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宝玉再回到太虚幻境的时候,他懂了,他悟了,这就麻烦了。他回去了,远远看那个牌坊,好像以前来过。都记得吗,太虚幻境不是有个牌坊吗开始的时候?这一次不同一点,这一次那些鸳鸯、晴雯、尤三姐都死掉了,都归于太虚幻境去了,所以他看的是她们的魂。或者说她们都变成仙子了,回到太虚幻境报案去了,归档了,晴雯好像说她是芙蓉仙子等。
不管怎么样,黛玉也回去了,黛玉也走了。那个宝玉呢,他看着哎,好像是鸳鸯,哎好像是这个,又像尤三姐又像是这个,这些人都出来了。那你看了,看到这个大牌坊啦这种东西,我们对应着第五回来看,它这个太虚幻境的对联也会改的,他的心境也不一样了。宝玉这个时候已经历劫历得差不多最后了,我说宝玉也是等于,好像那个唐玄奘一样,要历九九八十一劫,才能够修成正果,宝玉这时候也历了好多劫了你看看,“生关死劫谁能躲”。
我们看着宝玉他丢了玉以后,说不出的有种哀伤悲凉,从前宝玉非常天真的对不对?这是个天真未琢,不知忧愁,什么都不知道的,这么一个无忧无虑的这么一个人——怡红公子。这个时候不是了,他历经生关死劫,都历过了,他是已经是历尽沧桑了,那种沧桑感已经有了的。
所以他看到的这个时候,这副对联对照起来,这一幅就是“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前因后果、过去未来,我们谁也不知道。“莫谓智贤能打破”,不管你多么聪明,你也未必能够彻悟。前因后果更是,“须知亲近不相逢”,不一定你最爱的人能跟你永远在一起。
宝玉当然知道了,那进去了,看那牌坊,上面写的什么,“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这些话在点醒他。这时候宝玉已经有灵机,他知道了,懂了的,这些东西都通通懂了的。他就进去了,哎,他就看着这个牌坊说,他记得好像这地方来过,他进去以后,这里头好多大橱窗,好多柜子、好多册子在里头。他记得从前这地方来过,他就翻,一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大家记得吗?他在第五回的时候就翻开了,他看了自己,那些都是些判诗,他以前看不懂的,讲什么东西他不懂,这次懂了。
懂了就看看它这里边,什么这个“玉带林中挂”,你看看它有一句话,“玉带林中挂”讲的好像是林妹妹的事情,“玉带林中挂”下一句呢,看的是什么呢?“金簪雪里埋”,大家记得吗?“怎么又是她”,他那个“她”字是指——我告诉你用得好,他不说这个是宝钗,那个是林妹妹,这个是“她”,这个“她”字有点敌意的。
他不是讲吗,“宝姐姐怎么抢了林妹妹的位子去了”,有没有,跟他结婚的时候?他应该说“这个是宝姐姐”。如果他讲“宝姐姐”,跟这个“她”的味道又不一样了。所以曹雪芹用字你们真是要细细读,每一个字他用的是不一样的,轻重不一样,含义不一样。你看,哦那是“林妹妹”,“林妹妹”这三个字他叫起来就不一样。我们讲“林妹妹”有点好玩的,宝玉叫“林妹妹”是满腔的柔情,满腔的东西在那里面,都是在“林妹妹”这三个字的。
这是林妹妹,怎么她在这边了?后来再往下看,怎么又有“怜”又有“叹”字,这种不是很好,慢慢直到——他再往下看,你记得吗,唉,元春的来了。元春的不是上面有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记得吗?我跟你说庚辰本那个改了,弄了个怪字(兕),是犀牛,不是虎兔了。“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年兔年碰着的时候,元春死了。好,这一看他晓得了,这是元春姐姐。
