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孩子你慢慢来》(上)好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07《孩子你慢慢来》(上)好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00:00
13:07

好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种无声而美妙的影响。

 

你好,我是包妈, 很开心你来听我的读书课。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书,是《孩子你慢慢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她曾被誉为“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33岁时,她写的《野火集》21天内再版24次,对台湾和大陆的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34岁时,她成为了母亲,用她的话来说,自己是从此才开始上“人生这堂课”,而她著名的“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是这堂“人生课”的三本“作业”。其中,《孩子你慢慢来》豆瓣评分高达8.8分,堪称是经典中的经典,这本书曾入选华文图书界20年来最温暖、最受欢迎,最畅销的“母子之书”,给华人世界无数读者、无数家庭带去了许多感动,温暖和启迪。


《孩子你慢慢来》可以说是一本散文体的育儿手记,它的文风别具一格、温柔且富有力量,读起来不仅能够让人有一种内心愉悦的感觉,而且其中的很多育儿经验,也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细细品读一番。

 

提起这本书,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读过,最初读它的时候,我是被其中优美,细腻的语言所吸引了,细读下来,我常常被作者所描绘的温馨的亲子画面打动。这本书虽然讲的是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事情,但是书中完全没有教条式的理论分析,也没有晦涩的讲道理,全书更像是一场精彩的育儿直播,作为妈妈的龙应台,将她的两个孩子,华安 与 华飞,从出生到开始说话、识字,认识宇宙,从童年到少年时期的成长片故事,母亲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用28个散文式的片段,真实自然的呈现给大家,尽管通篇没有一句大道理,却特别能触动父母们的内心,引发共鸣,带来思考。

 

有趣的是,这本书里还特别收录了龙应台两个孩子写的2篇文章,分别是哥哥华安19岁写的《放手》,和弟弟华飞15岁写的《我这样长大》,孩子的成长,妈妈的教导,两种力量相互之间,其实一直存在着一种拔河式的“较量”。在这种较量中,龙应台没有去表现焦虑、紧张、对峙,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表现母亲的无奈和孩子的纯真可爱,另外,书中对两代人不同育儿理念的思考,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独特视角下的感悟,让我们发现,原来养育孩子,也可以是一个非常浪漫的过程。


我读完整本书,从中总结出了五种即有趣、又充满智慧的育儿观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孩子你慢慢来,你有时间来慢慢长大——了解 “慢的智慧”与“等的艺术”

 

孩子是上帝的礼物,但爱却是一种精致的艺术。母爱虽然是一种本能,但要懂得如何更好的去表达爱,这就需要一定的智慧,而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最需要学会使用的,就是“慢的智慧“和”等的艺术“。特别是在这个相对浮躁的社会环境中,父母如果能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以他自己的成长节奏“慢慢地来”,很多事情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父母温柔的、耐心的等一等,静待孩子慢慢长大,让孩子感受到像娟娟溪流一样平静,温润的爱,孩子就会变得更加温润而平和。

 

“慢的智慧”与“等的艺术”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龙应台在买花时,遇到一个非常吃力的帮她包花的5岁小男孩,关于这段等待,她这样写道: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的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读到这儿,我脑补着舒缓,温情的画面,心里泛起一阵感动,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她的内心是细腻的、柔软的。“孩子你慢慢来”,就是这样一句再简单,质朴不过的话,包含着无限宽厚的爱,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温柔,从容,智慧的育儿思路。

 

在当下这个崇尚速度,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下,相信好多父母都信奉着: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妈妈们都更加渴望孩子“更快”的成长,“更快”的出成绩,谁还会有这样”慢慢来” ,“静静等”的耐心和勇气。

 

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妈妈,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读《红楼》,心里就很着急,于是今天给孩子报这个“钢琴速成班”,明天给孩子报那个“数学火箭班”,仿佛一上这速成班,火箭班,孩子一下就能成才,一下就能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其实,也许这样做,只是缓解了我们自己,在育儿过程中无处安放的焦虑,这些事情对孩子真正的成长,许多时候未必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和许多妈妈们一样,龙应台最初也曾迫切的想让孩子学到些“本领”,不过她带着幼小的华安,在各个补习班转了一圈,最后还是决定,把孩子从一天要上七个小时课的台湾幼儿园里领出来,让孩子充分享受仅仅以“玩”为目的的美好假日。

 

