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万燕:在生命的底层

【赏读】万燕:在生命的底层

00:00
24:52

1
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万燕,今天我们讲的是张爱玲的《小艾》。

《小艾》初载1951年11月4日至1952年1月24日上海《亦报》,张爱玲喜欢《亦报》,她曾说:“我到店里去买东西,看见店伙伏在柜台上看《亦报》,我马上觉得自己脸上泛起了微笑。又有一次去看医生,生了病去找医生,总是怀着沉重的心情的,但是我一眼瞥见医生的写字台上摊着一份《亦报》,立刻有一种人情味,使我微笑了。一张报纸编得好,远远看见它摊在桌上就觉得眉目清楚,醒目而又悦目。报纸是有时间性的,注定了只有一天的生命,所以它并不要求什么不朽之作,然而《亦报》在过去一年间却有许多文章是我看过一遍就永远不能忘怀的。譬如说十山先生写的有一篇关于一个乡村里的女人,被夫家虐待,她在村里区里县里和法院里转来转去,竟没有一个地方肯接受她的控诉,看了这篇文章,方才觉得「无告」这两个字的意义,真有一种入骨的悲哀。”1950年她曾有关于桑弧电影的影评《年画风格的太平春》发表在《亦报》上。

关于《小艾》,她是另外一种态度,1987年张爱玲写道:“我非常不喜欢〈小艾〉,友人说缺少故事性,说得很对。原来的故事是另一婢女(宠妾的)被奸污怀孕,被宠妾发现后毒打囚禁,生下孩子抚为己出,将她卖到妓院,不知所终。妾失宠后,儿子归五太太带大,但是他憎恨她,因为她对妾不记仇,还对她很好。五太太的婢女小艾比他小七八岁,同是苦闷郁结的青少年,她一度向他挑逗,但是两人也止于绕室追逐。”

这个会挑逗的“小艾”和现在呈现的“小艾”不一样。最初在《亦报》上发表的版本和收入全集的版本也不一样,张爱玲很不喜欢,也只能把它删改再次面世:

“前些日子有人将埋藏多年的旧作〈小艾〉发掘出来,分别在台港两地刊载,事先连我本人都不知情。这逆转了英文俗语的说法︰「押着马儿去河边,还要揿着牠喝水。」水的冷暖只有马儿自知。听说〈小艾〉在香港公开以单行本出版,用的不是原来笔名梁京,却理直气壮地擅用我的本名,其大胆当然比不上以我名字出版《笑声泪痕》的那位「张爱玲」。我一度就读于香港大学,后来因珍珠港事变没有完成学业;一九五二年重临香港,住了三年,都有记录可查。我实在不愿为了「正名」而大动干戈。出版社认为对〈小艾〉心怀叵测者颇不乏人,劝我不要再蹉跎下去,免得重蹈覆辙。事实上,我的确收到几位出版商寄来的预支版税和合约,只好原璧奉还,一则非常不喜欢这篇小说,更不喜欢以「小艾」名字单独出现;二则我的书一向归皇冠出版,多年来想必大家都知道。只怪我这一阵心不在「马」,好久没有在绿茵场上出现,以致别人认为有机可乘,其实仍是无稽之谈而已。”(《续集》前序)


《小艾》以辛亥革命后的席公馆为开篇背景,席五老爷席景藩专宠三姨太太忆妃,填房席五太太既像弃妇又像寡妇,小艾很小被卖到席家,做了席五太太的丫头,被席景藩强奸后,遭到忆妃毒打,小产落下毛病。这件事变成了她身心的创伤,席家佣人陶妈的儿子有根喜欢小艾,陶妈知道小艾的遭遇,非常反对。后来小艾和印刷厂工人冯金槐相爱,经过战乱等坎坷,金槐辗转飘零在香港、贵阳、重庆,这期间小艾把家留给金槐的家人,自己出去做佣人、跑单帮,艰难谋生,劳累和老病根使她彻底病倒。胜利后金槐终于回到上海,他们领养了一个女孩引弟,小艾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恨席家使她变成这样。

2
张爱玲知道小说写得不成功,但《小艾》的不成功并不是因为“缺乏故事性”,“阿小悲秋”也没有故事性,但写得很好。这篇小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她不能按照自己擅长的笔法表达故事,被迫主题先行,使她无法展开有韵味的叙述。

小艾命运的发展变化变成了截然对立的两截,变成了概念性的表现,先被卖到席家很可怜,“小艾这孩子本来是怎样一个性情,是也看不出来了,似乎只是阴沉而呆笨,家里有些什么人,渐渐的也就真的忘记了。仿佛被连根拔了起来,落到了这样一个地方,整个地觉得昏乱而迷惘……”被五老爷强奸后,遭姨太太毒打小产更悲惨。因为要和翻身得解放的幸福形成对比,前面公馆的描写也受到影响。

