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一):普通人的信札

94. 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一):普通人的信札

00:00
17:14

粟特,又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花剌子模)和戊地九姓,唐代又称九姓胡。粟特原本生活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通称索格底亚那(Sogdiana),今属乌兹别克斯坦,部分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粟特由大小不一的绿洲国家组成,属于商业民族,控制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散居远方。中古时期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担当者就是粟特人。


关于粟特人和商业,有种种有趣的记录。例如隋代韦节的《西番记》书中说,康国(即萨马尔罕)人皆商业上的能手,男子五岁时学写字,少解即令学商业,善于获利。《唐会要》记康国事说:康国生子必让口食蜜,手中置胶。这是希望其子长成后,常口说甘言,又持钱时如胶之粘物,让彼等巧于商业,争分铢之利。男子到二十岁时即送到他国从事商业,凡利之所在足迹无不至。《新唐书•康国传》所记载粟特人“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从北朝到隋唐,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几乎被粟特人垄断。粟特人深谙钱生钱的道理,会专门拿一部分钱出去放贷生息。《册府元龟》卷999记录,长庆二年“京师内冠子弟”多“举蕃客本钱”,即当时的官二代们借了粟特人的钱,偿还不起。


隋炀帝时,《西域图记》的作者裴矩上奏炀帝说,粟特商人广经诸方,善知诸国事。粟特人足迹遍布波斯、东欧,南下印度,远入交趾。不仅中国之南北有他们的足迹,内外蒙古也是他们经常出入之地。利之所在,无所不往。粟特何国有一个门楼,东边画中华皇帝,北面画突厥可汗,南面画印度的国王,东面画拂菻(东罗马)王。他们的民族性也是这样,四海为家,是一个世界国家。


粟特人足迹所到之处,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居留地。如前述之凉州粟特人那样。他们中有不少人与当地妇女结婚而成了那里的居民。例如掀起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原为营州杂胡,其父大概为西域康国即萨马尔罕的粟特胡人,母为突厥人,他受到其父职业之影响,起初是以中间经纪人起家的。


1907年英人斯坦因于敦煌西北汉长城烽火台遗址发现的8封古粟特文信札。据说,当时的丝质邮包上还用粟特语写着“寄往撒马尔罕”,信札中提到许多用于商品交易的商品名称,包括丝线、亚麻、胡椒、麝香,甚至还有产于亚热带的樟脑,还提到诸如洛阳、长安、武威、酒泉和敦煌等地名。


那些信被折成“漂亮的小方块”,但不是被装在信封里的,913厘米长,23厘米宽。尽管来自不同的城市,但纸张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大约3942厘米长、2425厘米宽。也许是那时中国纸张的“标准件”,上面写着粟特人的信息与他们的乡情。


其中一封粟特文古信札由那奈·万达克书写,他是一个在中国西部经商的粟特商人,很可能是在晋城,信是写给他远在2000英里以西的粟特都城撒马尔罕的两位合伙人的。信件被包裹在一个棕色的丝绸内包装和一个粗织物的外层信封中,外层信封上写着信件的递送说明。在习惯问候语后,这封信的开头是寄信人在中国各大城市的代理人或合作伙伴的信息,以及关于中国绝望的政治局势的报告。“还有,先生,之后的皇帝据说因为饥荒逃离了洛阳。有人放火烧了他们的宫殿和城市。宫殿烧了,城市毁了。洛阳没了。邺城也没有了!”“当地的印度人和粟特人都死于饥荒”。公元311年,石勒率兵全歼西晋主力,攻破洛阳。信的末尾实际上是那奈·万达克的遗愿和遗书,他认为自己已是“将死之人”。因此,他嘱托自己的合伙人,他们应该如何处理他留在家里的一大笔钱,以及他父亲塔库特的财产。主要受益人是一个名达克希什·万达克的孩子,很可能是那奈·万达克的儿子或者孙子,他的大部分财产都要以这个孩子的名义投资,并且要在他成年后为他找个妻子。其中一些财产也分配给了收件人和寄件人的其他合伙人,据推测至少部分是用以支付在达克希什·万达克成人之前帮忙照顾他的费用。


大家最津津乐道的是粟特文古信札 13。保存在大英图书馆。1号粟特文古信札是是一位名叫米薇的女性写给她的母亲莎蒂斯的,信中描述了她如何被丈夫那奈德抛弃在敦煌。她在信中说明,自己试图找人带她去她母亲家,但是人们都找各种借口拒绝了她,所以她和女儿莎恩只得依靠当地一个拜火教寺的祀官的施舍。古信札3是写给丈夫的。在这封信中,米薇痛斥她的丈夫抛弃了她,甚至不回她的信。这封信开头是礼貌的常规问候,但当她描述到自己的不幸时,米薇变得越来越愤怒:“我听你的话来到敦煌,违背了母亲与兄弟的意见。神定是在我照你的吩咐去做的那一天向我发怒了!我宁愿嫁给猪狗,也不愿做你的妻子!”她的女儿在信的末尾加上了一个附言,解释说她和母亲被迫做了中国人的奴仆,但是她似乎并没有责怪她的父亲,而是责怪了另一个名叫法恩洪德的人。他是她父亲的一个生意伙伴,显然这个人携款潜逃,留下莎恩和她的母亲来还债。但是,她的信被寄出去,在千年以后被斯坦因“收”到了,文字把她的“绝境”保留了下来,让我们知道了许多年前还有这么一个女人,一个被抛弃的女人,一个在他乡为爱情而战的女人,一个在大漠里面对负心男人啸叫的女人。是她,让大漠有了人间的气息,千年以前的悲伤落在今天的大地上,成了一种让人感到心酸的温暖。


西安、洛阳出土了许多昭武九姓中曹、石、米、何、康、安诸姓的墓志,他们有的为唐朝立了军功,有的担任过唐朝的军政职务。例如唐代石城守将康拂耽延、鸿胪卿康谦,琵琶乐师康昆仑。安禄山原为康国人,后改姓安。哥舒翰则父为突厥,母为九姓胡。史思明亦出自史国,有关史思明,另一种说法认为其史姓来自突厥王族阿史那氏的缩写,但据史思明自己立的《大唐再修归义寺碑》提到,其父系郡望在金陵,经考证金陵为前凉时期的河西地区建康郡的别称,郡治骆驼城,因此史思明也出自昭武九姓,入华后落脚在河西地区。安禄山郡望在瓜州常乐县,其县名别称为会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善用其心无挂碍

    老师,请问这些信札是用古粟特语写成的吗?(有这种语言吗?)还有请问现在解读起来有难度吗

    邙洛山 回复 @善用其心无挂碍: 有啊。

  • Theskyunder

    有一个问题,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成为粟特人的聚集地,作为东伊朗印欧人种,他们的语言词汇有没有一些融入到汉语中。不知有没有研究语言的学者研究此类课题。

    邙洛山 回复 @Theskyunder: 材料不多

  • 晓晓路路1

    在王潮歌导演的又见敦煌里有一幕演绎的就是米薇的信,当时在现场感受并不深刻,现在听到孙老师讲这个故事让我感觉到了那种无助,悲凉,真是一眼千年啊。

    邙洛山 回复 @晓晓路路1:

  • tltracy

    历史上有名的荆棘铜驼,没想到以粟特人的家信表现出来

  • 葵_酱

    终于讲到粟特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