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三):祆教

95. 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三):祆教

00:00
19:53

粟特人的宗教主要是索罗亚斯德教,我国古代史籍把祆教称为“拜火教”、“火祆教”、“波斯教”等,对祆教信众崇拜的神“阿胡拉・马兹达”称为“火神”、“祆神”、“胡神”等。拜火教和火祆教的称呼则是因为该教崇拜火神及特殊的拜火仪式。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宗教。早在释迦牟尼的第一批弟子中,就有琐罗亚斯德教徒。有的学者认为大迦叶就是拜火教徒。不但佛教受到琐罗亚斯德教的影响,其他宗教也从索罗亚斯德教汲取理念。比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吸取了索罗亚斯德教有关正邪对立、天堂—炼狱—地狱、末日审判、死后复生、救世主、太阳神等观念。摩尼教的光明之神、善恶二元等观念也脱胎于拜火教。也有人说,西藏苯教中也有拜火教的成分,比如天葬。


琐罗亚斯德(意为老骆驼的守护者),被视为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人。他30岁时得到神启,创建了索罗亚斯德教。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一般认为是神学上的一神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主要是《阿维斯塔》,意为知识、谕令、或经典。琐罗亚斯德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是唯一的、最高的主神光明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也是宇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阿胡拉·马兹达在善恶二元论中是代表光明的善神,与代表黑暗的恶神阿赫里曼进行长期的战斗,最后获得胜利。为了战斗,阿胡拉·马兹达创造了世界和人。为拯救世人,琐罗亚斯德的第三子将在未来降生,这位救世主将彻底清除恶魔,引导人类进入光明、正义与真理之国。日本汽车品牌“马自达”的名字便来自阿胡拉·马兹达,“Mazda”与马自达创始人松田重次郎的姓氏“松田”的英文(Matsuda)相近,其车标则是法拉瓦哈的简化。


祆教以火为光明之神阿胡拉的化身,故其俗以拜火为崇尚神之表现。拜火教认为火是神圣的,而凡人呼出的气体是不洁的,故在祭祀的时候,拜火教祭司(被称为“穆护”或“麻葛”)需要戴上面罩防止飞沫玷污圣火。一般认为,这是目前所知人类最早的口罩。拜火教崇尚白色,故口罩也是白色的。从其功用、样式和颜色看,的确与今天的口罩极为接近。


琐罗亚斯德教主张在善与恶的斗争中,人们站在哪一方面,具有个人的自由意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死后之待遇如何,据生前崇拜马兹达之虔诚程度与个人表现而定。该教还把人生前的活动分为思想、言论、行动三类。每类中均有善恶两种,并将其与天堂、地狱相联系,“行善者得善报,行恶者得恶报”。从善者将逐步进入天国,首进天堂之善思天,次进善语天,继进善行天,最后步入光明天,即永恒之天堂。该教还相信灵魂转世,据说人死后其灵魂在其尸体上停留4天,以检查其一生之思、言、行,第四日进入裁判之桥,有群狗守护,如其为善者,将有少女迎接,引至天堂之路;如是恶者,迎之者为女鬼,将其引上地狱之途,永受沉沦之苦。


祆教强调善行,善行的目的是为了厚生,即要使生活富足。而要生活富足,就必须努力农耕和畜牧,这是高尚的职业,宗教上的功德。《破邪篇》提出的理想生活是:“成家立业,牲畜、妻室、子女都兴旺。旱地灌溉,洼地排水。”它反对斋戒禁食,理由是:“吃不饱就不能完成宗教的艰巨任务;吃不饱就不能拼命劳动……宇宙以食而生,以不食而死。”这些理论对做生意的粟特人很有吸引力。


该教视水、火、土为神圣,故反对水葬、火葬和土葬而实行“天葬”(或称鸟葬)。教徒死后,尸体要送入“寂没之塔”。神职人员与抬尸者将尸体赤身裸体移至塔顶,听任鹰鹜啄尽尸肉,然后将骨架投入井穴。教徒死后不可用棺椁,而是放在榻上。这在中国出土的粟特人墓葬中能看到。墓主人都放在石榻上,或者叫石棺床。


祆教很早就传入了中国,2013年,考古学家在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发现了距今2500年的拜火教古墓葬遗址。随着信仰祆教的粟特人进入中国,祆教在南北朝隋唐时期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很可能比景教、摩尼教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我们从史料中读到,北魏、北齐、北周皇帝曾信奉该教。北魏灵太后罢黜淫祠独尊祆教,率宫廷大臣及眷属几百人奉祀祆教火天神,北齐后主“躬自鼓舞,以事胡天”,在首都邺城建立大量奉祀火祆的神庙,北周帝王也躬亲“拜胡天”,“从事夷俗”。这时中国皇帝们支持祆教,主要是为了做进出口生意,获得粟特商人的支持,以便获取更多的奢侈品。


为了管理粟特人和祆教事务,从北魏开始,北齐、北周相继在鸿胪寺中设置火祆教的祀官。唐朝在东西两京都建立祆祠,东京有二所,西京有四所。在这些祠庙中“商胡祈福,烹猪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极一时之盛。另外,在丝绸之路上的碛西诸州也随地都有祆祠。唐朝祠部还设有管理火祆教的祀官萨宝府官,主持祭祀。安史之乱后,因为粟特人安禄山造反,祆教的传播受到有意无意的限制。到了唐会昌五年(845),随着武宗灭佛,祆教也被禁。经五代、两宋犹有残存,民间仍有奉祀火神的习俗,在汴梁、镇江等地还有祆祠。南宋以后,逐渐灭绝。


祆教始终局限自粟特人之间,没有扩大信众范围。它不译经,不传教,祭司们没有传播教义的义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祆教的传播发展。祆教由新疆向内地的传播过程中曾有与佛教相杂糅的现象,这对其传播很不利。《魏书・ 高昌传》云高昌地区“俗事天神,兼信佛法”。唐代韦述在《两京新记》中描述长安布政坊胡祆祠说:“武德四年所立,西域胡天神,佛经所为摩醯首罗也。”可见当时唐朝人甚至把阿胡拉玛兹达误认为是佛教的摩醯首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月半采彡虫工

    祆教寺庙普遍被称为祆祠是不是也跟它不怎么对外开放有关系?被认为就是粟特人聚落自己的祠堂?

    1380719usth 回复 @月半采彡虫工: 相当于教堂,清真寺一个功能。

  • 描图鸭嘴笔

    日本的“厚生省”的“厚生”是不是也是从这来的

  • tltracy

    看来粟特人对待琐罗亚斯德教和犹太教一样,耶稣传道也只是想改革犹太教,他的门徒也并未有很大兴趣对非犹太人传教,是保罗才真正推动了在希腊罗马世界的传播,佛教也是在异邦中国焕发新生,所以基督教和佛教是世界性宗教,更开放不限于族群,而且传道过程不断折衷

  • qingzhou1988

    长知识了!

  • 1536855hmbk

    老师讲姓氏起源的书哪本好一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