再往下看,看了《金陵又副册》,看了什么东西呢?“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讲的谁啊,袭人嘛!在某方面来讲,他跟黛玉的感情,我说过它是一种仙缘,两个人是心灵之交,是神瑛侍者跟绛珠仙草的一段神话故事、爱情神话。他跟袭人之间的感情就是世俗一般了,袭人既是他的——扮演他的妈妈,那么疼他、照顾他,又扮演他姐姐、又扮演他的妾、又扮演他的奴婢。所以袭人在宝玉的生命中,是所有女性的角色都在她身上,世俗的女性角色在她身上。所以他跟她有种很亲密的关系,最后我在讲袭人跟蒋玉菡结婚那个婚姻的时候,他的俗缘在袭人身上最重,看到这里他痛哭起来,懂了“公子无缘”。他先前都不懂,懂了以后——我们在讲到这个地方,我们翻过来到第五回去。
第五回,庚辰本的那个回目它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程乙本是这个“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我喜欢下面这个,下面这个一下子点题,两个主要的主角在里头这一回,第一是贾宝玉,第二是那个警幻仙姑,讲得清清楚楚,点题重出来了。“指迷十二钗”,我觉得这更重要“神游太虚境”,讲了他到太虚幻境去。那么“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这个很要紧,“红楼梦”这三个字就很要紧的,这是第一次出现,在书里头。
它不是讲十二曲吗,我们来看这个,看看这个宝玉第五回的时候,他那时候还年纪很小的时候,他就去神游太虚幻境了。他第一次到了太虚幻境他看到石牌门,写的上面“太虚幻境”四个大字那个牌子,而且做什么呢?上面“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他现在这里,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这四个字其实是整本书的关键词,在某种意义上面讲起来,《红楼梦》的世界就是“孽海情天”。《红楼梦》里边的情,远远要高于一般我们了解的世俗之情,不管是男女之情跟父子之情这些。它那个“情”我跟大家好像也谈论过,我想对那个“情”,《红楼梦》之最复杂、最多层次的这么一个主题就在“情”,那个“情”字,可以说是整个宇宙的源动力。
“孽”字是我们的佛家讲的,“孽”字是你前面的孽缘,你的缘、你的孽——你的因果这些东西集起来的。所以我们在整个这个世界上,佛家看起来我们是一片孽海,我们在这个孽海里边浮沉。
“情天”,这个多大,你看那个“情”是宇宙性的那个“情”字,在《红楼梦》的世界里边来,它是宇宙性的。怎么不是宇宙性的?本来就是个神话,它是神瑛侍者跟绛珠仙草的一段爱情神话,他们到了其实至高无上的了。多大啊,像海那么大,像天那么大,是宇宙性的。我们这整个《红楼梦》的宇宙,这个红楼世界,“孽海情天”四个字就概括了,那里面讲的是什么呢?你看这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永远缠着的这个情,是在这个《红楼梦》里边,“情”它可以动员所有的这些关系,也是可以致你于死地、致你生死的东西,像黛玉殉情而死、晴雯殉情而死、司棋殉情而死,这些都是一个“情”字,所以“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都是些痴男怨女嘛。