说到这儿,我也想起另一个智慧妈妈——演员孙俪,孙俪的儿子小的时候,也在上各种补习班,因为儿子学的不开心,孙俪就不再让孩子继续上补习班,采取宽松的育儿方式。许多时候,也正是采取了,这种”放养的育儿方式“,才让孩子更多的保留了探索的天性和自由成长的空间,有了孩子成才的各种可能。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好的教育,应是一种无声而美妙的影响,或者说是一种美好的唤醒,不是填鸭式的硬塞知识点,不是机械式的各种苦练,陪伴小孩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学习、收获和成长的过程。

 

和我一样的年轻宝妈们,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不妨试着慢下来,多一些耐心和宽容,像等一朵花,缓缓盛开一样,静静陪伴孩子长大,遵循生命本来的成长规律。


“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我会努力进入你的频道”

 

用爱与理智抚育孩子,细心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亲子的时光,不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亲子时光的质量,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试着进入孩子的频道,读懂孩子的世界,和孩子像好朋友一样谈谈心,聊聊天,脑洞大开的畅想未来,以更轻松的方式,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

 

说到这里,我想到书中的一段描述:

”一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

 

龙应台在面对幼小的儿子时,她选择了和孩子同频的方式,走进孩子眼睛里的世界,同时,她还是孩子的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不厌其烦的介绍着孩子看见的每一朵花,每一片云,每一个词汇。

 

在向孩子介绍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妈妈也发现了许多,自己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事情。

 

比如,在妈妈眼里,“龙“就是古人视作图腾的那个四不像的东西,但是在孩子的眼里,一条彩带、一根绳子、许多汽车玩具排列起来的车队,也是龙。在孩子的视角和妈妈的视角碰撞之间,相当于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宇宙,而在这种碰撞中,母亲的柔软和深深的爱,都融在了每一番对话之中。

 

作为妈妈的龙应台,她认为自己和孩子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共同面对世界上的新鲜和未知,妈妈和孩子一起看见,一起认识,一起探索,一起成长,陪伴孩子成长的方式,原来可以如此美妙、如此多样。

 

就像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一大一小两个人,一个还不太会说话,总是闪烁着一双大眼睛,找寻稀奇的事物,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路上,撒下了多少欢声笑语,又蕴藏了多少世间万物,一朵花,一棵草,一只青蛙,一辆巴士······慢慢的走,慢慢的解释,慢慢的接受,慢慢的懂得,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那再回到我们大多数的普通家庭中,我们一般是怎么和孩子相处的呢?我经常看到,很多家长不知道怎样陪伴孩子,有的家庭陪伴孩子的方式,是不是“控制型”就是“宠溺型”,这些不当的陪伴,不但没有质量,而且还经常引发亲子关系的不和谐的问题。

 

比如在许多家庭中,到了一天的闲暇时刻,爸爸妈妈就是慵懒的躺在沙发上玩微信,刷抖音,看电视,与孩子没有多少交流,想起孩子,不是叫过来批评教育,就是催他们赶快写作业、没事就多读读书,不要瞎玩浪费时间,可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是很难养成读书的习惯的,因为孩子会想,为什么爸爸妈妈可以一直玩?他们都不学习不读书,却让我自己学习、读书,这不公平。

 

实际上,爸爸妈妈如果和孩子尽量保持同频,放下手机,拿起一本书,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的学习状态,就会不断地得到改善,这种正向的、言传身教的方式,就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

 

再比如,许多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常常是因为孩子有心事,我们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一顿批评,往往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的封闭,小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根本不理解我,不爱我,我们和孩子之间少了沟通,少了正确的引导,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亲子关系也越来越不好,严重的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尽早离开这个家的想法。

 

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换一种养育方式,试着走进孩子的内心,和孩子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努力调整到孩子的频道,遇到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多想一想,相信孩子也愿意敞开心灵多沟通,亲子间的问题也会减少很多。

 

好了,这一期的解读,就先到这里,下一期,我将继续带着大家细细品读这本《孩子你慢慢来》,为你分享不一样的育儿方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德名轩命名馆王老师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最需要学会使用的,就是“慢的智慧“和”等的艺术“。

  • 德名轩命名馆王老师

    孩子是上帝的礼物,但爱却是一种精致的艺术。

  • 听友48390051

    按照孩子自己的节奏的确很美妙

  • 钮钴禄waiting

    好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种无声而美妙的影响。 这句话写得太棒了!👏🏻

  • 一只企鹅宝宝

    龙应台的书温暖而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