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刘野

【家庭教育】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刘野

00:00
14:50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一.  一个智慧的人不用武力解决问题

去年五月份,豆豆上小学二年级。那天周五,我去校门口接豆豆放学。周一到周四豆豆去托管,一周只有周五我早点下班,能去校门口接他。不巧的是赶上豆豆被老师留下来解决问题。这是豆豆第一次挨留,因为和后桌争地方大小,两个人谁也不让谁,用桌椅顶来顶去,双双被老师留下来。豆豆觉得很委屈,说他正在好好听课,后桌故意用桌子顶他的椅子,他让后桌不要挤他,后桌不听,继续顶,结果被老师发现了,豆豆说着眼泪噼里叭啦往下掉。

 

豆豆班里管这种事情叫做留下来“断官司”,因为豆豆第一次经历,委屈害怕地掉眼泪。后桌是个老江湖了,经常被留下来断官司,毫不在意,嬉皮笑脸地在一边玩。后桌的妈妈坐在那里唉声叹气,经常被留下已经无语了,不知道该怎么说孩子了。

 

既然事情经过已经很清楚了,我不想大好的周末时光浪费在争论到底该怨谁这样的事情上。既然是因为争夺地方大小,我就让豆豆把椅子往前挪,再往前挪,挪了好多次,直到实在挪不动了,椅子背和桌子中间只能容得下豆豆的小胸脯。我问豆豆:“现在你能看见黑板,正常听课吗?”豆豆点点头。这时豆豆后面有好大的空间,我问后桌男孩:“这么大的空间你够用吗?”后桌男孩也点头。

 

我说,既然这样事情就解决了,以后如果再出现空间不够的情况就这么处理就行了。我把两个孩子叫到一起:“你们两个男孩子因为这么一点小事争来争去,影响了班级纪律,影响了班主任老师正常下班,你们知道错了吗?”两个人都不吭声了,“那你们握手言和吧,这件事情就算解决了,让老师早点下班。”两个孩子互相说了对不起。前后不到十分钟,官司就断完了,让老师很吃惊,平时官司往往要断很久。

 

走出教室的门,我就问豆豆:“妈妈这么处理你满意吗?”豆豆使劲地摇头:“不满意!”知子莫若母,我早就知道豆豆会不满意。我问豆豆:“你说这件事怨谁啊?”豆豆理直气壮:“怨他呗!”“那怨他为啥老师把你俩都留下啦,怎么不只留下他自己啊?”豆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如果你按照妈妈教的做法 ,你说老师会留下谁?”豆豆终于笑了,似乎明白了:“那肯定留他啊。”

 

我和我的来访者分享过这件事,有个孩子很直率:“老师,你这么做也太损了吧?”其实我这么教儿子,真不是为了坏谁。在那样的情况下,顾全大局,不影响班级纪律,不耽误其他同学听课,这应该是最好的办法。当然作为母亲,我在处理这种事情上肯定是为了我自己儿子好啊。

 

我接着问豆豆:“你讨厌你后桌吗?”豆豆一脸愤怒:“讨厌!他特别招欠,经常留下来断官司。”我故意对豆豆说:“那你要是觉得他是一个坏孩子,你想为民除害,你可以打他,即使妈妈被老师批评,妈妈不会怪你的。”豆豆说:“他又高又壮,我打不过他啊。”我笑了:“即使能打过也不能打,一个智慧的人得用脑子解决问题,不能用武力。”

 

我们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为了一时解气,教孩子使用武力解决问题,否则后患无穷。我们能打过的只能是比我们弱小的人,以强凌弱不是君子作为。一个习惯用武力欺负别人的人,即使打遍天下无敌手,早晚会自食恶果。经常打架斗殴的孩子,也是最容易被打的孩子。遇到比我们强壮的人,我们打不过,要教孩子好汉不吃眼前亏,大丈夫能伸能屈,韩信受胯下之辱是一种智慧。

 

很多家长最怕孩子吃亏,总担心孩子被欺负。觉得孩子吵架赢了,把别人打了才是占了上风,心里才舒服。其实以前我也有个心结,我不会和别人吵架,不会骂人,一跟别人争吵气得话都说不出来,眼泪不争气地在眼圈打转。

