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老谋深算的雍正,差点给自己找了个凶宅住

73 老谋深算的雍正,差点给自己找了个凶宅住

00:00
14:43

【背景】


大家都知道,雍正皇帝在继位之初,他的位子做得其实并不稳。这是因为康熙直到病死的时候,都没有公开确立过储君的人选。正因如此,雍正在刚刚登基时,不得不向他的政敌们作出一定程度上的妥协,好缓和朝廷内紧张的矛盾,也让自己能站稳脚跟。接下来,他又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将和他争权夺位的那些反对派彻底打倒。


到了这个时候,雍正可以说是大权在握了。可即便如此,对于彼时的雍正而言,有些事情他要做的话,依然是不免受到掣肘、被人戳脊梁骨的。好在,就像雍正刚即位时那样,他虽然是个有主见、不妥协的君王,但在执行层面上,却很懂得以退为进的道理。所以我们在史料中能够看到,雍正朝的很多改革和创新举措,都是用灵活的手段去推进和解决的——当他在处理给自己建陵的问题时,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摆脱困境的。

 

【正文】


雍正皇帝不在东陵而在其他地方建陵寝这个事情,使他一度陷入了至少两大困境。


一是他离开祖陵,避开父皇康熙皇帝的陵寝,就会背上一个弑父的罪名。人们说你有什么原因、什么理由不在东陵你的父皇旁边建陵,而要跑到其他地方去呢?一定是《大义觉迷录》中所说的弑父篡权属实了!尤其是后来雍正对自己的兄弟采取了很多残忍的措施,你像他的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很聪明、很机灵的一对兄弟,雍正即位之后他们几乎是死于非命。虽然他们的死因有争议,但是大家一致认为和雍正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二个困境就是他会破坏祖制。子随父葬这样一个制度不是康熙、顺治制定的,也不是清朝制定的,这是《周礼》中的要求。在那个年代,《周礼》是典籍,更是统治者应该遵循的制度和法律。在那个年代里面,作为一个天子,如果带头破坏《周礼》,必然会引来人们的攻击,所以雍正是一个招黑的帝王,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帝王。


于是雍正在选择陵址这个问题上便决定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在清东陵虚晃一枪。因为东陵是祖陵,是他避不开、绕不掉的。于是雍正便派出风水大师,在东陵的范围之内选择万年吉地,这件事情是一定要这么做的。但是很显然他去意已决,风水大臣心里也明白,上报给他说东陵没有合适的地方——按理说真的没有的话,那后来的皇帝就甭葬了!可是清东陵后来葬了多少帝王、后妃?在雍正之后,东陵明明又选了很多万年吉地。要按雍正的说法,东陵没有好的吉地,那么后来的人都是傻子吗?所以雍正这种做法就是自欺欺人、掩人耳目,他最终的决定和目的是要离开祖陵,另辟蹊径。


第二步叫做中间路线。他让他的风水大臣在东陵附近寻找,范围是遵化州范围之内,不要出这个地界。雍正合计着,我不离开遵化,既在祖陵附近,又不在祖陵的范围之内,这不可以吗?于是风水大臣便在遵化的山水之内给他选择。


果然风水师给他找到了一块吉地,在遵化城北20里的九凤朝阳山,这风水说贴就给递上来了。雍正一看,说好啊!这个地方真的不错!拿着这个说贴他是爱不释手。


雍正这个中间路线走得很对,吉地选在遵化又不在东陵,将来就会免遭非议,这不很好吗?于是他让大臣们赶紧的在这个地方设立青、红、白桩,在周围钉上,保护起来。


然后更为关键的是要准备物料。建陵得需要多少物料?全国人民都要供应它的一处陵寝,需求可想而知。先是采集木料,要在川广云贵采集金丝楠木、采集落叶松,然后顺江而下,再顺大运河而上。还要采集三种砖料,澄浆砖在山东的临清来采集,砂砖比较普遍,在附近烧制就可以了,最难得的是金砖,要在苏州烧造,那是像黄金一样珍贵的砖。


总而言之,大批的物料源源不断的被运往九凤朝阳山,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开工建设了。

 

就在大家都以为雍正万年吉地一事即将尘埃落定的时候,事情又突然发生了变化。雍正七年的时候,雍正皇帝发布谕旨,废掉了九凤朝阳山“万年吉地”的地位,到别的地方再去选择合适的陵地。这个消息一出,朝野上下又是一阵喧哗——人家别的皇帝都是一即位,就把这个事儿搞定的,为什么到您这儿就这么纠结呢?


