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这一节给大家分享《六祖坛经》的《定慧品》,讲的主要是两个字,定和慧。那么我们请看。
“师示众云”,有一天惠能大师给大众开示,“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修学禅法一定注意定慧是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一般的人千万不要自己不懂乱说,以为定慧不一样,其实定和慧是一不是二。有的人可能就会有分别,我先练定力,智慧就有了。实际上惠能大师一针见血指出,定和慧是一体不是二,在有定力的时候,慧就产生了,有智慧的时候,定就在其中,叫定在慧中,慧在定中。惠能大师说,定是慧的体,慧是定的用。你在如如不动的时候,这就是定,有了这个定,慧就生发出来,定是慧的根本。那么我问大家你要定干吗?就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有智慧,这叫慧是定的用。所以“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这种差别都是没有真正体会到定和慧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拥有智慧,当惠能大师讲到定慧是一的时候,给我们指出一个方向,就是在生活中间一定要注意定力。有的可能觉得我盘着腿安安静静的,这就是定力,应该说那是一个阶段,我们排除外边的干扰,找个安静的地方盘腿去修,这个非常重要。但是真正的智慧不是说盘着腿的时候才有,而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间,待人接物处理各种问题的时候,智慧不迷失,而且在面对各种干扰的时候,心性也是不怎么起伏,那个才是真正的定。这个词就叫“楞严大定”,就是在万丈红尘里边,在好好的为人民服务中间,在处理各种非常复杂的事情中间,一个人的智慧不丢失,那个定力应该说尤为可贵。
惠能在交代定慧之后,又给大家对禅法的要义做了一个经典的总结。惠能说:“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什么是无念呢?一般的人认为我坐在那里就跟石头、砖头枯草一样,没想法,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说一个人什么念头都没有,都可以成佛,我坐的凳子,我写字的桌子,你用的铅笔、毛笔早就成佛。我们作为一个人,只要有心在怎么可能没有念头呢?注意你看,“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比如我看到一朵花特别漂亮,我看到一个人很漂亮,这个时候自然会有念头,但是心不要染,看到以后心不要老是被黏住。比如我去看个大房子,这个房子是真漂亮,格局特别符合自己的要求,但是就是没钱买。当你离开这个房子的时候,一下这个事儿就过去了,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这个状态就叫心不染。反过来讲,一看到那个房子以后,又没有钱、又嫉妒、又难受,甚至脑子里面经常闪现出那个房子的状态,坏了,你的心被那个房子给抓住了。
为什么经常说年轻的小孩早恋这个事要注意,其实无所谓早恋不早恋,就是因为小孩十多岁的时候,一旦涉及到爱情,他的心就被抓住。不是说约完会以后马上进入上课的状态,约会的事什么都没有了,全身心去听课,成绩考得特别好,很多人从那个场合里出来以后,心都被抓住,被那个场景系住,这个就叫心染。心不染是当下就跟镜子一样,张三来了就是张三,李四就是李四,张三李四一走镜子就是空的,这叫不染,这叫无念。所以惠能就说,“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实际上真正的无念是说我们看到诸景,不要被风景所黏住。如果说我们只是压住自己的念头,看见啥东西就跟木头一样,都不起想法,非常危险,这是让自己走向愚痴、走向愚蠢。
什么叫无相呢?无相叫遇相而离相。比如说我看一个茶杯,我看到这个茶杯的时候,念头里边就会有个观照,哦这是个茶杯。我的内心里面如果产生了这个茶杯真好,我如果有这个茶杯就好了,坏了,我已经被茶杯的相所束缚了。遇相而离相,就是我看到这个茶杯了,心里知道这茶杯,同时马上就有一个距离,绝不会把自己的心粘附在茶杯上,就叫遇相而离相。举个例子,比如说相亲,你看到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这个男孩是你梦中的白马王子,你看了以后眼直勾勾的,马上就开始想我要给他结婚多好,我要给他谈朋友多好,你已经被他的相所征服了,这叫你的心沦陷了。遇相而离相是说你看到这个男孩子之后,有一个观照,绝对不会让自己陷进去,一旦陷进去就是被相所束缚。遇相而离相就是既能对这个相有个观照,同时又不被这个相所束缚。
什么是无住为本呢?无住就是“于诸法上,念念不住”。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我们在生活中间见到什么,随时各种念头就出来了。问题是我们产生各种念头之后,会不会对其中的一个念头产生执着,如果其中的一个念头,把自己给束缚住,就不是无住了。有人问过我,修道的人,或者大成就的人,会不会表现出欢喜,他当然欢喜了;他会不会生气,他也会生气。但是他那个生气是当下的状态的生气,生完气之后,这个事儿就过去了。他也欢喜,当下的欢喜,不是说做梦的时候还流着哈喇子笑醒了。一句话,我们在生活中间看到无数的景物,无数的现象,看完之后,观照清楚以后,随着就过去了,而不是被这样的念头所束缚,这个就是无住。
“无念、无相、无住”其实是一个意思,在《定慧品》的后边,慧能大师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是说眼耳鼻舌身意可以利用它,在生活中间美丑善恶什么东西都能分别;走在大路上汽车来了很危险,赶紧躲开;走到小水沟,一看水沟有多宽,能不能迈的过去;遇到一个人可交不可交;晚上走夜路危险不危险,这些东西都能善分别诸法相,比常人看得要深刻的多、清晰的多。但是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摸到什么,绝对不会被外在的事情所束缚,在这种状态下,什么都能知道,但是内在的智慧如如不动,这叫“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第一义其实就是智慧的秘密所在。
我觉得《定慧品》,对我们每一个人理解惠能禅法的要义有重大的帮助。而且在生活中间,当我们看到、听到、摸到外在事物的时候,马上产生执着和粘附,我们往往会犯错,会带来我们人生的痛苦。如果我们和外界事物打交道的时候,能够看的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内心里边不产生执着和粘附,干什么事干净利落,不会形成自己的障碍,这是智慧。
觉得什么事情都能看的通透是自己追求的目标,但是太难达到了;换成人话说就是时间能磨平一切,但是我们很难跳脱出放下放下心中的执念。
无染、无念,就是说心就像镜子一样,什么出现就照出什么,时过境迁就放下了。专注,身心合一。能够投入,也能够摆脱束缚。
似乎有点玩味
更新完了吗老师
一直以为“戒定慧”是递进层次的,今天又充分认识:“定是慧的体,慧是定的用!”老师我们常说的体相用三个字,这个相是指义吗?“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地铁里,生活周边各类广告,都是为了抓住人心的。 谢谢郭教授的点拨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诸相无相,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法。
《六祖坛经》真是太厉害了! 真的是,不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应该让这些外在的东西把自己的内心给束缚住了!
感谢郭老师的讲解,帮助我更快乐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向着“”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的状态努力做,谈不上要多智慧,不偏执不迷失自己就行,与大家共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