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来精讲《坛经》。
在前面几讲当中,我主要根据杜继文、魏道儒先生的杰出的研究成果,非常精彩的研究成果,为大家大致介绍了从禅、禅法到禅学,到禅宗的一个大致的发展脉络。当然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只能做最简单的介绍。
接下来我们还要讲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禅宗和经典的关系,或者讲,禅宗和佛经的关系。也许很多朋友会有这么一个疑问,咱们不是都知道,禅宗不立文字吗?咱们不是都听说过,慧能大师并不识字吗?那怎么会有《坛经》这么一部佛经呢?《坛经》是不是禅宗唯一的一部佛经呢?或者说,禅宗是不是因为有了《坛经》,才表明它自己成立了,或者表明它自己最终形成了呢?这些疑问都必须首先通过观察禅宗和经典的关系,通过对这一个问题进行观察,才能最终得到解答。
禅宗不立文字,确实有这么一种说法。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来考察禅宗的形成、发展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禅宗和很多佛经有特别深的关系,它往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或者是派系的不同,以某一部或者某几部佛经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从历史的角度看,禅宗的“不立文字”,我们恐怕应该这么来理解,这个“立”是指不立于文字,不执着于文字,不以文字为唯一标准,强调内心的体验,强调直观,但这并不等于说禅宗能够完全脱离佛教经典,比如我们前面讲过,早期的这些禅师也称为楞伽师。
为什么呢?因为在弘忍以前的禅师,他们经常会自我标举,说,我奉持的就是四卷本的《楞伽经》。这部《楞伽经》,实际上是很难读的,诘屈聱牙,哪怕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士大夫,或者说是高僧,很多时候也难以读通的。但是禅宗为什么会标举它呢?因为《楞伽经》号称是一切佛语心,这句话非常容易被大家理解成,佛所说的一切佛语,也就是说佛的教理,唯一是一心,把佛教的所有的理论都归纳到心上,这就会倒向以心为最高的本体,向内心求解脱。这个确实也是禅宗的思想属性。
那么到了神会打出南宗的旗号时候,哎,你看不一样了,他就不强调《楞伽经》了,反而非常强调《金刚般若经》。胡适先生曾经有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说神会的南宗好比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是谁革了谁的命呢?是般若宗革了楞伽宗的命。我们可以大致上把它理解成,或者换一句话说,就是《金刚般若经》革了《楞伽经》的命。
当然,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因为神会在很多地方引用《金刚经》的经文,这没有错。但是,神会的很多思想其实并不出自于《金刚经》。我们下面马上就要讲的《坛经》里边有这么一句:“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也就是,就凭一卷金刚经,就可以见性成佛,这是《坛经》里的话。但是,这也就是说说而已。
高度重视《金刚经》,只不过是神会和南宗用来对抗《楞伽经》的一种手段。他是为了和北宗争斗。对于禅宗来讲,实际上它和这两部经,《楞伽经》《金刚经》的关系非常复杂,它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所以,很多学者认为,禅宗的哲学基础或者说禅宗的思想基础,如果我们要找到关于这一方面的最集中、最简明的概括,大概要从《大乘起信论》里面去找。《大乘起信论》,对佛教文化比较熟悉的听众朋友们一定知道,这是一部身世充满疑问、备受关注的这么一部佛经。当然,咱们在这里也就不去展开了。
而到了初唐以后,禅宗的各派蓬勃发展,所以,很多派系还吸取了比如华严宗,唯识宗,三论宗等等宗派的学说和理论。当然,也一定会去参考他们的根本经典,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么一点,就是禅宗在历史上和很多经典都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在《起信论》以后,禅宗还推崇过《圆觉经》,《楞严经》。《圆觉经》在唐代中期就开始受到重视,而《楞严经》在宋朝以后,它的地位在禅宗里越来越高。到了两宋的时候,就是因为《楞严经》的地位起来了,所以就突破了起信论的理论体系。
在禅宗当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倾向,看重“悟”,看重“觉”,强调现观、现证,有一个版本的《坛经》里,契嵩本(这是《坛经》很有名的一个版本,我们后面会介绍),它有这么八个字,这八个字我们现在经常引用,但是很多朋友不一定知道它是出自于《坛经》。哪八个字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话就是强调直观,强调我自身的体验,但是实际上,在更早版本的《坛经》里没有这个话,反而是强调“言下心开”,“言下便悟”,强调“正说之时”,强调说“无念法”,所以禅宗也很复杂,它当然有强调直观的一方面,但是也有强调通过言说、通过讲经说法来帮助人“悟”,帮助人“觉”的这一个方面。
从禅宗的整个的情况来看,敢于公开肯定语言在禅宗中的作用的人确实不多,只有少数禅师敢于公开肯定。而禅是需要语言的,需要文字的,但是还是有一些人是持这个观点。而且禅宗慢慢的从不可说向言说的方向转变,这个转变非常的明显。因为禅宗当中出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文体,叫语录和灯录。
最后把禅推向了士大夫阶层的就是两宋禅宗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叫《景德传灯录》。这部传灯录非常明确的标举出文字禅,力图从字里行间来体会禅的境界。所以满篇都是这些玄言妙语,对语言功能的肯定和它非常巧妙的运用,在这部《景德传灯录》里边达到了极致。当然,同时也有默照禅。
因此我们要明白这几点:第一,禅宗是离不开佛教经典的;第二,禅宗的不立文字并不是那么简单,绝对不意味着禅宗完全摆脱了经典。最好的理解方法,是禅宗认为不应该执着于文字,不应该根据文字来下所有的判断。文字只不过是一种津梁或者一种手段。这样的理解也许会更好一点。而且前面我们也谈到过,禅宗充满了批判、怀疑的精神。
因此禅宗当中确实也有这么一种倾向,他认为,任何经典都不具备神圣性,任何经典都是为我所用的工具。甚至连禅宗的历史都可以任意的去编排,去剪裁,可以根据禅的需要去随意的处置,这样一种情况的出现,就导致有很多禅师的论著,我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突然就出现了,或者很多禅宗的文献,经过很多次的增改,经过很多次的删略,经过很多次的重编。禅宗的祖师达摩,咱们都知道,现在我们从敦煌、朝鲜、日本等等地方,发现被归在达摩名下的著作有十几种,实际上都是伪托的,因此这就非常的复杂。
禅宗还有一种习惯,我们平时讲数典忘祖,对吧?这是一个成语。但是禅宗有一种不好的习惯,叫数典造祖,他会不断的去编造禅宗的宗谱,去编造祖师的故事和事迹。这在本质上都是因为,对于禅宗来讲,任何经典都不具神圣性,但是,这绝不是说,佛教经典对于禅宗就不重要,不是这个意思。总之,我们一定要有这么一个观念,禅宗和经典的关系是非常复杂,很矛盾的。
好,今天这一讲,咱们就先讲到这里,咱们下一讲再见。感谢您的垂听。
学者角度的剖析,很细想了佛学的可以认真听,想要学佛的,学禅的意义不大
但是禅宗有一种不好的习惯,叫数典造祖,他会不断的去编造禅宗的宗谱,去编造祖师的故事和事迹。
钱老师;这讲又讲南宗神秀,不知对否?
“禅宗不立文字”另解——不执着拘泥于文字,不以文字为窠臼。禅宗贵悟,直指人心。
感觉钱老师有卖弄学问意思,不是实在讲解
讲得太精彩了
🙏 🙏
初学者,有些知识点听不清楚,就很难。如人觉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