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二):“九姓胡”的足迹

94. 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二):“九姓胡”的足迹

00:00
14:29

九姓由于世代经商,成为古代西亚文明、南亚文明与东亚文明的重要媒介。石国、康国的胡腾舞、胡旋舞和柘枝舞曾传入长安,为唐人所喜爱。而狮子、哈巴狗、汗血马等物种传入东土,也与九姓有关。白居易在《胡旋女》一诗中写到,“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粟特人来到中国后,不仅中国的舞风发生了变化,九部乐在主体上也都变成了粟特人带来的西方乐。唢呐这种在中国如此接地气的乐器,其实是粟特人从古波斯带来的,“唢呐”两字就是古波斯语Surnā的音译。还有琵琶,在古波斯被称为巴尔巴特琴(Barbat),是非常盛行的乐器之一。在南北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由波斯经新疆传入中国。


粟特商人经商贸易的范围,从拜占庭到中国,并控制了中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南路。3世纪时,他们南下到贵霜境内的巴克特里亚和犍陀罗,4世纪初,粟特开始控制了丝绸之路的贸易,从58世纪,几乎垄断了陆上丝绸的国际贸易。6-7世纪时,粟特人也掌握了从拜占庭和波斯通往欧洲西北部的“毛皮之路”。粟特人外出经商,往往结伙而行,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并有武装自卫,沿途建立聚落,商队首领称“萨宝”。他们把西方的金银、香料、药材、奴婢、畜牲、器皿、首饰运到中国,又把中国的丝绸运到西方。为了打通到拜占庭的丝绸贸易,粟特曾出使波斯请求通商。


入华粟特商人一般富有,在中国西部建立自治聚落,居民自行武装,并累世掌握当地兵权,出任地方官职,左右地方政局。在粟特聚落中,领袖叫萨宝(亦作萨保、萨簿),亦即其商队首领及宗教领袖。北朝和隋唐政府为了控制粟特聚落,把萨宝纳入中国的官僚体制,专门授予粟特人。唐朝把部分粟特聚落改为乡里,居民则入籍唐朝。


粟特聚落往往建有祆祠,由萨宝手下的祠正和祆祝管理。聚落保持祆教信仰,有助保持民族凝聚力,就像犹太人以犹太教维系。在南北朝和隋唐时,部分粟特移民在中国入仕,以从军居多,官至都督。粟特人精通多种语言,往往也充任使者,或出任翻译。


唐朝初年,粟特部落跟随突厥归降,他们善于征战,唐朝让他们移居东北,利用粟特人对付契丹和奚两个外族,当中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都在与契丹和奚两族的战斗中坐大,东迁河北的粟特人许多成为安禄山麾下的将士,在安史之乱中成为叛军的主力。史思明号称“昭武皇帝”,就是昭武九姓的皇帝之意。


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排斥外族,更多粟特人迁居河北,加速当地的胡化,增强割据藩镇的力量,如魏博节度使史宪诚、何进滔,都是粟特人,直到晚唐,河北粟特人有增无减,并且加入沙陀部族,势力强大,其中石敬瑭成为后晋皇帝。


据唐代九姓胡的41座墓志中,其通婚对象能分为安史之乱(755年)前后两期,安史之乱前九姓与同族之间通婚者为53%,与汉族通婚者为19%,这期间唐朝政府对在华娶妻的外来人口禁止归国,法律上不承认双方所生子女有继产权,并且对越境者给予刑罚,因此从墓志来看,这些九姓胡都是老死在唐朝,在不能“还蕃”的威胁下,则多采取内部通婚;安史之乱后九姓与同族之间通婚者降至33%,与汉族通婚者为67%,这期间由于陇右受阻,九姓胡的汉化不断深入,活动范围扩大,以致与汉族的通婚率增高。由于他们世代与汉族人通婚,历经数百年还出现了不少自幼学习书画等士大夫文化的儒士,如北宋米芾。


