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白先勇细说红楼:再多的情,都归于寂灭

9 白先勇细说红楼:再多的情,都归于寂灭

00:00
30:12

好,回过来了,我们的camera(镜头)到这边,写的这个宝玉跟宝钗这个婚事,写过来了完成了。一直到宝玉知道黛玉死为止,这整个交代了,这个也写的很好,合情合理。完了镜头又一转,又回到潇湘馆去了,那就是最后那一点,我们来看这个:“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 黛玉白日已昏晕过去,却心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把个李纨和紫鹃哭的死去活来。到了晚间,黛玉又缓过来了,微微睁开眼睛,似要有要水要汤的光景。此时雪雁已去,只有紫鹃和李纨在旁。”

 

“紫鹃便端了一盏桂圆汤和梨汁,给她最后补那么一点,用小银羹灌了两三羹。 黛玉闭着眼睛养了一会神,觉得心里似明似暗。”这个时候所谓的回光返照,人死之前,有这么一刻,是比较清楚的时候。

 

李纨看到,晓得黛玉回光反照了,还有一阵子她才死,所以她就回到她自己的稻香村去,理理事情再来。这个时候呢,作者故意让李纨也离开,这个时候只剩了紫鹃跟黛玉,所以她最心中的话交代的时候,最后的遗言交代给紫鹃听。

 

你看她讲得,这个是很叫人伤心的一段话,你看这里——“这里黛玉睁眼一看,只有紫鹃和奶妈并几个小丫头在那里,便一手攥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服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

 

她跟紫鹃的感情很好的,紫鹃也赤胆忠心地来服侍这个林姑娘。“‘不想我……’”没想到我不争气要走了,“说着,又喘了一会,闭了眼歇着。紫鹃见她攥着不肯松手,自己也不敢挪动,看她的光景比早天好些,只当还可以回转,听了这话,又寒了半截。半天,黛玉又说道:‘妹妹,’”——叫她妹妹,这个很有趣的,下面一句话跟这个有关系,“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我这里并没有亲人”,这一句话讲完了她心中的怨,她没有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通通不必讲。“妹妹”——你才是我妹妹,人是这样子的,然后最后死的那刻,可能最后伺候的那个人,世界上只有这么一个人在旁边,是她最亲的这么一人,其他的人都不算数了。而且呢,“我身子是干净的”,这里是肮脏的,这个地方,千万不要把我埋在这里。“送我回去”——我不要在,我的身子也不要在这里,我这里没有亲人。黛玉讲绝了,讲到底了!

 

“说到这里又闭了眼不言语了。那手却渐渐紧了,喘成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促疾的很了。”黛玉有一句诗大家记得吗?在她的《葬花吟》里面,《葬花吟》里面讲那些落花,她要葬那些落花,不让那些落花污染到,所以她把它葬起来,让它很干净,她说“质本洁来还洁去”,本来我是干净的、纯洁的,讲花也讲她自己。“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我不要让这些花最后到那个泥淖里边被污染。

 

她那个诗是那么写,也就是她现在说的,现在贾府、大观园给她看来是一沼泥淖,她被这些人欺负了,她那样的——简直宗教式的那么高洁的感情被奚落了,所以她说我这里并没亲人,送我回去,我的身体是干干净净的。

 

这就是林黛玉——“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是我们的林姑娘,也就是她让人尊敬的地方,她最后维持了她自己的dignity,她的尊严。死了,也不葬在这里,我走,我离开你们。黛玉要紫鹃留下她的遗言,要送她回去,要葬在她自己的苏州,她的老家。

 

黛玉从苏州到贾府这边来,事实上你看,这么久这么些年,她在贾府里头一直她不认为是安心之所,她总觉得她是一个outsider(局外人),她没有觉得她是贾府的一部分,老是这么觉得。事实上她的疑虑也是对的,别忘了她是个外孙女,不是贾姓的这一家,她姓林,所以她也不属于宗法社会中真正的主干的——她之所以在贾府中有地位,那就是贾母对她一时的爱宠。当贾母要有所抉择的时候,要选媳妇的时候,那么贾母对她的爱宠那就有偏差了。到底宝玉是孙子,孙子的婚礼最要紧。

 

那个时候你知道,中国人的那种大家族,婚礼是不得了的一件事,对整个家族来说最重要的一种仪式。所以在贾府里面,这一次因为宝玉生病,已经算是草草了事,但即使这样子,它的分量来说,对(老太太)讲呢还是最重要的。所以她讲了“我这里并没亲人”,她讲的也是心里话,也是她的最后的“怨”在这里边。

