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保罗·萨特:“一部经典之作,一部理性之作。”
书名:《局外人》
作者:阿尔贝·加缪
今日主讲:李好帅
主讲人简介:北京大学法律博士,原创互联网文化节目《SimpleRead》主持人/主编。
01 听前思考
你对生活感到绝望过吗?
02 书中金句
不被爱只是不走运,而不会爱是种不幸。
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来往。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
没有对生活绝望,就不会生活。
03 精华笔记
一、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加缪的颁奖词
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加缪的颁奖词: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我们这时代”:存在主义,使二战后精神苦闷又不甘心沉沦的人们找到了支撑
“明察而热切”:对眼前事物和当下生活本身的热爱,是对人的温情和关怀
二、“怎么样都行”的默尔索
他“冷漠无情”,对一切无所谓。
他的疏离感:真实自我与社会疏离的感觉。
三、来世
“在我们的社会里,一个人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他就会有被判死刑的危险。”“能让我记起这一世的,就是我想象的来世。”
最终默尔索胜利了,他确定了自己生活方式的全部正当性。
四、存在主义哲学
以往哲学都在探求“人的本质”而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并没有一种先天的、不变的本性或者本质,人的本质都是后天自己创造的。
存在主义原则:
第一、存在先于本质,人本质是什么,不是你出生之前就决定的。
第二、自由选择,人通过自由选择来创造本质。
第三、世界荒谬,人生痛苦,世界无意义。
加缪和萨特的不同:萨特是通过自由选择去对抗荒诞,而加缪则是反抗。
发现了一切都没有意义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怎么样去面对和反抗荒诞。意识之下的生活本身就在证明着你的存在,幸福便来自其中。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余华《活着》。 看破人生,却因为活着而活着,就像看到了电视剧的穿帮镜头,永远入不了戏,永远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就这样一辈子。
#享读计划# 打卡:最喜欢的一句话:我知道这世界我已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批我的灵魂。 我们常常在社会和世俗中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评判别人的行为,却忘记了谁都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他人。 存在主义在我的理解有点像悲观主义者的及时行乐。
#享读计划#就像《乌合之众》里说的那样,大部分群体普遍认同了一个在心理上是错误的观点,即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大部分人比一小部分人做出的决定更明智,可事实并不如此。在今天这个信息和舆论纷繁的社会能够把握好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要做大咖#道德绑架,其实也值得思考,加入没有了道德绑架,那么仅靠法律维持的社会,情感去何方?如果涉及法律未涉及的层次,我们靠什么来让自己精神得以安抚?
#我要做大咖#“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希望受到怜悯和鼓励。”这不是女人思维吗?男人也这样吗?
#享读计划#默尔索临死前那段告白实在太震撼了,直抵人心。大众的选择与观念不一定正确,在洪流中保持自我,保持慎独,保持自己对物质的判断能力。希望我们都可以通过“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来书写自己的本质。
很不错的分享,谢谢。
很好!
说得好
#享读计划#《人类简史》说人们虚构概念并让所有人都相信它,所以就有了宗教、国家、有限公司。人们也虚构了灵魂、道德,并在创始之初认定遵循这样一个道德的灵魂就是好的灵魂。也规定了亲人去世理应消极悲伤,犯错了理应后悔,甚至现在有些人将有钱人花钱多而不将这些钱那去做慈善判定为不道德的行为。人们通常这些约定俗成的道理去裁决别人,又在有的情况下置身事外去抨击拿着道德当武器的人,却不曾想是否所有道德的标准都能作为评判一个人人性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