到最后一个个都归档了,都归到太虚幻境去了。那宝玉在第五回的时候,他看了好多册子,看了说什么也不懂。警幻仙姑说,我这儿做了红楼梦的十二个曲子,这十二个曲子暗含了那十二金钗里面她们的命运,以至整个这个世界。
我说了红楼梦十二个曲子,等于是十二首挽歌,在挽悼这一群人的命运。那么最后他的结论,这个《飞鸟各投林》这个曲子就等于是《红楼梦》整个的总结。这个庚辰本有“收尾”两个字,程乙本没有这个东西。“收尾”有点奇怪,要么就是“尾煞”,要么“尾声”,“收尾”不是很常用的东西,不管是元曲或者是传奇来讲,程乙本没有这两个字。
我们现在回头来看,一百二十回讲的故事早就已经给你做了一个总结了。我们看这个,它说“飞尽鸟投林”,吃完了以后各走各的,统统散掉了。我们先来看“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从这两句话就讲了贾府的命运了是吧?开始的时候宁国公、荣国公通通拔掉了,后来还算荣国公这个还了回来,抄光了这个家。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慢慢找那个故事,通通找得到在这个里边,譬如说王熙凤给刘姥姥,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刘姥姥报恩,把巧姐救回来。这是实,不一定每个故事(都这样),它整个的故事就是这个。
“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最后的image(画面),一片白茫茫大地,空!我讲佛家的很重要的一个字是“空”字,所以说遁入空门,最后这个image非常好。
大家等一下我们看到一百二十回,最后的时候宝玉出家,那回是整个小说的高峰,在那个地方,最后剩的是什么?白茫茫一片大地。宝玉在雪地跟那一僧一道走了,贾政气喘吁吁地在追他,看到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一片空,真干净。别忘了这里两个字,干干净净的一切,一切恩怨通通抹掉了、通通盖掉了、通通回归了原来的太虚幻境去。
所以这个时候宝玉看了这个,他懂了,懂了他自己家族的命运,懂了他身边最亲爱的那些女孩子一个一个的命运。他怎能不遁入空门?每个人看看那些,看看人世间这么样的这种。所以他看了,都懂了。他在看完了以后呢,就带他去了,有个仙子——仙女在里边。一看,哎呀那不是林妹妹吗?蓦地那个仙女说,唉你这个很无礼,什么林妹妹,潇湘妃子。林黛玉已经回归,已经变成仙女了,天人已经隔远了,他根本已经没办法再去,他只是看一眼那个仙子像林妹妹而已。
这个时候他就非常地困惑了,晴雯一下子也跑出来了,一下子是尤三姐拿着剑赶着他说:“你们这兄弟都不是东西,我拿这个慧剑来,一剑下去斩断你的尘缘。”宝玉慌了,到处逃。后来唉,那个和尚来了,他就:哎呀,救我。和尚救他了,他就跟他讲说我看到好多册子。和尚说:“你看了那么多册子你还不懂吗?世上的情缘都是那些魔障,”他说,“你把它记起来,以后你就——”跟他说了,“说着把宝玉一推,‘回去吧。’”
(宝玉)还魂了,一下子回来了。回来了以后,你看这个“王夫人等正在哭泣,听见宝玉苏来,连忙叫唤。宝玉睁眼看时,仍躺在炕上,见宝钗等哭的眼泡红肿。定神一想,心里说道:‘是了,我是死去过来的。’遂把神魂所历的事呆呆的细想,幸喜多还记得,便哈哈的笑道:‘是了,是了。’”他变成大彻大悟了,这时候就才晓得了,原来人生就是一场梦一样,他哈哈一笑,整个等于是一场荒谬,这个历程。
