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圣严法师《活在当下》:设身处地与悲天悯人

14圣严法师《活在当下》:设身处地与悲天悯人

00:00
15:28
14圣严法师《活在当下》:设身处地与悲天悯人
人与人间本来是融洽无间的,也应该是融洽无间的。然而,不幸的很,现实的人世之间,既被称为人间,便很难不发生间隔的现象或矛盾的事实。尤其不幸的,今日的人间社会,这一现象或事实依然存在。
人的本性乃至一切所有有情众生的自性,都是善良的,也是没有差别的。但是这一本性或自性,自从很远很远的无始生死以来,受着环境的变迁与激荡,便在这本性或自性的外围围上了或多或少的杂物或沉淀物。
也就是说,我们在一个生命生死的大漩涡中跟着旋转,在这旋转之际,无意间便给来自各处的腐草朽木和死猫死狗死老鼠(在此应解为我们的私欲杂念和邪念)重重围在中央,直到我们有机会离开这一漩涡的中心才会各还自己的本来面目。
人类是善良的动物,同时又是残酷的动物。西班牙人嗜好斗牛,人跟牛斗,而且逼着牛非来斗不可,斗的越残忍越激烈,观众的兴趣便越浓厚;一般人之爱看武戏,爱看战争与打斗的电影,也以为越是杀得所谓天愁地惨鬼哭神嚎,越觉得过瘾!
人类真是残酷吗?当然没有这样的可怕。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无非是人有其自反的本能,人能自反,人能向外观境,也能对境自反或自照,所以,人是动物的一种,不即等于一般的动物。也就是说,人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扩大而为一个国家与一个民族着想,便是革命家的精神;再扩大而为全人类着想者,便是大思想家及大宗教家的精神;更扩大而能为所有有情众生着想时,就是佛菩萨的心怀了。
不过,这一设身处地的心量,只有从人的本位开始着手,所以佛说“人身难得”。就以佛陀来说,佛陀出家成佛,起因亦在设身处地地向外观与向内照。
佛当太子之时,出游四个城门,见了病人、老人和死人,便也想到自己的身体既跟所有的人一样,人家会病会老会死,自己当也不能例外;如果那种病老和死的现象一旦临到了自己身上,该是多么的痛苦和悲哀!
因此,佛要寻求一种解脱的方法了。进一步说,因为发现人有如此的痛苦,自己是人,故也必有如此的痛苦;因为自己要想摆脱这种痛苦,自己是人,当也都希望摆脱这种痛苦;因为人类是众生之一,凡是众生,自亦有着同样的痛苦和希望。
到这里,佛陀的心量已从对境自照而转为推己及人,并且推及一切众生的境界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