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啾这样学 9 | 概念辨析:认知平衡理论、调和理论、对称模式

柠啾这样学 9 | 概念辨析:认知平衡理论、调和理论、对称模式

00:00
06:33

前几天有小伙伴留言希望看到各种平衡理论的辨析,作为传播学中最难理解的知识点,没有之一,师姐就用春季班高光时刻的例子来让大家秒懂这三个理论。


认知平衡理论·海德

海德作为一个美国格式塔心理学家,以发展认知平衡理论而著称。在他提出的P-O-X模型中,P、O代表人,X代表议论对象,如果P、O、X三者任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正面的,认知就会失衡,或三个都是反面的也会失衡。(可以这么理解:正面关系就相当于“+”,反面关系就相当于“—”,三者相乘,最终是“+”就是平衡,“—”就是失衡)

海德的理论十分的抽象,我们必须要结合有趣的实际才可以搞懂他都在说些什么。这不是例子就来了嘛。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把P当作岳云鹏,因为O圆圆的所以我们把它看成是岳云鹏的搭档孙越,X就当成帅气的蔡徐坤好啦!先说不平衡的第一个模式(上图左下角第一个),岳云鹏(P)和孙越(O)因为是搭档,所以关系很好(+)。孙越(O)因为羡慕蔡徐坤(X)篮球打的帅气,所以变成了他的小迷弟,超级喜欢他(+)。但是岳云鹏(P)因为自己太矮不能打篮球,一看蔡徐坤(X)就很生气(—),这就形成了一个不平衡的状态。  

                

不平衡的状态十分的别扭,所以促使我们对它加以改变,那要怎么样才可以达到平衡哪?两个办法。(上图左上前两个),第一个就是孙越(O)极力说服岳云鹏(P),让他喜欢上蔡徐坤(X)的身材,从而使原来的(—)变成(+)达成平衡。第二个就是岳云鹏(P)极力说服孙越(O),他说你看你这么胖,还喜欢人家打篮球,你自己都像是一个球,最终让孙越(O)也讨厌蔡徐坤(X),从而使原来的(+)变成(—)达成平衡。


后面的我就不跟大家解释啦,相信大家的聪明才智也已经学会啦,后面的几个图大家自己用案例来解释一下,就当是今日的思考题啦。


但是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一个心理学理论会放在传播学的学习中,那其实就是认知平衡理论最重要的用法是分析媒体公信力的作用。在对事件X进行报道时,如果大众媒介P和受众O对事件X的态度是相反的:(+1)*(-1)。那大众媒介的说服就给受众带来心理不平衡,受众只有改变态度,或者与融媒体决裂(即拒绝接受媒介信息)才能再次到达平衡。这就考验融媒体到底公信力有多强了。融媒体公信力高,受众就不会与融媒体决裂,转而看其他媒体,只好改变自己态度了。如果媒体公信力本来就低,受众就不会改变自己态度,而是进一步减弱融媒体公信力,甚至看别的媒体去了。


调和理论·奥斯古德

接下来就是奥斯古德提出的调和理论(

P-S-O

),其实他就是在海德的模式里面发展出来的,而且就只说了海德八个模式里面的一个,为什么大家会不理解,因为这个理论恶心在他换字母了,在这个理论里面,P和S是人,O是事件。话不多说,我们案例走起。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把P当作是彭于晏,S当作是沈腾,O当作欧阳娜娜。这个模式讲的就是沈腾(S)和彭于晏(P)作为多年的好哥们,关系十分的铁,同时沈腾(S)因为和欧阳娜娜(O)一起做节目,成为了欧阳娜娜的男粉丝。但是问题就出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彭于晏(P)对于欧阳娜娜(O)的评价并不好,这个时候不平衡的状态就出现了,沈腾(S)看着这个局面十分的着急。最终他决定,喜欢的女演员什么时候都可以有,但是兄弟不能丢,所以开始人为的疏远欧阳娜娜(O)。


这个就是奥斯古德要强调的,本质上,调和与平衡含义相同。调和理论就是认知平衡理论中的一个特例,即特别针对“另一个人”即信源对客体的态度,或者说注重S对O的态度。同时,这个理论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借此预测态度改变的方向和程度。(上述沈腾S改变了态度)



对称模式·纽科姆

最后是纽科姆所提出的对称模式(A-B-X)模式,好吧,果不其然,这个理论又换字母了,在这个理论中A和B是人,X是事件。其实这和奥斯古德调和理论用的图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换了字母,同时强调的重点不同而已。话不多说,案例继续走起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