他哈哈一笑,我想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看的那些痴痴呆呆的、疯疯癫癫的那些和尚道士,他们的表现,他们在笑人间,我们这些还沉迷在红尘里边的人——你们还沉迷在,在这红尘里边打滚,你不知道这些都是些魔障,这些都是些幻境。我也跟大家说过,大观园也就是在世上、红尘里边的太虚幻境,其实它们两个是,一者不过是这是尘世间的,因为它是尘世间的,它有时间的转动的,所以它有春夏秋冬、有生老病死,有这些东西的,所以一个一个的故事的出现。
其实这个时候,宝玉已经彻悟了,而且“天机不可泄露”,知道他又不好讲,像袭人、像宝钗,她们的命他知道,他只是感觉心中有点悲哀,但是讲不出来,不能讲这种东西。你看这里啊,贾政进来了,他看了说果见宝玉苏醒过来了,便道:“没福的痴儿,你要唬死谁啊!”你要吓死哪一个啊!“没福的”,你这个没福气的。麝月本来还要自己去自尽的,现在好好儿的,宝玉活过来,她也不必死了。
他们都觉得奇怪,这个和尚来去无踪,玉好像也是他拿去的,也是他送来的。他们觉得,想想看,大家记得吗?宝玉丢掉玉的时候,他们到处去测字有没有?测了一个“赏”字有没有?他们东猜西猜没有猜到,“赏”字上面就是一个“尚”字嘛,和尚以后会送玉过来。
后来你看,王夫人当然一边高兴一边也紧张也怕,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都不了解了。怎么回事呀?忽然死去,忽然活来,活来以后又变得痴笑傻笑一顿,他搞不清楚的。王夫人甚至这个时候也不了解,这个彻悟以后贾宝玉的心境了。他们两个已经隔了,那个是个世俗世界,儒家的宗法社会的这么一个制式在这个地方。(宝玉)已经跳出去,已经有一层隔阂了。
谁才了解他呢?他们里头只有一个人了解,惜春——这个小尼姑。惜春自己渐渐地悟道了,她跟宝玉的悟道的这个路途不一样,宝玉自己经过,在历劫以后渐悟的。但是惜春旁观,她看到这个红尘,她已经看得穿穿的,老早斩断了红尘的一切的牵扯。然后她就跟他讲了,惜春就说了:“那年失玉,还请妙玉请过仙,说是‘青埂峰下倚古松’,还有什么‘入我门来一笑逢’的话,想起来‘入我门’那三个字大有讲究。佛教的法门最大,只怕二哥哥不能入得去。”
宝玉听了,又冷笑几声,哼哼,冷笑几声——她说我进不去,我老早已经跨出去了。宝钗听了,不觉的把眉头儿肐揪起来,发起愣来了。尤氏说:“偏你一说又是佛门了。你出家的念头还没有歇么?”惜春笑道:“不瞒嫂子说,我早已断了荤了。”王夫人道:“好孩子,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是起不得的。”惜春听了,也不言语。
宝玉想他看到了惜春的判词,就是“青灯古佛前”,“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看到这两句诗。“可怜绣户侯门女”——就讲惜春以后,最后就是要出家了,“青灯古佛”。他一看呢,没什么话讲了。
可是他一想起来,“又想起一床席一枝花的诗句来,拿眼睛看着袭人,不觉又流下泪来”。回头一看,袭人在那里,想想袭人的判诗判词,心中还有一点舍不得,虽然彻悟了,他那个俗念还没有完全断,对于袭人,心中还对她有点依依不舍,所以掉下泪来了。
众人都见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是旧病。以为他还是,还在生那个痴病,一下子笑,一下子哭,哪晓得不是。他怎么样呢?“岂知宝玉触处机来,竟能把偷看册上的诗句俱牢牢记住了,只是不说出来,心中早有一个成见在那里了。”知道了,心中讲不出来了,已经大彻大悟了,马上不久多之后就要出家了,遁入空门了。