张爱玲在《写什么》里有几段重要的话:

“文人讨论今后的写作路径,在我看来是不能想象的自由——仿佛有充分的选择的余地似的。当然,文苑是广大的,游客买了票进去,在九曲桥上拍了照,再一窝蜂去参观动物园,说走就走,的确可羡慕。但是我认为文人该是园里的一棵树,天生在那里的,根深蒂固,越往上长,眼界越宽,看得更远。要往别处发展,也未尝不可以,风吹了种子,播送到远方,另生出一棵树,可是那到底是很艰难的事。”


“为什么常常要感到改变写作方向的需要呢?因为作者的手法常犯雷同的毛病,因此嫌重复。以不同的手法处理同样的题材既然办不到,只能以同样的手法适用于不同的题材上——然而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经验上不可避免的限制。有几个人能够像高尔基像石挥那样到处流浪,哪一行都混过?其实这一切的顾虑都是多余的吧?只要题材不太专门性,像恋爱结婚,生老病死,这一类颇为普遍的现象,都可以从无数各各不同的观点来写,一辈子也写不完。如果有一天说这样的题材已经没的可写了,那想必是作者本人没的可写了。即使找到了崭新的题材,照样的也能够写出滥调来。”


张爱玲曾说“像一切潮流一样,我永远是在外面的”,而面对时代潮流,张爱玲写《小艾》就面临着这两大难题:要改变写作方向,要另生出一棵树。

张爱玲曾说她不会写“无产阶级的故事”,《小艾》作为一个靠近无产阶级的故事,没写好,继续向着生命的底层探求,她找不到方向。小说最初发表的时候出现“吃人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史”,然后写到“小燕子穿花衣”,一个想象的高楼大厦盖起来。这些接近于普罗文学的词语,说明政治背景和历史背景,对于一个有固定风格的作家,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同时又带来一个问题,改变后的作家是否真的能在这个题材上写出好的东西。张爱玲一旦离开了自己苍凉的风格,艺术就达不到以前那种炉火纯青的地步。

后来收入《余韵》,结尾部分和一些表达全删改了。保留了类似“对于这吃人的社会却是多了一层认识”。

但无法改回张爱玲擅长的风格。《小艾》前部分是张爱玲一贯的女性压抑主题,这个女性压抑主题进入到了无产阶级的题材,没有把这个人物推到死亡或苍凉的收场,第一版《小艾》是一个喜剧的结尾(这种喜剧和她擅长的讽刺喜剧不一样),光明的尾巴,张爱玲是一个书写女性压抑主题的阐述者,她把有关女性的卑微沉默都力图写成承载着苍凉的文本,现在的文本意义改变了:小艾生活在旧社会的最底层,一直过着卑微的生活,没有自我没有尊严的生活,只有令人麻木的痛苦,然后她拥有了一份爱情,丈夫和新社会给了小艾一个全新的世界,心理上得到了极大慰藉。

第一版《小艾》生于悲剧而以喜剧收场,是为了表现一种新旧社会的对比。结尾写她到印刷厂去做女工了,虽然不是很富裕,“小艾自己也觉得可笑,踏出家里的一个阁楼,倒又走上一个阁楼。但是她知道她不会一辈子住在阁楼上的,也不会老在这局促的地方工作。新的设备完美的工厂就会建造起来。宽敞舒适的工人宿舍也会造起来,那美丽的远景其实也不很远了。她现在通过学习,把眼界也放大了,而且明白了许多事情。”

《小艾》比较符合当时的尺度,要手术摘掉子宫的小艾居然怀孕了。小说写道,“小艾现在折纸也是个熟手了,不过这一向特别觉得吃力些,折起来不大顺手,因为她坐得离桌子比较远。因为——引弟引来的弟弟已经在途中,就快要到了”。

“不知道是弟弟还是妹妹。小艾有时候想着,现在什么事情都变得这样快,将来他长大的时候,不知道是怎样一个幸福的世界,要是听见他母亲从前悲惨的遭遇,简直不大能想象了吧?”

