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讲|《忆读书》: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十四讲|《忆读书》:人生最大的快乐

00:00
11:09

课本内外 

《忆读书》回忆了冰心先生80余年的阅读经历,从而表达了读书是人生最大快乐的思想。


郦师点拨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是冰心的《忆读书》,这篇读书其实是冰心奶奶晚年的作品了。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是亲切。结尾这写到自己给一本儿童刊物的题词,九个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就叫首尾照应,而且最后很自然地归纳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其实整篇文章都像是一位长者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回忆了她从4岁起直到80多岁,长达80年之久的读书经历,娓娓道来,没有什么惊人之语,却让我们在读后终身难忘,并感受到了读书确实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样的作品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从而领悟到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从语言上看,这篇文章的特点十分明显,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这篇《忆读书》有个比较明显的语言特点,大量使用了长句子。那么《忆读书》这篇文章为什么要大量的使用如此长的句子呢?从语言学习上我们可以试着分析这些句子长在何处,使用这样的句子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如果不使用这样的长句子,又会发生怎样的问题?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从总体上说这是一个转折复合句,表达意思的重点是后面的分句,但如果没有前面的分句,只说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那么主要的意思虽然表达的清楚了,句子的结构好像也简单得多,但是作者为什么宁可让句子结构变得复杂,也要增加“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这一分句呢?


因为这一分句其实表达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作者明明四岁时就开始读语文教科书了,却偏偏要说七岁时读三国演义才是开始读书了。言外之意就是读语文教科书并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而读课外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这就可见任务式的阅读和兴趣式阅读的根本不同。


再从分句内部的结构来看,后面一个分句的复杂在于《三国演义》这之前带了两个较为复杂的定语,一个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还有一个是“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复杂的定语既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和丰富的思想内容,又保持了整个文本行文的紧凑和明朗。正是由于作者使用了结构复杂的长句,才能既表达丰富的信息,又保持行文简洁流畅,脉络清晰。


课文中采用长句结构的意义,确实还应当从思想内容方面来加以分析。从内容上说,《忆读书》和一般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不同,它并不是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些具体的生活片段来表现主题,而是介绍自己漫长的人生过程中的读书情况,从而表达读书是人生最大快乐的思想。因此文章基本上没有具体的描写,而只是概括性很强的夹叙夹议。这样的内容表达方式就决定了 《忆读书》这篇文章要使用较长的句子,才能把事情介绍的准确、严密,并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才能使文章在总体上不零散,不杂乱。


那么文章最后的九个字的题词,我们一开始就说了,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同时意味深长。“读书好”是说读书的意义,俗话说开卷有益,读书肯定比不读书要好。“多读书”说的是有条件的话,书读得越多越好,也可以对应一句俗语“书到用时方恨少”,读的多比读的少要好。最后“读好书”说的是读书要有所取舍,有所选择,学海无涯,人生短暂,时间是最宝贵的,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最有价值最值得阅读的经典作品上。


思考探究 

请同学们找一找冰心先生的《忆读书》原文,仔细体味一下冰心先生的语言特点。并尝试用类似的长句结构自己写一篇关于读书经历的小练笔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甲林

    冰心先生……是不是打错字了?

    翠_玲_珑 回复 @甲林: 不是每位女士都能称呼为“先生”的,能用此称呼的必然不是一般人啊!时代不同,女先生的含义便不同,旧时对说书女艺人、女算命先生,都称呼为先生。近代对德高望重的、有特殊贡献的妇女尊称为先生,如冰心先生,杨绛先生。

  • 通安驾驶

    老师怎么没有五年级下册

    面团Selena 回复 @通安驾驶:

  • 玲玲恰恰

    老师怎么没有五年级下册呀?

  • sea369

    🥶🥶🥶🥶🥶🥶👾

  • 小蓝伞

    五年级下在哪里

  • 声声起

    书,是心灵的灯,是思想的桥,岁月的帆,此生听先生的课比从任何书上学来的都有广度和深度。

  • cocoshare

    午觉回来继续听

  • 梦幻棉花糖1028

    书,是心灵的灯,是思想的桥,岁月的帆,此生听先生的课比从任何书上学来的都有广度和深度。

  • 啄木鸟530

    晚安

  • 面团Sel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