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11.2】金融创新的可能性和风险性·1

【时事热点11.2】金融创新的可能性和风险性·1

00:00
12:29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东西情报站》,我是大白。


从上期时事内容的反馈来看,大家对金融创新和马云的发言还是挺感兴趣的,那我就详细讲一下这一块,这样的话就要把一线城市的房产情况往后压一压了。


开篇之前,我先给大家提供一些有关金融行业的学习资料,一个是比较偏学术和政策方向的,可以看周其仁老师的著作《货币的教训》,金融这东西一旦往深了研究是很难的,周老师这本书已经算是里面很好读的了;另一个是偏市场和投资方向的,国信证券首席金融分析师、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王剑先生,江湖人称“金融大表哥”,王先生的文章你随便搜就行,公众号、微博、百度等,到处都有,我就不给人直接做广告了,他作为一个卖方分析师是长期跟踪市场一线的。

 

一、金融的现状问题和做过的创新尝试


然后,我们让马云在一边凉快一会儿,先把金融的现状问题和过往创新这些背景讲清楚。


我上篇提到过美国的金融空转和日本、欧洲的金融滞涨,这两个问题在我国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虽然算不上严重,因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指向了人性的基本缺点——空转是为了套利,指向对利益的贪婪,滞涨因为对风险过度排斥,指向对变化的恐惧。那既然是人性,就不可能被彻底解决,只能用制度和心态去加以控制,到目前为止,我们控制的还算平稳。


那我们的金融问题在哪里呢?结构性问题。


大家去看有关金融行业的一些政策文件、指导意见之类,最常看到的两个字就是“小微”,政府和央行反反复复都是让各大银行要支持小微,支持小微,你们一定要支持小微,要给它们贷款,为什么?


因为小微企业很重要,它们一方面虽然个头小,但是数量庞大,吸纳就业的总量很大,所以是社会的稳定之本;同时这些中小企业没什么包袱,比较灵活,有巨大的内生丰富性,所以很适合做破坏性创新,今天的巨头很大一部分都是昨天的小微,所以它们也是创新之源。


但问题是,重要的只有它们吗?也不是,重要的东西多了去了,但为什么只有对小微会这样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支持?因为银行实际上不想支持它们,越大的银行越不想,这是银行的错吗?也不是,银行的架构设计本来就不适合干这个事情。

 

这里请注意,马云说要挑战以巴塞尔协定为核心的固有金融体系,我也表达了我支持这个挑战,但是我并不是说这个固有的金融体系一无是处,要推倒重来。正常的社会演变或者行业改革都是连续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点一点持续前进,而不是把旧的推倒砸烂,然后重建个新的。


iphone这样的破坏性创新,它也只是改进了系统、交互和应用生态的不足,对于庞大的硬件产业链还是继承和发展的;连我国改革开放这种在人类历史上都可以称得上改天换地的大事,也是通过双轨制、渐进性改革和特区试点这样一步一步走的,都不是推倒重来。那有没有推倒重来的改革?也有,华盛顿共识之下,东欧和拉美开展的休克疗法,至于什么下场么,不死也残废。


所以这一点一定要明确,挑战过去不代表彻底否定过去,只是修正过去的一些问题,千万不要有推倒重来的思维方式。

 

而且事实上,银行在很多地方运行的很好——


比如对接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没有庞大的银行团对铁总的持续大力支持,就不可能有波澜壮阔的高铁建设,大型企业的经营稳定、信息透明、固定资产丰富、信用水平高,同时单笔贷款金额也很大,这就很适合银行以标准流程和主动人力为核心的审核方式。


再比如对接个人的房贷和信用卡需求,没有银行系统的支持,房地产也不可能二三十年让全民居住面积翻了五六倍。个人需求虽然千差万别,但是房贷和信用卡这两个大头需求却可以抽象成标准化产品,也可以用标准流程去比较好地覆盖。


所以在大中企业和个人业务,这一大一小、一头一尾的需求上,银行一直运行的说不上完美,但还是比较良好的。而问题就在中间这一段,中型企业以下,个人以上,处理一直不顺利,也就是前所说的小微,为什么不顺利呢?有四个问题。


1、小微企业经营延续性差,说倒就倒,这一点千万不要觉得是在歧视小微企业,这是事实,全世界小企业都很容易倒,所以小微企业风险偏大,而银行赚的是一个不太大的利差,对风险承担能力有限。


2、小微企业很大一部分都没有什么太像样的固定资产来抵押,越小越没有,所以业务逻辑上也不匹配银行的避险需求。


3、前两点还不是最要命的,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千变万化,业务结构千差万别,资金需求非常难以标准化,所以银行流程化的风控策略很难去匹配。这跟房贷和信用卡不一样,房贷和信用卡是没得商量的,不是银行来匹配你,是你去匹配银行。


4、由于小微企业个头小,单笔贷款金融也比较小,导致标准化流程不好用之后,人力的效果也不好,因为人力一顿折腾风控之后,单笔放出去的金融实在太小,导致人力成本占比过高,同样100个亿,放给大企业,几笔甚至一笔就出去了,放给小微企业要几千几万笔,这里面人力风控的成本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银行打心底里的真实想法,其实不想支持小微企业。它们也确实不是很适合,但有更适合的人选吗?没有,资本市场更不可能去理小企业,风投只对少数行业的少数企业感兴趣。所以中央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摁着银行的脑袋强行支持,毕竟国家发展过程中,大量国有银行依靠垄断地位确实获利丰厚,现在要它们做点贡献、承担点责任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确实做得不太好。