突厥和粟特人存在深刻关系。突厥可汗把女儿嫁与康国国王,并派兵保护丝绸之路上的粟特商队,并任命粟特人为官员,在外交与诸多领域担任要职,协助治理突厥汗国。在西突厥汗庭中,一般由粟特人掌管文书。公元631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公元657年唐高宗击败西突厥,唐朝灭西突厥汗国。公元658年,撒马尔罕城主拂呼缦率其他粟特九国领袖臣服唐朝。唐在粟特地区设立羁縻州府,将粟特各国的宗主权转归唐朝,将管辖权划归“康居都督府”,归于安西大都护府治下。粟特名义上臣服,但实际上粟特九国仍保持了很大程度的城国自主,考古证据表明,在整个7世纪,粟特各大城池繁荣兴旺,撒马尔罕在玄奘眼中风物盛极一时。


7世纪后半,阿拉伯人征服萨珊波斯后,向粟特进兵,历经数十年,大食的几任呼罗珊总督都在不遗余力地谋划征服粟特。公元706年,粟特毕国陷落;公元711年,撒马尔罕向大食投降。围城期间,撒马尔罕王乌勒伽曾向大唐求援。公元712年,布哈拉陷落,粟特与大食签订撒马尔罕条约,确定阿拉伯人在粟特地区的霸权。公元722年,彭治肯特被屠城后遭付之一炬。公元720年代,粟特人起义,遭受镇压,大量迁离,锡尔河突厥北千泉叶迪苏草原(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成为了粟特人的流亡之地。公元739年,阿拉伯人与粟特缔结条约,大批粟特人归国。其后唐朝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捕捉石国国王,掳掠其国;公元751年,怛罗斯战役。公元750年代开始至公元850年之间,上万粟特人迁居波斯,开始皈依回教,到10世纪,粟特原有文化被完全抹去。


但在中国,粟特人的商业血液实际上是流在汉人的血液里,流在回族的血液里,流在维吾尔族的血液里面,都有的。维吾尔文就是用的粟特文,他们继承的关系更多。回族里面有那么多姓安的,姓康的。中国现在的很多文化应该保存着唐朝的文化,中国人能做生意的DNA似乎越来越明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Theskyunder

    老师好,请问能否对传入东亚文明的异族及其文明插入一些路线分布的地图。以便理解,文中提到的撒马尔罕,凉州这些地名不是很了解。

    邙洛山 回复 @Theskyunder: 地图有限制,可以搜一搜

  • 善用其心无挂碍

    老师,请问粟特人与汉人通婚比例在安史之乱前后变化的具体数值是怎么得出的呢?为什么可以如此具体呢?

    邙洛山 回复 @善用其心无挂碍: 收集史料,做定量分析。不过应该反映大势

  • 听友56544119

    很有可能不是战略错误,而是没有战略

  • 加克图斯

    老家山西晋中附近,那边一个乡的相邻几个村子,就能集齐:康、石、曹、何、毕、米、史、安几大姓,请问孙老师,这个纯属偶然吗?

    邙洛山 回复 @加克图斯: 你们那里原来粟特人很多

  • 不老因扎吉

    我国古代典籍提到西北群落,其构成数量往往为九,如昭武九姓,九姓回纥。请问孙教授,这里的九是一个概括的数字吗?这是否反映了当时人的某种秩序观念?

    邙洛山 回复 @不老因扎吉: 有可能啊

  • kidrocker

    老师,请教一下。沙坨和粟特是同一族群的不同音译吗?

    邙洛山 回复 @kidrocker: 不是

  • 不觉闲话久

    老师,您之前说过安史之乱以后,整个中国开始走向民族主义,但是为什么粟特人还能够和汉人结婚呢?是不是说“底层的”老百姓没有民族主义,而“上层”有呢?

    邙洛山 回复 @不觉闲话久: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 白李_KZ

    坐标云南乡下,光是中学同班同学里就有姓安、毕、何、曹、石的。可能只是巧合吧

  • 齐安道一

    粟特人会做生意的基因留在了如今中国人的血液里恐怕是种浪漫的想象吧。时代距离太远,也缺少中间环节。 两者很不一样。粟特当年是以一己之力,推动了贸易的全球化,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而中国,只是热爱生产,勤劳——自古如此,遇到了全球化,恰好吃了这个福利。个人观点。

    1380719usth 回复 @齐安道一: 目前基因测试,留下中国的粟特后裔有五千万人。

  • 小雨2023

    1为了知道我们是谁。2历史是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