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童年的缘起(下)
▍音频讲稿
大家好,我是Jasmin方婷,上一节我们讲到心理学中的操作制约和依附理论。由小到大我们都不断学习去适应生存的环境,亦都期望父母对我们的要求是有响应、敏感和支持的,如果我们接收到这一些爱的条件,长大后与人相处就会比较有安全感。
这一讲继续同大家讲认同成瘾在儿童时期的起源。每个人都会有被积极关注和被无条件接纳的心理需要,一个感受到其他人积极关注和无条件接纳的人,就可以自由地体验完整的生活,自我概念可以得到正面发展,对自己的价值亦会更加肯定。如果正好相反,人就会过度防御,为了迎合世界,真实的自我会被扭曲,自我概念变得条件化,慢慢形成一种「只有做出其他人认同和喜欢的行为,自己才有价值,才会被爱」的概念,甚至产生认同成瘾的问题。
「理想的我」同「现实的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Carl Rogers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可不可以自我实现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取决于早年有没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关注、接纳、支持和爱。罗杰斯是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的创始者之一。他创建了一套新的心理治疗概念:非指导性治疗,又称个案为中心治疗,强调来访者叫「个案」而非病人,只要找到他们内在的资源,他们都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罗杰斯指出人的本性是积极、有目标、有潜能和会自我实现的。当「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差距越小,个人的自我接受感就会越高,即个人越可以发挥潜能,达致自我实现。而当「理想的我」同「现实的我」的差距好大,个人便会呈现出自我冲突同不能接纳以及欣赏自己。
得到无条件关注的小朋友,他们知道自己即使不是最优秀、偶然会做错事、有时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父母或者会因为他们的某一些行为而不开心,但是整体来讲,他们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接纳,都能够得到父母真诚的爱与关心,这些小朋友的成长和自我概念会比较和谐,同自己相处也都会很舒服。相反来讲,当小朋友得到赞赏、注意同接纳,完全是因为他的言行与他觉得重要的人的期望一致,这一种在有条件的关注下成长的小朋友,就会刻意逃避或者扭曲自己真实的情感同欲求、服从其他人的价值观、欠缺动力和自主性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目标,只是会消极地适应同满足其他人的期待,尤其是对自己重要的人,就越会竭力配合,使「理想的我」同「现实的我」的差距越来越大。
个案Ryan的故事
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在做心理治疗时曾遇到的个案,他叫Ryan。Ryan觉得自己经常要带着面具做人好辛苦,觉得社会上的人好虚伪,分不清谁可以做朋友,但是他不想其他人觉得他整天都很消极,很多负面的抱怨,所以即使不开心,在朋友聚会当中都会装作很快乐、很享受。
当我们在治疗室聊天时,我拿出一些图片,让Ryan去选择两张可以代表「真实的自己」同「理想的自己」的图,结果他选出的是两张非常不同的图,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Ryan选的第一张图,是属于「理想的自己」。图画是一个女人在一条绳索上面行走,好努力地平衡着,因为她一失足就会跌落悬崖。Ryan觉得自己就很像这一个人物,在其他人面前努力地平衡着,胆战心惊。
而真实的自己,Ryan选了一张一个小女孩和玩具熊宝宝背对着的图,图中小女孩拿着一个听筒,而那只玩具熊宝宝流着眼泪。Ryan觉得真实的自己,就好像图卡上面的这个小女孩,其实他很想了解玩具熊,但是玩具熊流着眼泪,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所以大家都很无奈。
明显,Ryan的「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当中有很大差距。原本Ryan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爸爸是跨国企业的主席,妈妈是家庭主妇,然而,表面上丰衣足食的童年,对Ryan来讲并不快乐。他有一个大他四年的哥哥,哥哥的身体一直都好健康,好有活力,经常都运动、经常笑。由小到大爸爸都叫Ryan学习大哥,多做一些运动,Ryan出生之后身体就不好,有气管敏感和哮喘,而且他也不喜欢去运动。感到自己很弱小的Ryan从小就有一种自卑感,因为自己经常看医生,给家人带来麻烦,也都不可以像大哥那样活泼,讨人欢喜。由小到大他都好努力读书,只有在学业同成绩上卓越,他才会得到父母的表扬,所以由小到大Ryan对自己的接纳感都比较低,真实的他好脆弱、需要被其他人接纳和聆听,理想的他就小心翼翼地平衡,不让自己出错。所以在社交上面他对其他人的反应都好敏感,大部分时间都专门掩饰自己,不自觉地以假面具示人。朋友对他的意见或者批评,总会令他有部分不安的感觉,他希望可以自然地表达自己,但行为却又经常放在讨好其他人身上。
这一个情况,其实在现今社会很常见。小时候我们的父母不自觉地将我们同其他人比较,希望我们可以努力学习做得更好,但是正是因为这一种比较,令我们理想当中的我同现实当中的我出现了差距,我们很努力地希望自己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聪明、优秀,有时为了呈现一个理想的自己和让其他人接纳自己,可能会忽略了自己内心的需要。所以倾听自己,了解自己和关爱自己无论在什么年纪,其实都很重要。
这节课我们讲了罗杰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被无条件关注、接纳、支持和爱。这一种需要在我们小时候都会期望我们的父母可以给我们,当长大之后,我们就需要学习自己做一个无条件关注、接纳、支持以及爱自己的人。如果可以做到,我们就会自我实现,发挥很多自己潜能去活出精彩的人生。相反,我们只会不断同其他人比较,自我抗拒,因而产生很多内心的冲突。
各位听众,你们觉得自己是不是一个完全接纳、支持和爱自己的人呢?当你察觉自己经常都会有一些自我批评的声音,很喜欢和别人比较,又因为这样而觉得生活有很大压力,就应该正视自我概念的问题。
下一节我们会继续讲讲青少年时期自我概念的产生,了解怎样调整对自我的认知。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