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学问贵在符合内在本性的实相

124.学问贵在符合内在本性的实相

00:00
15:42

这一集罗整庵指责阳明先生不用朱熹的《大学》版本,而奉行孔子《礼记》里的旧版本,因此背叛了朱子。阳明先生回信层层反驳说:“学岂有内外乎”,“学贵得之心”,“无乃重于背朱而轻于叛孔已乎”?那么到底背叛谁才应该受到质疑呢?阳明先生的选择依据是什么?因为是孔夫子说的所以必须按照旧本,还是因为旧本完全能印证内在本性的实相?一起来聆听张讲师娓娓道来。

1  如何验证一门学问是不是真学问?

2  对一个人而言【修身】就够了,为何还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答罗整庵少宰书》

(二)

来教谓某“《大学》古本之复,以人之为学但当求之于内,而程、朱‘格物’之说不免求之于外,遂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所补之传。”非敢然也。学岂有内外乎!《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朱子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在某则谓其本无脱误,悉从其旧而已矣。失在于过信孔子则有之,非故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传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且旧本之传数千载矣,今读其文词,既明白而可通,论其工夫,又易简而可入;亦何所按据而断其此段之必在于彼,彼段之必在于此,与此之如何而缺,彼之如何而补?而遂改正补缉之,无乃重于背朱而轻于叛孔已乎!

(三)

来教谓“如必以学不资于外求,但当反观、内省以为务,则‘正心诚意四字亦何不尽之有,何必于入门之际,便困以‘格物'一段工夫也?诚然、诚然!若语其要,则“修身”二字亦足矣!何必又言“正心”?“正心”二字亦足矣,何必又言“诚意”?“诚意”二字亦足矣,何必又言“致知”,又言“格物”?惟其工夫之详密,而要之只是一事,此所以为“精一”之学,此正不可不思者也。夫理无内外,性无内外,故学无内外。讲习、讨论,未尝非内也;反观、内省,未尝遗外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水心投资

    先生的回答条理清晰有力。

  • FB_BDDW9

    罗整庵,自己不明,不虚心求学,还自以为是

  • 南阳小胖墩

    正心修身

  • 一粒小虾米

    ❤读书还是读原本,朱熹大佬也会理解都还会理解有偏,只能当做辅助。可想而知英译过来的知识多不靠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太稀有,我学阳明就是想能锻炼出发自内心的信仰。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