 

我再提醒大家,她不是做了个噩梦吗?噩梦里边大家那些贾府,贾母、王夫人、凤姐她们,都遗弃她了,现在这个噩梦是成真了,觉得是被贾府的人遗弃了。事实也是如此,只剩下一个寡妇李纨来看她一下,最后才是探春,其他人都不来了,因为那边在成大礼了。所以在这个强烈的对比下,的确她“没有亲人”,(所以)要送我回去,我干净的。

 

紫鹃看黛玉恐怕马上要断气了,就赶快请李纨来,这时候还有一个人来了,也很合适,探春来了。探春这个女孩子大家都知道,也是非常明理、很有正义感、很懂事的一个女孩子,这时候她来看黛玉,也很合适,她也是真心的。

 

你看她过来,“紫鹃见了,忙悄悄的说道:‘三姑娘,瞧瞧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下。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还没讲完,断气了。”

 

当然就是,她最后怨的是宝玉——那样的情,你怎么可以糟蹋掉。她当然不知道,宝玉是被唬弄去成婚的,也以为、误以为宝玉也最后放弃她了,那么当然她那一腔的怨恨,随着宝玉现在——你怎么可以?我对你那份的情,过去的这种山盟海誓,怎么可以一旦没有了?满怀着怨,走了。

 

“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探春李纨叫人乱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黛玉断气了。

 

下面这一段写得好,黛玉死了以后非常凄凉,短短的一段,你看这里啊:“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紫鹃等都大哭起来。李纨探春想她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也便伤心痛哭。因潇湘馆离新房子甚远,所以那边并没听见。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了。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这时候的写景,淡淡的几句,那边隐隐地听到好像有音乐,那音乐就是这边薛宝钗跟贾宝玉成婚了,远远地传来。看看,几句话,“竹梢风动”,别忘了这是潇湘馆嘛!有很多湘竹。竹梢风动,记得吗有一次宝玉到潇湘馆的时候,看到潇湘馆的那个竹子很茂盛呢,凤尾细细,像那个凤的尾巴,声音好像龙的声音一样。


这是夸大的讲,其实就是说那个竹子“呜——”这么响。那个时候的响跟现在响不一样,这时候响,你看“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这个时候的声音,竹子在响的声音让探春、李纨听的时候,是一股凄凉之音。那边是成婚的音乐,这边是死亡以后留下来的凄凉冷淡的场景。

 

这两边用对称的手法,写得fully dramatized,完全戏剧化。我觉得黛玉之死写得很精彩,把这条线撑起来了。大家想想看,这一回如果给一个手低一点的一个作家写,写得很夸大,譬如说黛玉死了噢怎么样,当然就差掉了;或者写得不够,这个也出不来,我觉得曹雪芹用一些侧面的人物、用一些侧面的场景,用这么几句非常到位的对话讲,把这一幕把它点出来,也把黛玉的个性写出来。到最后的时候,黛玉她的个性其实有她非常刚烈、非常决绝的一面,把这个时候给她写出来,把林黛玉整个这个人物,最后给她一个conclusion,最后一个总结,这一个写得非常好。

 

当然黛玉死了吗?成婚那一天就死掉了,王熙凤最后来看了,哎呀。怎么评王熙凤呢?王熙凤她就是,在这个贾府里面,她要执事,她要做事的一个人。贾母选定了宝钗,她唯一的任务就是把这场婚姻弄好、弄成功,所以不管她施了什么计,在逻辑上她也很合理,不这样做的话,这个婚事成不了。她当然这样做也觉得对不起黛玉,但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她们也就这么选择了。

 

你看看这个,然后呢王熙凤知道了,她自己到园子里面来。你看看他讲的:“到了潇湘馆内,也不免哭了一场。”她也哭了一场,但是“不免哭了一场”这个,也是哭了的,对她来讲,她和黛玉之间的那种感情到什么地步?当然没有很深的感情,不过呢她讲说,哎呀,这就是王熙凤,这个话讲得很对,讲那个李纨跟探春安慰:“你们俩做得很好,还是你们两个人可怜她些。”

 

她说:“我那边还要去打招呼,那个冤家,那边还麻烦得很,还累赘得很,我不去回老太太也不行,回了又怕老太太一下子受不了。”去了,缓缓地,她就跟贾母讲,贾母王夫人听得都唬了一大跳。贾母眼泪交流说道:“是我弄坏了她了。但只是这个丫头也忒傻气!”讲了话,贾母哭起来了,她的泪、她的难过也是真的。可是呢,虽然是真的呢,她说:“便要到园里去哭他一场,又惦记着宝玉,两头难顾。”

