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11】《坛经》的特点,也是禅宗的性格

【坛经11】《坛经》的特点,也是禅宗的性格

00:00
12:01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来精讲《坛经》。


在上一讲,咱们提到,《坛经》当然是一部具有顶尖重要性的佛教典籍,但是,它有很多谜团,比如关于它的作者的情况,关于它成书的年代,到今天都没有一个定论。我们只可以讲,《坛经》是经过好多个禅宗的派系增订而成,或者说增删修订而成,它有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它反映的主要是南方禅宗或者讲南宗的思想。


那么《坛经》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呢?从现在流行的各个版本来看,《坛经》涉及的都是禅宗的根本的学理和修行。在各个版本中,都没有什么差别或者没有什么变动的内容,可以用三句十二个字来概括。哪十二个字呢?“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念就是念头的念,宗就是宗旨的宗;无相为体,相,就是各种各样的相状,相貌的相,法相的相,体,就是本体的体;无住为本,住就是留住,停住,住留的住,居住的住,本,是根本的本。这十二个字可以概括《坛经》的主要的教理和学说。


关于这十二个字,咱们会在讲《坛经》的时候,再次为大家做更详细的解说。这十二个字是《坛经》对于南宗它的全部的学理和修行的概括或者说一个提炼。《坛经》的根本任务在于将向外的崇拜转成对内的自信。它在清算传统佛教对佛菩萨的种种崇拜这一方面,展现出非常了得的批判精神,这是一方面;但同时它又继承并且发展了中国传统当中灵魂不死的这种概念,将传统佛教的业力决定说纳入到有神论的轨道上,这又显示出禅宗有保守性的一面,一方面是批判,一方面是保守,充分的体现了禅宗的矛盾性,批判向外的崇拜,或者批判向外去寻觅、追求佛菩萨,是《坛经》的一个非常重大的任务。


在《神会语录》当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我想有不少的听众朋友听说过这个故事,讲传说中达摩大师去教化梁武帝,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信佛的一位皇帝,是南朝,南北朝南朝梁的这个帝王。梁武帝就问达摩,“朕一生以来,造寺、布施、供养,有功德否?”说我这一辈子修建寺庙,布施僧团,供养僧人。我这么做有功德吗?达摩答言:“并无功德。”达摩的回答说,没有,谈不上功德。而针对这一段话,《坛经》里边,慧能就说到,“武帝着邪道,不识正法。”他说的更厉害,说武帝上了邪道了,他根本不了解什么是正法。这就是对于这种向外寻觅而不看重自己内心,向外寻觅,依靠某些功德,依靠某些外力的做法,表达了一种批判。


《坛经》对净土信仰也有批判,慧能有这样的话,“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处在这种迷乱当中的人,相信通过念佛,这是净土信仰的特征可以往生西方净土,但是真正觉悟了的人明白,他要自己去使自己的内心纯净,净土不在东西,西方净土东方净土这个不重要,而在于自心的净,清净的净,干净的净,在于自身的心的净与不净。


有一个版本的《坛经》里讲,(《坛经》有很多版本),讲得更直接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说东方人如果有罪孽,他们念佛,希望往生西方。那么如果西方人有罪过,他们念佛往生何处啊?有过这样的话,《坛经》除了贬斥,他不那么高估造寺、造像,除了去抨击西方净土信仰的等等这些寻求外力的、向外寻觅的崇拜以外,他还反对把出家当做修佛的必要条件。慧能讲,“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这说的太明白了。如果你要想修行的话,在家也可以,不一定非要在寺庙里,等等等等《坛经》的这样的一些说法,用八个字,前面我们也提到过相近的说法,就可以来表达了,哪八个字呢?识心、见性、自成佛道。把一切外在的崇拜和依靠,全部归入自心内在的修养。


禅宗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他不屑于一般的谈论治、愚、迷、悟,也不屑于一般的谈论出离生死,在《坛经》里边还充满了很多善恶分别、正心悔罪之类的说教,这个也是《坛经》的一个重大的特点。这样,禅就变成了一种去恶向善,除邪行正的法门,就和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非常的契合。


当然,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坛经》里边有很多观点是相互矛盾的,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相互矛盾的观点,可以引申出极不相同的各种各样的结论。由于这一点,那么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都可以从《坛经》当中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依据或者言论。《坛经》才得以在唐中期以后被广为接受,享有经典的声誉,流行不衰。


从总体上来看,《坛经》是新旧佛教折中的产物,在推倒外力崇拜,破除经典权威,从而确立自尊自信、自力解脱的原则方面,它是大胆而激进的。这个是杜继文先生和魏道儒先生的论点,我觉得说得非常好。两位先生接着说,而在重组祖师崇拜,论述自家经典权威方面,它贯彻的依然是一条拘束人心,令人做奴的路线。它宣扬生死事大,叫人避薄名利,超越是非,显得飘逸洒脱。同时又诲人以止恶行善,充斥着喋喋不休的道德说教,又表现得十足的拘谨和迂腐。


在《坛经》的前后左右,有一些更激进的禅系,也有一些更保守的派别。而中国禅宗的发展主流始终在《坛经》这种折中的框架中摆动,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理解《坛经》的时候,要密切注意它的矛盾,它的折中,这是《坛经》的特点,其实也是禅宗的性格。


今天这一讲,咱们就先讲到这里,咱们下一讲再见。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佳钰JR

    讲得非常好👍就是要认识一本真实的《坛经》,而不是想象的、传说的《坛经》。谢谢钱老师。

    沧洲 回复 @佳钰JR: 有缘的朋友们建议听听济群法师,或雪沫的讲解就不会越听越糊涂。

  • 只此不会

    说的很好,已去西方极乐做为修行的目的,是不合适的。

    一笑毁所有 回复 @只此不会: 因为他是从西边传过来的,所以要极力塑造一个美好的地方,实际那地方要是好,气候宜人也不会往东跑了,鬼知道那些传教的人是为了避讳什么而来,禅宗不也是为了躲避才南下的吗,西方人对东方人的崇拜也多源自一些人的描述那个意大利骗子马可,西方极乐,其实就是南亚中亚一带 不会更远了

  • 听友325817623

    用心感受,让我宁静。谢谢老师!

  • 听友225625116

    感恩老师!阿弥陀佛

  • 旧调小组_Mooner

    结果梁武帝饿死了。

    samgro 回复 @旧调小组_Mooner: 梁武帝求外不求内走火入魔

  • 沧洲

    这样讲来完全是讲知识了!纠结这些知识还有什么现实意义?佛法的真理哪里去了?缘起性空,不二思维呢?明心见性呢?难道禅宗脱离了心经,金刚经?讲着佛法的同时又执着于相。不矛盾就怪了。 我们一般人都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佛法都是非二元的,是破除二元对立的无明产生的我执法执。这还不足以说明佛法都是心性之学吗。 难道让老太太去悟禅,让爱思考的知识分子去念佛?度众也是因人而异的。 有缘的朋友们建议听听济群法师,或雪沫的讲解就不会越听越糊涂。

    Stone孙石磊 回复 @沧洲: 辩证的看问题,学佛亦如此

  • 道斋逸士

    小钱,不会讲,就别讲。听到你浑身使劲地念讲义,我就替你累。居然还是说禅,呵呵。授课小教老师水平,连听众想听什么也闹不清。建议你还是在书房写论文吧!

  • 时光不老你我不散_

    无念为宗 无相为体 无住为本

  • 1367014psst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都是菩萨了,还怎么犯错?

    三五堂 回复 @1367014psst: 可能听说“退转”一词?

  • 了悟一

    坛经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