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哈佛岳晓东教授的心理学课,学点心理咨询,你也能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如果你喜欢本节目,请订阅、转发、评论,和更多喜欢心理学的朋友一起互动。
最好的咨询师就是你自己。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我是岳晓东。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你是否会因为浪费了时间而弹道内疚?又或是没能帮上朋友的忙,或者工作太忙不能陪伴家人而感到内疚?
内疚,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它会让你觉得,造成这些结果,都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直接归结为是自己的错,并责怪自己,使自己陷入内疚情绪中去。
我们说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做了错事,违背了社会公认的,或自己认同的道德规范,伤害了他人,那么内疚就形成了。
通常,内疚被认定为是一种有害的负性情绪,有研究发现,内疚与焦虑、抑郁、强迫等密切关联,所以我们应该加以消除。这一说法既对又不对,为什么呢?难道内疚情绪对我们还会有好处?
我们常说凡事都有个度。其实健康的内疚就像心灵的报警器,是人类“良心”的内核,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比如说,你因为忙于工作出差,忘记了结婚纪念日。那么感到内疚的你,肯定会做出积极的补偿行为,比如立马买礼物道歉,或者在下一个纪念日,提前做好准备,让爱人感受到你的用心。这样就避免内疚情绪的重复体验。
可以这么说,健康的内疚是道德的“晴雨表”,处在健康内疚中的人们往往有更高的社会道德标准,在职场上会更诚信,倾向于让自己成为团队中可靠的一员。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少做不道德的事情,倾向于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当然你想的也没错,过度的内疚的确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消极的影响,损害积极的自我评价。可能还会让自己长时间陷入沮丧、悔恨、郁闷、绝望中。除了这些情绪上的影响外,当人体验到强烈的内疚感,并迫切想要救赎时,可能会采取不恰当的、甚至是严重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减轻内心的负担。轻则放弃自己应得的权利,重则会放弃自己的前途,甚至生命。
这让我想起曾经的一个来访者芳芳,她因为对室友的自杀感到极度内疚,想要从学校退学。
在芳芳来见我前,周围的人都劝她把这件事忘了,千万不要因此放弃学业。可几个月过去了,芳芳还是感到:深深的内疚就像一张黑色的大网把自己罩着,啥也干不了。所以她决定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我首先引导芳芳宣泄出她的内疚情绪,把内心关于这件事的一切都说出来,用的方法呢便是空椅子法,这也是我前面有一讲提到过的。因为对于当事人来说,过去的伤心事,在尚未谈出来,说清楚之前,是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忘却”的。
在芳芳的倾诉中得知,室友出事前一天,想找芳芳聊天,恰好那天她自己身体不舒服,就给挡了回去。没想到隔天中午,室友服了安眠药,再也没有醒过来。这让芳芳非常的痛苦,觉得是自己的冷漠造成了室友的自杀,无法原谅自己。
说完这一切的芳芳,又开始了轻声的抽泣。
如果你也有一些内疚的情绪,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个你信任的人,或者专业的心理人士,把它都讲出来。当然你也可以去和你的宠物以及大自然倾诉,他们都是很好的倾听者。宣泄掉内疚情绪是走出内疚沼泽地的第一步。否则之后遇到类似的事件都会激活起你的内疚感。
在咨询室里,芳芳说完这一切,感觉内心稍微好受点。但还是觉得,如果当时能多陪陪室友,可能她就不会自杀了,自己就是个罪人。
这是因为深度内疚的人往往会对事情的后果大包大揽,在非理性的思维下,给自己贴上“坏人”的标签,从而远离了事情的真相。比如有人会因为自己的投资失误,产生一系列不可挽回的后果,从而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罪人。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来还原出事情的真相了,看到这个事的主客观原因,分清自己的责任边界。
当我们被内疚的情绪淹没时,就会看不见事件原本的模样,陷入自己非理性的执拗中。据此,我引导芳芳对事件进行剖析,清晰其中的关系,让芳芳逐渐回归理性思维。知道自己在这件事情中的责任,始于何处,又止于何地。
如果你处在内疚情绪之中,往往在心中会无数个假设,是不是自己当初做些什么,或者不做什么,结果就会不同了。就像芳芳觉得,只要她那天陪室友聊天,室友就不会死。我们要打破内疚情绪下,这种无依据的假设循环。
另外,我们不能否认,有些事情会超出我们的能力边界。比如,一开始你是为朋友好,才介绍给他这个对象,或者推荐他这个理财产品,但是这世间没有包办到底的幸福婚姻,也没有稳赚不赔的投资。在生活中,无限的把自己超人化,觉得自己应该是无所不能的,可能到头来即使耗尽了自己的能量,还是无法改变事情的发展。
在生活中,每当你产生了内疚的情绪时,你可以像我教芳芳那样,尝试扪心自问:这个事件中你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吗?如果你当初做了些什么,事情一定会朝着你预期结果发展吗?你真的可以决定他人的命运吗?
