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SET】新冠疫苗上市难在哪?其实就算没疫苗,也照样有招

【知道SET】新冠疫苗上市难在哪?其实就算没疫苗,也照样有招

00:00
09:10

疫苗,在很多人眼中是对抗病毒的“终极武器”,从研发到上市,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10年以上。


在对新冠疫苗问世时间的估计中,普遍认为疫苗会在12-18个月上市,那么想要把10年的时间压缩到1年多,科学家们需要克服那些难题呢?


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传统时间表 来源:药明康德


和目标时间表 来源:药明康德



基于对病毒的研究成果,科学家会展开转化研究,之后需要在人体外进行临床前研究,而后进行临床期研究,再在通过监管机构的批准后,疫苗才能大规模生产并投入使用。


这一句话就能说完的过程,可能长达10-20年,面对肆虐的COVID-19,尽快开始疫苗临床前研究,就需要在对新冠病毒的学术研究尚未完备的情况下开始。


目前几乎所有的疫苗研发机构都在面临这个问题,这时以往对于SARS和MERS的研究就成为了重要的参考,它们与新冠病毒同属于一类冠状病毒,从命名上就能看出来,新冠病毒叫做SARS-CoV-2,这是因为它与SARS病毒的“近亲关系”。


刺突蛋白(S protein)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在感染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在对SARS和MERS的研究里,人们已经发现了这种刺突蛋白,所以当科学家着手疫苗研发时,就不用从零开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20个新冠病毒疫苗开发项目,但是在新药开发过程中,从进入临床期开发到最终获批,成功率往往也只是10%左右。


最近,声称最快今年9月即可投入使用的牛津疫苗,就遭遇了动物实验失败,而已经展开的人体实验,仍在等待进一步评估。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开发项目信息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最近,在备受争议的Moderna公司所举办的一次活动上,麻省理工大学(MIT)的生物金融学专家罗闻全(Andrew W. Lo)教授,根据他和合作伙伴在2019年发表在Biostatistics上的一项研究,提出防治传染病的疫苗进入临床开发期后的成功率达到33%,如果2期临床试验启动后,传染病疫苗开发的成功率达到42%!


以往成功开发的疫苗,有着大量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前研究的基础。所使用的疫苗技术也是久经考验的传统疫苗开发技术(灭活疫苗、减毒疫苗等)。这次新冠疫苗开发项目包括了多款基于创新技术平台(例如RNA疫苗,DNA疫苗等)这些新技术历史上从未产生过获批产品。


但无论如何,罗闻全教授的数据也从一个侧面指出,我们或许不必对疫苗开发的成功率过度担忧。


Moderna最近的争议:这家公司的mRNA新冠疫苗因为在第一阶段中期试验中数据“表现积极”,股价大涨,而后又因数据不充分等原因遭到声讨。





通常,1期临床试验首先在几十人中进行,然后是几百人的2期临床试验和数千人的3期临床试验。


以往,研究人员需要分析产生的数据并且获得进行下一期临床试验的批准。这一步动辄几个月,但如果按这个节奏,18个月时间肯定无法完成研发。


因此,在大流行病期间的临床开发会将多期或多个临床试验综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然而,在加快临床开发步伐的同时,一个问题是:如何确保候选疫苗不会反而提高人们感染病毒的几率或受到感染后疾病的严重性呢?


这可不是耸人听闻,抗体依赖性增强(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指的是有些与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在与病毒结合之后,不但没有起到中和病毒的效果,反而提供了病毒入侵细胞的新途径。在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寨卡病毒等病毒中都出现过这种情况。


想要排除这一安全性隐患,通常需要给有高感染风险的志愿者接种疫苗,然后等待他们自然被新冠病毒感染后观察他们的反应。在疫情受到控制的地区,进行这种试验就会异常困难,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积累足够的数据来判定候选疫苗会不会增加人们感染病毒的风险。


因此,对候选疫苗进行2期和3期临床试验需要全球性的协调和统筹安排。虽然全世界都在面对疫情,但面对上百种候选疫苗,没有那么多热点地区,能够支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兵来将挡,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着手设计一项国际性疫苗临床试验,这项适应性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在全球各地同时评估多个不同候选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所以这个时候刁难世卫组织的特朗普是不是疯了?或者说他到底有多“蠢”?看到这里明白人心里自然有数。如果他好歹能读懂这样一篇文章,也不至于如此。


当然也会有人说这叫政客的“智慧”,我们国家也应该遵循“民意”不和西方国家合作,独立开发疫苗。建议有这观点的人,去看看雅典是怎么灭亡的,时代不一样,但我要表达意思一样。毕竟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历史,历史的底蕴怕也难积累在那人身上。


回归正题,如果疫苗安全有效,产能就会成为下一个问题,这是几百万、甚至上亿的需求,一般来说制造疫苗的工厂需要5年才能建造成功,更不用说监管部门漫长的评估审核流程,如果这么等下去怕早就达成“群体免疫”了。


因此有人提出,新冠病毒疫苗的技术应基于已有平台,这样原来用于生产其它疫苗的设施就能改为生产新冠病毒疫苗。


但就算是这样,面对巨大的需求看似简单的分装和发放过程都会成为难关。上亿个承装疫苗的小玻璃瓶,通过自动化机器将疫苗注入瓶中,然后封口。密闭的疫苗需要在温度严格控制的条件下保存、运输和分配。


但世界上并没有多余的上亿个小玻璃瓶库存,如何在短时间内克服这些可能限制疫苗生产的“瓶颈“也是研发和生产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人建议开发不同剂量的疫苗,比如一瓶装10剂,就能将小玻璃瓶的数目降低10倍。





当然,疫苗并不是我们抗击COVID-19的唯一手段


12-18个月获得一款安全有效的疫苗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这不是对某一个团队、国家,而是对全人类各个不同领域,职能部门协作能力的挑战。


但是,历史的经验表明,没有有效疫苗并代表着我们将对COVID-19就没办法了。


比如HIV病毒,爆发至今的几十年间,虽然还是没有疫苗,但在抗病毒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能够控制HIV患者的症状,让他们拥有和普通人一样的预期寿命。而且,暴露前预防(PrEP)口服药物的产生能够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成功减少高风险人群受到HIV感染的可能。





治疗COVID-19的疗法开发的进程也可能改变与COVID-19这场战役的走向。日前,美国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主任Anthony S. Fauci博士在公布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的临床结果时说到,瑞德西韦在NIAID赞助的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结果的时刻让他想起了几十年前开发艾滋病疗法的经历。


虽然最初开发的艾滋病药物的疗效不尽如人意,然而在药物研发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抗艾药物不断迭代,取得了越来越优异的治疗效果。他认为,治疗COVID-19的疗法开发也将走上同样的道路。此外,针对新冠病毒的长效中和抗体,也可能成为预防感染的有效短期方法(效果为几个月)。


期待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和疗法开发顺利,早日为全球人民提供战胜COVID-19的手段。



栏目简介



知·道SET(Science,Education,Time)是一档综合科普栏目,内容包含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球、生命等学科,提供多视角,跨学科的科普内容,让更多人提升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发现新知的同时,以科学的态度看懂身边事。


关注我们/收听节目

喜马拉雅FM搜索:知道SET

微博/微信搜索:知道朝歌文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