只有极少数银行在这块做得还行,比如浙江的宁波银行和江苏的常熟银行,但是它们体量太小,而且也铺不开,它们是依靠内部治理和高度本地化深耕才做好的,但越是深耕,越是难以对外扩张,所以宁波银行虽然也去了其他城市开分行,但也就只能做回一些标准化的房产抵押贷款和针对优质企业员工的信用贷,小微还是主要在浙江的基本盘。

 

这就好比十八路诸侯被挡在虎牢关前,数十万大军看着眼前的华雄,一脸无奈,僵在那里,虽然不会输,但也没什么好办法,然后袁绍问大家:“谁敢前去应战”,韩馥答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然后潘凤上去就被一刀秒了。


这个潘凤,就是民间金融和P2P。


民间金融没什么好多说的,这是贯穿整个历史一直存在的半灰色地带,虽然乌七八糟的破事很多,违法犯罪也很多,但你不能否认这里面的资金需求,体系没法满足需求,市场就会在体系和规则之外去设法满足,所以中小民营企业最发达的浙江,也是民间金融各种破事最多的地方,很难管理。

 

而说到P2P,我先给大家打一针,我知道很多人对P2P抱有很强的负面情绪,不满、鄙夷,乃至痛恨,我也可以理解你的情绪,因为这东西确实带来很大的社会成本和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了一些悲剧,但是我们现在是要去理解整个金融变化,这里需要客观和理性,乃至一点冷漠。情绪会对你理解问题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如果你有情绪的话,我建议你先把它放在一边,或者至少是暂时放在一边。


要说清楚P2P的问题所在,就需要回到这个词的原本表述,我猜大部分人都以为P2P的全称是“person to person”,人对人,听上去也挺有道理的是吧?其实不对的,P2P的全称是“peer to peer”,P-E-E-R,peer,对等角色的意思,看似跟person的差异并不大,但问题就出在细节上。


P2P最初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难处,而融资这个事情最初的解决方案就是互通有无,我有闲钱的时候借给你,等我缺钱的时候你借给我,就这么简单。所以通过这种对等角色之间的互通有无,并配合平台的分散策略来对冲风险,盘活整个系统当中的资金,提高利用效率,解决小微融资不足的问题,这就是“peer to peer”。我至今认为这个思路没有太大问题,问题在于执行和监管的难点。

 

第一个问题,peer,对等角色,什么叫对等角色?就是要求参与者,借贷双方都是有差不多风险偏好、风险认知和风险承担能力的人。说人话就是,我这样的人,拿几十万去投P2P,是可以的,因为我是个peer,我能认清并承担这里面的风险,但我妈不行,因为她只是个普通的person,她不是个有足够认知、决策和承担能力的对等角色,她根本不懂这里面的一堆错综复杂。她就应该把钱给四大行,让四大行去放房贷或者借给巨头企业,因为她就只能承担这么多,也只搞得懂这么多。


但问题是,对于贪婪的平台来说,是忽悠我容易,还是忽悠我妈容易?那显然是我妈,所以利益驱动使得平台最后的出借人当中有大量的普通person,而非peer,成了一群待宰羔羊。而监管方面,由于这本身就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行业,监管要跟上本来就很困难,再加上又是一堆千千万万的小平台,更加难以管控。我们今天先不讲蚂蚁,下期会再谈到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蚂蚁作为一个巨头就要好监管得多。


第二个问题,to,一个看似没有意义的介词,但实际至关重要。peer to peer,意味着人借给人,而不是人借给平台,平台再借给人。因为如果平台在中间做资金池的话,实际上就是银行的结构,风险全部聚集在平台身上,那平台就必须去做强力的风控,这些平台既没有银行的雄厚实力、内部治理和风控经验,也没有互联网巨头的数据资源和技术水平,它拿个屁来做风控,最后必然就是闭着眼睛瞎放款,风险不爆炸才有鬼。


而如果是人对人的原始设想,平台只提供对接,不做资金池的话,逻辑上就是基本放弃风控,通过分散策略来对冲风险。说人话就是10万块钱分散投100个标的,利息可能是12%,然后坏账了6%,你还赚6%,当然也有可能坏账太多导致亏了,但是亏,是亏到peer个人,而不是系统性崩溃,最简单来说就是这样。这个原始设想能不能跑通我不知道,因为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已经走歪了,根本没有沿着这个原始设想去推进。

 

最后P2P变成了一场没有准入门槛,七大姑八大姨都往里挤的接盘游戏,平台还一个个全做资金池的庞氏结构,监管又因为发展太快、平台太散而难以有效展开,那自然最后会一地鸡毛,酿成惨剧。


而peer to peer这个原始设想根本没有得到检验,我也觉得这个设想有点理想化,执行起来确实很困难,但这完全是另一码事。我这么讲完以后,你应该很清楚地能够理解到,目前社会上对P2P的批评,其实根本没有落到点上,这样情绪化的批评指责是看不到真相,也解决不了问题的。


以上就是金融到目前为止遇到的问题,以及做过的尝试和犯过的错误。

 

二、金融创新方向向资本市场和大型科技金融机构转移


这些东西网民也许看不清,这么多顶级专业人才聚集的中央政府和央行会看不到吗?当然不会,所以目前金融创新的方向转到了资本市场和大型科技金融机构这一块,至少这一块都是大个头机构,很好监管,不容易翻车,所以大家不用对蚂蚁集团和马云的行为抱有太多的担忧,我充分信任中央人民政府是站在人民这边的。


至于蚂蚁集团和马云是不是那个温酒斩华雄的关羽,是不是真的想好好解决当下的金融问题,我不知道,这需要看他们后续的做法。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判断这一点,判断他们是真的想解决问题,还是单纯想诓点钱,这个方法前文其实已经点出来了,大家可以在评论区交流一下看法,看看有没有人能猜对,我们下期再接着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