当一轮轮对自己发问后,极度内疚的迷雾将渐渐散去,我们便不再钻牛角尖了。
最终芳芳意识到,即使那天陪室友聊天,也未必能对她的学习有多大帮助,因为室友的学习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只有室友自己主观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才可能避免这个悲剧的发生。
走出迷雾后,我们可以停下脚步回头看看,从这件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芳芳告诉我,她今后会变得更加细心,善解人意,还有再遇到类似事件,知道该怎么从不同角度看待了。就像经历过一次投资失败的你,之后会更加小心谨慎。
最后,我们还一起制定了一个补偿计划,帮助芳芳真正地从过度内疚中走出来。其实,有过深深内疚的人,都会想要对过往的那件事做一些补偿,但大多数,已经失去了弥补的机会。那么不妨试试将它转移到一些实施难度较低的、替代性的活动中去。最终根据芳芳的兴趣及意愿,她加入了我们咨询中心的志愿者队伍。她觉得,这样可以帮助像室友那样,需要陪伴和支持的人,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发生。芳芳将对室友的过度内疚,最终升华成了积极的助人行为。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受,只有失去亲人的人才能真正体会,或许因为工作或者学业,难免抱憾老人在时没能尽孝道,于是便将这份心意关照在其他亲人身上,这正是从过度内疚到健康内疚转化的结果。
最后,本借的题目“哑了的三角琴”,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小说题目,它既表达了主人公对妻子的衰思,也表达了没有能践行诺言的愧疚。哀思中的愧疚,或愧疚中的哀思,正是人对自我的的不尽折磨。
最后来一起回顾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内疚这种情绪:第一是要将内疚情绪宣泄出来,倾诉内心的痛楚;第二是要通过扪心自问,来理顺事件的关系和边界;第三是要制定补偿计划,来巩固这个转化的效果。
人们只有说清楚,想明白,补偿过。才能从根本上甩掉内疚的包袱,撕掉紧紧裹在我们身上的这层黑布,让心灵恢复活力。
如果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请给我留言,写下你的感受和建议。谢谢你的收听,期待下一讲再会。
萍萍的故事让我禁不住泪流满面,感谢岳老师温暖的故事,疗愈了我心中的痛
🤜第一是要将内疚情绪宣泄出来,倾诉内心的痛楚; 🤜第二是要通过扪心自问,来理顺事件的关系和边界; 🤜第三是要制定补偿计划,来巩固这个转化的效果。
博士,执拗读niu四声
岳晓东心理工作室 回复 @茉莉爱美美: 感谢你的指正,也感谢你的收听和支持
有情绪时需要释放而不是讲道理
劝慰朋友是引导ta说出过去的伤心事,在未说清楚内心纠结的事情前,很难达到真正忘却。所以不要急着告诉朋友,向前看,一切都会好的,不要总想着过去什么的,应该让ta吐露心声,把过去的心结倾吐干净,这样才是真正帮到了ta。心理学是一门改变人心里状态,乐观人生,调整人际关系的学问。
有时候会因无法平衡学习,娱乐,与人际关系而感到内疚!
我经常内疚
岳老师,昨晚梦见您跟应老师了!
大乐Ai读书 回复 @sunshine_uzl: 想念老师了
老师你说我是那种总是会反思自己,哪句话说的不合适,让别人不高兴,难受自己又做错了什么。让我说话做事都很难受,不自由的感觉,害怕让别人不高兴。但又可怜自己,太敏感,都是小事不至于,是因为和父母长期的关系导致的。一直在这样的定式中,无法改变。也不知道哪样应该是真实快乐的自己。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
听友59841868 回复 @维尼熊10000: 我一模一样
岳老师,我是一个母亲,孩子17岁了,在学校她常常感觉很孤独,一个去食堂,一个人去寝室。她感觉很累,要怎样去帮助她才好呢?等您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