 

不错,外孙女儿死了,当然很难过,但是这个孙子他又疯疯傻傻的,也很紧急,顾哪一头呢?你看她的想法,他讲了:“她们都劝老太太身子要紧,只好叫王夫人代她去吧。她就说了:‘你替我告诉他的阴灵,告诉黛玉听:并不是我忍心不来送你,只是有个亲疏。’”讲真话了,有个亲疏。“你是我的外孙女儿,是亲的了,但若与宝玉比起来,可是宝玉比你更亲。”讲了心里话了!她说:“‘如果他有什么不好,我怎么见他父亲呢。’说着,又哭起来了。”

 

所以我想《红楼梦》它就是好在这种地方的,你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有他的道理,你从哪一个人的角度来看,都有他讲得出一番道理来。《红楼梦》的悲剧,它不是说哪一个坏人哪一个好人,它是人生必然的这么一个情况之下,必然发生的这些事情,合情合理的中国式、《红楼梦》式的悲剧。跟那个希腊悲剧完全不一样,希腊悲剧讲的是天神震怒、人神冲突,好多乱伦在里头,得罪了天神这种。《红楼梦》不是的,《红楼梦》的是这样子,到最后了大家都知道,原来人生是,从佛家看来的话,人生是镜花水月、红楼一梦,一切都是一个空字。再多的繁荣,再多的情,到最后都归于寂灭。

 

那我们来看看这个啦,大家都知道黛玉死了,各人有各人的反应,宝钗也知道了,贾母告诉她听了。宝钗问到说:“林妹妹病了,不知道她好了些没有?”贾母就告诉她说,唉,她的眼泪下来了:“‘我的儿,我告诉你,你可别告诉宝玉。都是因你林妹妹,才叫你受了多少委屈。’她讲,就是在你结婚那天没了。”

 

宝钗的反应你看看:“宝钗把脸飞红了,不好意思了。她想到黛玉之死,又不免落下泪来。”宝钗忍辱负重,可以这么讲,装得黛玉就这么成了婚了,她这个人在节骨眼儿上,什么都可以忍得下去的。按她的理性的讲,这个婚是不得不成的,上面选定了,下面也定了,她自己嫁给宝玉她是愿意的,不是不愿意,如果嫁给一个莫名其妙的像是薛蟠那样的人的话,当然是勉为其难的。可是她不是的,她喜欢宝玉的,她爱宝玉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她为了宝玉,为了婚事做了些牺牲,她愿意的。虽委屈,忍辱负重。

 

至于宝玉一听呢,那当然不得了了,黛玉死了,一定要到潇湘馆去大哭一场。这一次,贾母王夫人她们都去了,但是宝玉,这个时候就别忘了,他们一起去的,宝玉再伤心,再怎么跟黛玉两个人之间的这种的,这么多人在旁边,他的怎么哭,怎么样的,都不能尽情。

 

所以作者写得好就在这个地方,他这段给他哭了一阵,你看他写到这里了:“宝玉一到,想起未病之先来到这里,今日屋在人亡,不禁嚎啕大哭。想起从前何等亲密,今日死别,更加伤感。众人原恐宝玉病后过哀,都来劝解,宝玉已经哭得死去活来,大家搀扶歇息。其馀随来的,如宝钗,俱极痛哭。独是宝玉必要叫紫鹃来见,问明姑娘临死有何话说。


紫鹃本来深恨宝玉,见如此,心里已回过来些,又见贾母王夫人都在这里,不敢洒落宝玉,便将林姑娘怎么复病,怎么烧毁帕子,焚化诗稿,并将临死说的话,一一的都告诉了。宝玉又哭得气噎喉干。探春趁便又将黛玉临终嘱咐带柩回南的话也说了一遍。贾母王夫人又哭起来。多亏凤姐能言劝慰,略略止些,便请贾母等回去。宝玉那里肯舍,无奈贾母逼着,只得勉强回房。”

 

这个地方写的时候,应该是最哀伤的时候,但是这么多人一起在哭,贾母、王夫人、宝钗,没办法让宝玉表现出他个人的那种,这是他必然不可能一个人来的,他要来这个哭灵的话,一定是贾母和王夫人一起来了的。曹雪芹在写的时候,你看他虽然讲痛哭啊什么,哭得死去活来,也是泛泛几笔,他要留到后来。