 

有一次参加地面培训,旁听金老师给一个家长答疑,金老师说,你家孩子要是在菜市场卖菜,确实嘴茬子得厉害一点,和别人争夺地盘得有点小流氓气质。家长笑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豁然开朗。我很幸运,身边人的素质都很高,我不需要流氓气质去生存,我也希望我的儿子们不需要具备这样的技能。

 

突然想起一件事,我家附近一个很大的菜市场,有两家卖肉的摊子,两个摊子在对面,经常因为拉顾客,彼此看对方不顺眼。突然有一天发现两家都不见了,摊子都空了,就问旁边卖水果的怎么回事,原来两家终于打起来了,去警察局处理纠纷了。后来两个摊子都换了主人,菜市场每天仍然热热闹闹。即使将来我的儿子去菜市场买菜,我也希望他能和气生财,与人为善。

 

二. 家长要保护好孩子的身心健康

 

其实处理豆豆被欺负这件事,就是我在给孩子做非临床干预的全过程。无论是临床还是非临床干预,我们都要从情绪和知识两个方面入手。豆豆虽然收获了下次遇到这件事该怎么做知识,但是这个案例做的还远远不够。因为豆豆心中还有恨,他还非常讨厌他的后桌。

 

一个恨别人的人是不可能快乐的教孩子大度包容,孩子得心甘情愿,不能带着委屈去包容。

 

回到家里我给他讲了他五岁时的故事,下面图片就是当时拍的。以下是我之前的记录:



五岁的豆豆和小伙伴在公园玩双杠,一个小男孩飞起一脚正踹在豆豆的鼻子上,豆豆叫了一声,眼泪在眼圈里打转。那个小男孩明明知道自己弄疼了豆豆,却没有表现出一丝歉意,继续开心地玩。我真想找那个男孩理论,让他给豆豆赔礼道歉。想一想还是忍住了,豆豆也没什么事,只是鼻子酸疼。豆豆离开了双杠,含着眼泪去爬旁边的猴子杠。我知道豆豆是想转移一下注意力,他觉得自己是小男子汉啦,他不想让妈妈和小伙伴看见他流泪了。没多久,豆豆从猴子杠下来了,又开心地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好像什么事儿也没发生过一样。

 

回家的路上,我问豆豆,“他把你鼻子踢疼了,你生气吗?”豆豆:“不生气啊。”“是因为他也是不小心踢到你的,所以你不怪他吗?”豆豆:“是啊,他不是故意的。”豆豆丝毫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如果不是我提起来,估计他早就把这个小插曲抛到脑后了。

 

我很佩服豆豆的大度,我小时候心态可没有这么阳光,我估计会和小伙伴打起来,我会很气愤,他凭什么把我弄疼了却不道歉!老人常说,小孩要厉害一点,才不会被欺负。我小时候就是属于不能被欺负,不能吃亏的人,如果谁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我就会耿耿于怀,生怕自己吃亏。我三十多岁才明白,原来吃亏是福。对别人的“伤害”念念不忘才是最吃亏的事情。我希望豆芽兄弟永远都保留憨厚的品性,永远都不要那么“精明”。

 

讲完之后,豆豆很为五岁的自己感到骄傲。我和豆豆说,其实你的痛苦还是因为自私。只想到自己不能受委屈,你有没有想过,因为你们两个人,影响了班里纪律,给老师添麻烦,影响了老师正常下班。

 

只有心胸宽广,豁达大度,多为别人着想,才不会总是觉得委屈,怨天尤人,才会更加幸福。

 

豆豆虽然认可要大度包容,但是对后桌还是无法释怀。非临床干预,不仅要学会诊断自己家孩子的心理,也要学会诊断他人。我和豆豆分析,其实一个二年级的小孩子并不是真的坏到什么程度,他只是不知道如何与人和睦相处的知识,所以频频和同学发生矛盾。同学不喜欢他,老师经常批评他,大量宝贵的时间都用来断官司,多可怜啊。

 

