛法的学者,往往以为这仅是佛教徒一种虚无缥缈、好高骛远的幻想。因为誓愿无穷,奈何人生有限呀!
其实,如能透过生死流转的因果关系之后,再看四弘誓愿的内容,便会发觉乃是一大落实、一大积极与一大悲悯的开端了。
要成无上的佛道,须学无量的法门;要断无尽的烦恼,须度无边的众生;要度无边的众生,仍需无量的法门;学得无量的法门,便成无上的佛道。这是一贯性的,也是连环性的。
地藏菩萨所说“地狱未空,势不成佛”的悲心大愿,不是虚伪的口号,乃是出于菩萨的病痛。因为众生有病痛,菩萨不能没有病痛;要使菩萨没有病痛,除非众生都没有了病痛。正像要使仁慈的母亲不难过,除非合家老小个个能生活得快快乐乐一样。
所谓解脱,是在通过众生的生死大海之后所显现的一种境界,菩萨精神之能够在生死之中而常作舍己为人的牺牲,乃是推己及人的结果,当这心量扩及一切众生,并且愿度一切众生而救度一切众生的时候,他的福德智慧也就慢慢开始圆满。
比如观世音菩萨是已解脱了的众生,但他仍在循声救苦,普度广大的众生,他在救苦救难之中,又不迷失其自由自在的本来面目。
可见,我们学佛,固求超出三界众生的生死轮回,但要超出三界,必定还有一番艰苦跋涉的旅程,这一旅程的起点却在我们的人与人间。离了人与人间,我们的功夫,我们的愿心,便无从着力,也无法生根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