 

留到后来的的那一回,第一百零八回的时候,“强欢笑蘅芜庆生辰,死缠绵潇湘闻鬼哭”。这个时候哭完一场,到了那一回的时候,宝玉无意间——不是无意间,有意的时候才一个人跑出来了,他就又到大观园里边去,故意到那个潇湘馆去,他就听到里面有人哭,好像是黛玉,可能是他的幻觉。听到那种黛玉的声音,那个时候,宝玉一边叫一边痛哭,那才叫heartbreaking(心碎),这时候才写得叫人伤心,宝玉伤心在那个地方。宝玉那个时候哭的时候,叫了几声“林妹妹”,那时才叫人痛心。他一个人到潇湘馆,有分寸有层次地——如果这个时候贾母王夫人大家都“啊——”在哭,宝钗也在哭,于是宝玉怎么能够表现他最哀痛的这种情呢?

 

总是一个人的时候,才能够对他的私情——对那个黛玉——讲一些私心话嘛。所以要等到一百零八回再写一次,他都有层次的,有一个整个的scheme,有个整个的计划的,这是小说的铺陈。《红楼梦》是这样的,它的伏笔伏得最好,它这伏到后面,又来了。

 

黛玉死了,我们这本书的大高潮过了。我们来做个结论讲这个,我们回到它这个第五回的时候,第五回他不是到太虚幻境了吗?后来有《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以前讲过,等于是对金陵十二钗的挽歌,也是对这个整个《红楼梦》的一首首的挽歌,也是对人生的一首挽歌。

 

那我们先看这个,这个《终身误》这首,“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就是讲的那个,宝玉、黛玉、宝钗三个人的关系命运,虽然是金玉良缘,宝玉心中最恋的还是木石前盟。木石前盟讲什么呢?就是一个是绛珠仙草,一个是神瑛侍者,木就是这个植物,讲这个绛珠仙草,石头就是神瑛侍者,他们在这个三生河畔,他们两个人,前世的盟言。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虽然对的是宝钗,“雪”嘛就是那个“薛”,还“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还是忘不了黛玉。“美中不足今方信”,人生的美中不足现在信了。“纵然是齐眉举案”,虽然他跟宝钗两个人是一段美满姻缘,表面上举案齐眉——这个是梁鸿、孟光的典故了,两个人、夫妇间举案齐眉,举那个杯子到这么高,表示两个人很尊敬,一副相敬如宾——他跟宝钗两个人都是相敬如宾,可是呢?“到底意难平”,心中还是耿耿于怀。

 

第二首《枉凝眉》,讲的是这个宝玉跟黛玉之间的两个人的缘分。“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这个是绛珠仙草、这个是神瑛侍者。“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如果没有奇缘,怎么偏偏又遇他呢?如果有奇缘,怎么又是最后一场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镜花水月嘛,他们两个那一段的情。“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这个是哀悼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就是以泪还情,泪尽就人亡了,这眼泪哪流得那么多!

 

这就是他们两个在第五回的时候,那两首挽歌,哀挽宝黛之间,宝玉跟黛玉之间的美中不足,水中月、镜中花,他们两个人的爱情。

 

好我们又往下走,第九十九回“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有意思,你看这个小说怎么写的,前面那样的是惊涛骇浪的,焚稿断痴情,这种的笔法使的。嗳!翻过来到了第二回时候,荡开了写得非常琐碎、非常写实的事情。我想这也是他的strategy(策略),那边已经那么强那么强了,你怎么要让人家透一口气,他不能说下面马上哗啦哗啦好多后面事情来。哎,中间插一个贾政去做官,事实上也是真的,这个贾政,讲他这个政老爷温良恭俭让,他是非常迂腐,不适合官场那种奸险。一方面也就是衬托了贾政个人的廉洁、个人的操守,一方面也讲了暗底下乾隆时代的官场的腐败,这个是非常非常写实的这么一回出来了。

 

第九十九回一开始的时候,讲什么呢?讲那个贾母跟薛姨妈跟那个凤姐她们呢,就提起宝钗、提起黛玉,提起她们的事情来了。上一回的最后,他说“贾母总觉得很过意不去,觉得宝钗受了委屈。她说:‘我看宝丫头也不是多心的人,比不的我那外孙女儿。’”她还要讲一句:“所以她不得长寿。”黛玉那么小心眼,的确不是个长寿的。好啊凤姐进来了,就笑着说:“哎呀老太太,姑妈,你们在想什么。”(薛姨妈)就说:“正在想你林妹妹呢。”凤姐说:“我跟你说个笑话吧。”