修改后的《小艾》是开放性的结局,后半部分把她的身体病根、金槐的分离和谋生的艰难作为描写重点。小艾的身体是致命的伤害,她在十几岁遭遇的强奸和流产惨剧,是席景藩、忆妃和五太太合力强加给她的,带给她身心上的伤害都非常大,她就这样完全靠自己的生命力,一点点挺过来。但是这个惨剧成为她恨席家的心结,也成为她和金槐爱情的遗憾。

小说中的小艾和金槐相爱,会被人看作是“无产阶级的恋爱”,爱情是张爱玲擅长的题材,这些地方相对整篇小说写得好些。比如说,金槐当时是在印刷厂里面打工做短工的,他住的地方也是很简陋的,但他每天夏天就坐在阳台上,因为那里面没有灯,光线也很暗,他就坐在阳台上看书。小艾因为她要到外头洗衣服或者干什么,有时候在后门,因为下人都在后门这个位置,就是在石库门后门这个位置活动,所以她在后门这里能够看到他隔壁那边坐在阳台上面看书的情景。

在这里面还穿插了一个故事情节,就是老妈子陶妈的儿子有根很喜欢小艾,他非小艾不娶,但陶妈是跟着五太太的,所以她知道小艾的惨遇,觉得绝对不能让儿子娶这样的女人,甚至在她们看来认为是小艾当时诱惑了老爷,是不正经的,带妖气的。为了躲有根,小艾就更加往外面跑,就是这样的小说情节发展触动了她的爱情故事的发展。写到小艾看到这个俊秀的青年,在阳台上看书,但是看衣服,也不是学生的样子,是打工的那种,他怎么也在那看书,她就觉得应该是个有志气、有作为的人,那么她心里其实慢慢就开始喜欢上他了。包括那个有一次她家的猫丢了,因为五太太养了很多猫,最后困难了以后,就留下一只猫叫“雪里拖枪”,(张爱玲的小说有不少地方写到猫,比如《创世纪》和《等》)。那只猫跑掉了找不着,有一天金槐就敲她的门,是跑到他们那去了所以送回来,这样他们俩就有了第一次这样能对话的机会。他们俩其实都互相喜欢了,但是又彼此都不能表白,彼此心里都有对方。

因为金槐的表弟结婚,同住的金槐消失了一个多月,小艾去送猫,才知他搬走了,这一个多月的彼此想念成为推动两人感情的动力。

有一天,小艾在家里门口扇炉子,听到咳嗽的声音,一看是冯金槐站在那里,两人都很开心,在谈话当中才知道,这几个月当中金槐找过她很多次,都没有遇到过她,他说,你没有出来,我来过好几次了,其实以前小艾是到后门偷偷的看到金槐在阳台上看书,才找理由出来碰见。

小艾和金槐的爱情是张爱玲的暖笔,虽然到后面也有金槐的家人跟小艾之间的矛盾,但是,这种爱情和婚姻是确定可靠的,得知景藩这个人物死了,压抑的石头给搬掉了,小艾是很开心的,在这种开心的情况下,她把自己当年受到过这种身体上的伤害告诉了冯金槐,冯金槐也一点都没有歧视或者瞧不起她,甚至觉得,如果那个时候在他身边,他要杀死景藩。描写金槐和小艾的感情,张爱玲没有从前冷漠和调侃的色调。

好,今天的赏读就到这里,下次我们讲张爱玲具有黑色幽默的《五四遗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89817smsc

    只有我觉得 小艾 很不错吗?从头听到尾,很喜欢这个故事!

    张亚鹤 回复 @1889817smsc: 小艾是我觉得张爱玲笔下的唯一爱情

  • 真_3g

    听得很难过啊,生活就是有这么多遗憾,不顺利,很多恨。

  • 闲临牗

    唉政治正确确实索然无味

  • 荷衣雪影

    我觉得改得很成功啊,有张爱玲苍凉的味道

    珍惜生命_sb 回复 @荷衣雪影: 我也觉得改版不错呀!

  • 13522427lwi

    小艾看来不是张爱玲擅长的阶层,前半部分还是挺连贯吸引人的,后面拖的有点长有点散,而且小艾一生的性格变化也不是很清晰。

  • 津竹_ac

    很感人!听張愛玲寫的故事,還是頭一回這么難過,小艾的悲慘身世和遭遇令人一掬同情淚!

  • 桅_dw

    还好小艾嫁给了爱情,还是幸运的。当时好怕五太太不让她嫁。

    lulu刘小露 回复 @桅_dw: 是呀,担惊受怕地听了好久,就怕 她又被人拦住,后来又怕金槐出事……提心吊胆,饭都快吃不下去了。

  • jiaobaochen

    张爱玲出身决定不易了解底层人物

  • 段炼粉丝

    觉得很好啊,听到现在觉得小艾最好听😄😄

  • 大钰儿主播

    我挺喜欢小艾这部小说,虽然都说失败,可是我感觉每个角色都挺丰满的,挺有画面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