他缺少和人和睦相处的知识,是因为他的家长没有教给他这些知识,但是也不能怪家长,因为家长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也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这样的知识。你看他的妈妈也很上火,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们如果有能力要去帮助这些同学,如果暂时没有能力,起码要试着去理解和包容他人。这么一分析,豆豆终于释然了。

 

周末过后,周一放学,我问豆豆:“你和你后桌和好了吗?”豆豆说:“早就和好了,他向我借橡皮,我向他借尺子了呢。”“是你们和好开心啊,还是你讨厌他开心啊?”豆豆说:“当然和好开心呗。”

 

半个月后的一天,豆豆放学后很兴奋地对我说:“妈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天上体育课,我后桌又招欠,在后面直捅咕我,但是无论他怎么捅咕我,我就不回头,后来课代表发现告诉老师了,放学老师把他留下来了,没留我。”

 

三. 每一次困境都是提升孩子智慧的契机

 

几个星期前的周末,豆爸带着豆芽兄弟在小区玩,豆豆骑自行玩。小区里有很多大孩子,自行车骑得飞快,非常危险。豆爸让豆豆躲着点他们,豆豆躲到了一边,停在那里没有动,结果还是被一个男孩撞到了。豆豆什么事都没有,那个孩子却摔倒了,摔得不轻,疼哭了。

 

和男孩一起的一个女孩来找豆豆算账,“你把我们撞倒了,凭什么还不道歉?我还没找你赔医药费呢……”豆豆试图解释他没有动,是那个男孩撞的他。但是小女孩伶牙俐齿,不依不饶,都不给豆豆说话机会。后来还是豆爸出面说解释的,一伙人才嘟嘟囔囔地离开。

 

爸爸特意嘱咐豆豆,回到家别忘了问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更好。豆爸也有点生气,觉得那群大孩子太欺负人,如果不是他在场豆豆就得被欺负。我很欣慰地是,我老公认可我,知道我是元认知的咨询师,会更有办法。

 

我和豆豆说,其实谁对谁错并不重要,我们先要看自己是不是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虽然是那个男孩撞的你,但是摔倒的是他,我们第一时间需要去帮助他,把他扶起来,关心一下他。其实这时道歉也未尝不可:“不好意思,我没看见你过来,没来得及躲开你。”道歉并不丢人,勇于承担责任才是大丈夫。

 

如果我们该做的都做了,小女孩也就不会怒气冲冲找我们来要求我们道歉了。我告诉豆豆,不要害怕赔医药费,即使要赔医药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受伤的不是你,妈妈觉得很幸运了,妈妈愿意付医药费。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被“欺负”。被欺负不一定是坏事,也许是送给我们的一个成长大礼包。我们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事情的经过,安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补充好知识,等到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孩子能够淡定从容的去处理。

 

处理这种事情的原则是:保护好我们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动一家人的智慧,带着积极情绪去发散思维,让孩子踩着我们的肩膀去成长。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心态积极阳光,大度包容的人,孩子会受益终生。

 

金洪源教授说:“智慧、人格和道德是同一心理过程。”守善为智,不善良是智慧不够的表现,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会选择做一个好人。《道德经》里有一句话,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我希望的儿子们,拥有海一样的胸襟,无私地去热爱这个世界。


元认知干预技术是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及其带领的课题组,经历了30多年的努力研发的新一代本土化高效心理干预技术体系。


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官方出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67489709

    刘老师讲的实在是太精彩了,父母自身也要有这样的胸怀和格局才行

    元致心理 回复 @听友67489709: 言传身教!

  • 开心柠檬辫

    太喜欢刘野老师讲的啦!阳光善良大度!

    元致心理 回复 @开心柠檬辫: 嗯,得让刘野老师多多分享。

  • 依哲爱学习

    刘老师讲的真好,受益匪浅,值得多次聆听!

    元致心理 回复 @依哲爱学习: 欢迎您多听听,多分享哦!

  • 宋建秀

    这堂课值得多次收听

    元致心理 回复 @宋建秀: 欢迎您多听多分享哦!

  • 1578055qfeu

    可惜,我没有那么智慧,

    元致心理 回复 @1578055qfeu: 智慧源于知识,您可以的!

  • 依哲爱学习

    不善良是智慧不够的

    元致心理 回复 @依哲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