 

凤姐的其中的她的一个任务,就是要逗老太太开心,老太太一不高兴的时候,她就想办法逗老太太开心。你看我们讲,林黛玉刚死,这一边又说的说笑的笑,那些老太太们还是business as usual(生活照旧),还是过照常的生活。人生的残酷就在这里啊,死掉的人就死掉了,活着的人也就过着过着就过去了。

 

我想这个林黛玉死了,她们这几个老太太还是有说有笑的这里,说的什么呢——“大家看看,我就讲个笑话给你听,”什么笑话呢?“凤姐拿手比着道:‘一个这么坐着,一个这么站着。一个这么扭过去,一个这么转过来。一个又……’说到这里,贾母已经大笑起来,说道:‘你好生说罢,倒不是他们两口儿,你倒把人怄的受不得了。’”她在学什么?学宝玉跟宝钗两个人啰!不是吗?宝玉略把对黛玉的心挪到宝钗身上去了,他们两个人,客观地来讲,娶了这么一个媳妇,也是很幸运的一个事,也是个好媳妇。宝玉内心中虽然挂着林妹妹,但是宝玉本来是个很温柔,尤其对女孩子很体贴的一个人,他也很怕伤宝钗的心,未免要对宝钗有一些柔情在她身上去。

 

王熙凤就学他们两个人,“薛姨妈也笑道:‘你往下直说罢,不必比了。’凤姐讲:‘刚才我到宝兄弟屋里,我听见好几个人笑。我只道是谁,巴着窗户眼儿一瞧,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宝兄弟站在地下。宝兄弟拉着宝妹妹的袖子,口口声声只叫:‘宝姐姐,你为什么不会说话了?你这么说一句,我的病包管全好。’听起来也是宝玉的口吻。宝妹妹却扭着头只管躲,宝兄弟却作了一个揖,上前又拉宝妹妹的衣裳。宝妹妹急得一扯,宝兄弟自然病后是脚软的,索性一栽,栽在宝妹妹身上了。宝妹妹急得红了脸,说道:‘你越发比先不尊重了。’说到这里,贾母跟薛姨妈都笑起来了。凤姐又道:‘宝兄弟站起来又笑着说:‘亏了这一栽,好不容易栽出你的话来了。’”

 

两个人新婚燕尔,我想这也是宝玉跟宝钗在一起可能的场景。好玩的是下面这一句,薛姨妈这个老太太,她也不是省油的灯,也很会刺人的。你看下面——

 

“薛姨妈笑道:‘这是宝丫头古怪。这有什么的,既作了两口儿,说说笑笑的怕什么。他没见琏二哥和你。’”(意思是)她应该学学你跟贾琏两个人,你们两人调情,他们两个真是,向你学学就好了。这下子凤姐红了脸,凤姐这下子吃了瘪,讲她——“这是怎么说,我饶说笑话给姑妈解闷儿,姑妈反倒拿我打起卦来了。”我来讲笑话给你,反而给你讲了一顿。

 

这里面就讲了,慢慢的,宝玉爱黛玉的心也挪一点到宝钗身上去了,两个人也就成了夫妇嘛!但这并不表示宝玉就安于他的这个婚姻,要不然他最后不会出家。其实他是慢慢地看破,他现在还有点糊涂,后来最后的时候,他再回到太虚幻境里边,懂了——第一次进去的时候那些人的命运他不懂,看了之后也不懂——这次他懂了,哇,原来人生,一切都前定了,原来人生的命运是这样子的。他懂了以后,他突然悟了,那种的醒悟。所以最后他出家的时候,一切都是前定的。不是刚刚那个木石前盟嘛,他跟黛玉的那段缘原来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想啊,这些还是只是,表面的宝玉好像跟现实妥协了,其实没有。其实等他再一次醒悟的时候,他才真正悟道,当然黛玉之死是他最后的一个大的刺激。



 

注:

“白先勇:一个人的文艺复兴”系列节目由看理想授权方所文化FM发布。

欢迎对全本感兴趣的听众,移至看理想APP收听。

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750762ikun

    108回不是高鄂续写的吗?怎么说曹雪芹写的呢

    方所文化 回复 @1750762ikun: 白先生这样认为呢

  • 然_2c7

    有一点说明,白先生并不懂得希腊悲剧,不能妄加这样对比

  • 听友86119844

    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曹雪芹写得好,白先勇先生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