这个时候贾政要把贾母的灵柩送回去,因为他们是金陵人,他们是南方来的。《红楼梦》到底在什么地方,从来没有讲清楚,大致在天子脚下,他又到皇宫去探望元妃,元妃又来省亲,大概是在北京,但不敢讲的。这个其实politically(政治地),在政治上面很敏感这本书,曹家被抄了家了,他的那些七亲八戚通通被抄光了,所以他不敢讲明那个地方是北京天子脚下那些故事,所以他含含糊糊的。这个时候讲要送灵柩回去,到南京去,就是到金陵去了。
他也就讲了吧,黛玉临终的时候说,我这里没有亲人,好歹我是干净的,把我送回苏州去。所以她讲了这个话以后,贾琏把黛玉的灵柩送回苏州。他走的之前,贾政嘱咐他(宝玉),你年纪也大了,到时候一定要去赶考。那个时候,这个官宦人家,书香世家,那些子弟唯一的出路,考科举入仕做官。
宝玉也没办法了,虽然他百般不愿意,他最痛恨科举,他最痛恨八股文那些东西。我们说没有不孝的出家人,所以他在出家之前,他要把他的俗缘,把他家里边,对家里边的责任,对家里的俗缘通通要还尽,他才能走。斩断俗缘,他欠了父亲什么?欠了贾家什么?功名,一个功名。所以他也勉强为之,本来最讨厌的就是考功名,他自己这时候也要考了。
看这一段,有意思的是,“宝玉因贾政命他赴考,王夫人便不时催逼查考起他的功课来。那宝钗袭人时常劝勉,自不必说。那知宝玉病后虽精神日长,他的念头一发更奇僻了,竟换了一种。”换了什么?“不但厌弃功名仕进,竟把那儿女情缘也看淡了好些。”从前,儿女情长就是宝玉最大的特色,哎,淡了。“只是众人不大理会,宝玉也并不说出来。”
下面这个你看,“一日,恰遇紫鹃送了林黛玉的灵柩回来,闷坐自己屋里啼哭,想着:‘宝玉无情,见他林妹妹的灵柩回去并不伤心落泪,见我这样痛哭也不来劝慰,反瞅着我笑。这样负心的人,从前都是花言巧语来哄着我们!前夜亏我想得开,不然几乎又上他的当了。’”她想,“可是只是一件不解,如今我看他待袭人等也是冷冷儿的。二奶奶是本来不喜欢亲热的,麝月那些人就不抱怨他么?我想女孩子们多半痴心的,白操了那些心,看将来怎样结局!”宝玉看了林黛玉的灵柩,没有眼泪。大家记得吗,宝玉哭灵,哭得死去活来,看黛玉在里头。后来又到了潇湘馆的时候,“死缠绵潇湘闻鬼哭”,“林妹妹!林妹妹!”痛哭起来。这时候没眼泪了,大彻大悟的人没有眼泪的,大彻大悟的人悲喜哀伤通通要撇掉了的,这样到了最后才能够解脱。
但是紫鹃这个时候还不懂,这个时候还不来劝?前一阵子,你记不记得前两回前面,跟紫鹃去讲那一番话,讲他自己心里面对林妹妹怎么的歉疚,对紫鹃怎么怎么,讲了一大套话,很动人的一套话,紫鹃也动心了。那时候宝玉还没有回到太虚幻境,还没有看到那个。看到了,知道了各人的命运前定,这时候没眼泪了。那这个就很奇怪了,紫鹃说。他对袭人她们也冷冷的,她不懂不解,宝玉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他已经到另外一个境界去了,那个境界不是她们一般世俗的人,也不是她们这个在红尘里边的人能够进去、能够理解的。
还有个小丫头柳五儿,记得吗?柳五儿错承爱,他(宝玉)把她柳五儿看成晴雯了,还对她有一番缠绵,有一番讲话。柳五儿信以为真,以为宝二爷看中我了。她后来跟紫鹃讲说,我母亲再三把我弄进来,这个宝二爷看了我没事答对,也不理我了。紫鹃说,你算老几啊,他旁边一大堆人,轮得上你!后来把柳五儿,快点叫她妈妈把她赎回去吧,赎出去嫁人算了,这个宝二爷靠不住了。
注意一下子,再看第一回,尤其是那首《好了歌》。《好了歌》是我们的主题曲,你看了一百二十回以后,回去再看《好了歌》,好好地再体味一下。我们第一回是预言式的一回,很重要的,大家仔细看看第一回,跟最后两回我们对照起来。那么一百一十七回“阻超凡佳人双护玉,欣聚党恶子独承家”,这个和尚来了不肯走,要钱,故意的。宝玉一看,他知道了,这是他的师父,最后、后来来迎接他的也是他。他就跟他师父讲说:“我把玉送还给你的,我问你,这个玉是哪里来的?”宝玉答不出来。