说到这儿,有的朋友可能也不解了,既然九凤朝阳山在风水学上看如此之完美,那为什么雍正当年没有选择在这儿建陵,最终还是跑去了保定易县呢?虽说九凤朝阳山和清东陵的距离是远了点,但总归还是在遵化那一片儿的,从距离上来讲,怎么也比易县要近吧?原因嘛,很简单,自然是九凤朝阳山又出了问题,让身为完美主义者的雍正无法忍受。

 

正在准备选择良辰吉时开工建设的时候,雍正帝接到一个密折。他展开一看,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钦天监的监正名图。他来到九凤朝阳山,发现这里面总有些别扭的感觉,觉得这个地方风水不是很好,有一些问题,如果自己不告诉皇帝,那会犯欺君之罪的。可如果告诉了皇帝,自己还不能够说出子丑寅卯,那也不行。


雍正倒是咄咄逼人,直接问他九凤朝阳山哪里不好,名图嘛,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因为他不敢说。


但是多疑的雍正,岂能够潦草马虎的就把陵寝修建在一个有争议的地方呢?于是雍正就找了两个人,要他们重新勘测。这两个人一个是闽浙总督高其倬,他懂风水,于是雍正让他进京,来到九凤朝阳山相度这里的风水。但是雍正皇帝不放心高其倬,他一个官僚,会不会看的不准确?我得再找一位专业人士,从江西找。为什么从江西找?因为明清使用的是江西形势宗的风水理论,那儿的风水师才叫专业。于是雍正在江西就找了一位风水大师叫做管志宁,说你们两个分头给我看这里的风水,然后咱们三头对案,如果意见统一,那就是吉地,否则就有问题了。


这个高其倬他毕竟是官僚,他左相右看,觉得没有问题。可是管志宁从专业的角度上看出了问题。但他不敢找雍正,直接找到了高其倬讨论,两个人讨论了十余次,管志宁也无法说服高其倬。这管志宁一想,既然不能说服你,那我给你举个例子说明。他将高其倬引到一处地方,让他来看看什么是上好的风水。两个人在这里一研讨,高其倬才认识到管志宁说的对。

于是两人联合上书雍正帝,提出了九凤朝阳山的五大不足。一是后靠山、少祖山不原秀,处处带石,不秀气;二是砂山粗鄙;三是案山弥散,条条飞出二十余里,势不归绥。然后又指出穴位前面的明堂之水流破地皮,仍带刚性,水流太急。最后在点穴位的时候,还发现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地基会不稳,以后会出现渗水的现象,将棺材淹了。这五大缺欠,使得这处风水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山粗水急”。


二人把这个折子一递上去,雍正皇帝看了后就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自己真在这里建陵,那局面就不可收拾了!于是雍正帝下旨,九凤朝阳山不可用,另选万年吉地。随后又经过了一番选择,最终雍正将自己的皇陵选定在了保定的易县,也就是现在的清西陵。


今天的节目就讲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请您继续关注《清代皇陵秘闻录》,跟我们一道了解清朝宫廷里的更多故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睡晚一点赚点时间

    风水那么好还不是给灭了、还是那句话穷富不过3代。风水在好也是求个心安理得。

  • 听友277268133

    说的垃圾,那唐陵呢,哪个随祖陵了?

  • ftm010epepyk6g4sam6u

    我想知道雍正墓有没有被盗

    斌大爷666 回复 @ftm010epepyk6g4sam6u: 没有

  • 小臭小子

    不错哦

  • 若何呀

    同样的内容一直重复🙁

  • 米妮小猪

    喜欢!主播很到位,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