那个和尚就说:“你自己的来路你都不知,还来问我!”这都是禅宗的机锋。基本上《红楼梦》的佛家思想是禅宗,直指心性的这种禅宗,很注重在顿悟、妙悟这种东西,一点就通。他这么一想,宝玉晓得了,他说:“你不用银子了,我把玉还你罢。”我这个时候也要归给你了,我要跟着你走了,他把玉想还给那个和尚,他要跟他的师傅走了。这个玉不需要在红尘中打滚了,他要跟着那个和尚一起遁入空门了,所以他要把这个玉还给他。
他就跑进去了,去拿那个玉去了。他咚咚咚咚往里面跑,跟袭人一撞撞个满怀。袭人说:“你在干什么?”他说:“快点跟太太讲不用银子了,我把那个玉还给他。”
袭人一听大吃一惊,这还了得,她说:“玉就是你的命,你这个玉一不见,又生病了。”一下子把他拽住。你看看,宝玉讲:“以后不会病了的,我已经有了心了,要那玉干嘛!”他就摔脱了袭人想走。
袭人急得赶着嚷道:“你回来,我告诉你一句话!”宝玉回过头来道:“没有什么说的了。”跟你没什么好讲了。袭人也顾不得什么,一面跑,一面说:“上回丢了玉,几乎没有把他命要了!刚刚儿的有了,你拿了去,你也活不成,我也活不成了!你还还他,除非是叫我死了!”说着上去把他一抓,一把把宝玉抓住。宝玉急了道:“你死我也要还,你不死我也要还!”对袭人讲这种话了。狠命把袭人一推,抽身要走。
他对袭人是何等的温柔的这么一个人,袭人对他来说是俗缘最重的一个人,也就是俗缘最累赘的一个人,抓住他、牵住他、缠住他,他要遁入空门,先要把这个甩掉,先要把袭人甩掉。所以他跟袭人缠得最凶,别忘了她跟他第一个发生肉体关系的就是她,宝玉的肉体还在完整的时候,在世俗上的时候,第一个女性就是给的袭人。后来娶了宝钗,他跟宝钗圆房的时候,他魂已经走掉了,剩那个躯壳。所以袭人对他来说是俗缘最重的一个人,难怪她要把他抓得好紧。
你看:“怎奈袭人两只手绕着宝玉的带子不放松,哭喊着坐在地下。里边的丫头听了连忙赶来,看他们两个人的神情不好,只听袭人哭道:‘快告诉太太,宝二爷要把那玉去还和尚呢!’那宝玉更加生气,用手来掰开了袭人的手,幸亏袭人忍痛不放。掰她的手,痛她也不放。”袭人为他在肉体上,不错,两个人肉体曾经结合过,她也在肉体上给他——受最大的罪。记得吗?她挨过宝玉一脚踢,踢得吐血的,那是误踢在她身上,可是也就是她的肉体要承受宝玉的这一种加在她身上的痛苦,他们两个人的俗缘的牵扯。
“紫鹃在屋里听见宝玉要把玉(给人),这一急比别人更甚,把素日冷淡宝玉的主意都忘在九霄云外了,连忙跑来抱住宝玉。那宝玉虽是个男人,用力摔打,怎奈两个人死命抱住不放,也难脱身。”他怎么说,你看他,叹口气道:“为一块玉这样死的不放,要是我一个人走了,又待怎么样呢!”
我离你们而去怎么办?袭人听了,这个时候嚎啕大哭起来。
注:
“白先勇:一个人的文艺复兴”系列节目由看理想授权方所文化FM发布。
欢迎对全本感兴趣的听众,移至看理想APP收听。
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喜欢
红尘中所有的人都是可怜人的。不论贫贱还是尊贵,都各有各的命数。
宝玉完成了世俗的期盼考取功名,并不是他不够坚决,而是人之常情,作者的春秋笔法实在是高明,一来宝玉不是混沌无知草莽之人,不是纨绔浮世的弟子,他是有能力取得功名的人,但是他最终抛弃了到手的功名,才是真的大彻大悟,而不会让人觉得他是一个不学无术之辈,出家乃不得已而为之。
感谢白先生的深情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