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做雍正的兄弟难得善终?他只在乎两个标准

76 做雍正的兄弟难得善终?他只在乎两个标准

00:00
22:48

【背景】


古代的帝王称呼自己有个成语,叫做“孤家寡人”,因为皇权至高无上,天底下没有人能和皇上平起平坐的,谁见着他都得战战兢兢,怕那句话不对路子惹着他,所以说是“伴君如伴虎”,一点儿都不为过。


做臣子的难受,那当皇帝的其实心里也不得劲儿,他天天都得琢磨着别人是不是对他忠诚,会不会有人惦记着篡他的权。自打坐上龙椅那一刻起,皇帝就注定没有朋友,也没有能说心里话的人。这样长此以往,皇帝的心肠就会越来越硬,因为他变成了一个权力动物,谁威胁到了他的权力,那他就会要谁的命——这不光是皇帝本人的问题,更是集权制度的问题。


【正文】


咱们看雍正皇帝,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帝王,杀伐果断,处理政敌的时候那叫一个干净利落!当年和他争夺皇位的几个兄弟,下场最好的也是圈在屋里不让出门,而像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这种和雍正刚过正面的,不光被改名叫猪叫狗,甚至死的都不明不白。正因为雍正有这么多的兄弟被他报复,所以他在民间故事中的形象,是一个冷血的帝王。


虽然他的十三弟允祥和他的关系非常好,但人们认为那是由于允祥是他的死党,而且二人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关系非比寻常;再加上允祥在雍正登基后处处小心,从不敢像年羹尧、隆科多那样飞扬跋扈,这才成全了他们君臣间的一段佳话。况且除了允祥之外,演义故事里也没听说过雍正还有哪个兄弟跟他好的,这不正说明了雍正的无情吗?


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是书读的不够多,因为“九子夺嫡”提的多,便以为康熙只有那几个儿子,不了解雍正兄弟之间的情况就妄下结论。实际上,康熙这辈子一共生了35个儿子,刨去早夭的还有24个,到雍正继位的时候,还有20个活着,除了参与“九子夺嫡”的那几位,剩下的分别是: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裪、十五阿哥胤禑(xú)、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二十阿哥胤祎、二十一阿哥胤禧、二十二阿哥胤祜(hù)、二十三阿哥胤祁和二十四阿哥胤祕(bì)。


这十一个人里,固然也有不受雍正待见的,但并不是都被雍正排挤打压,其中甚至还有几个人一直备受重视,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只是因为他们的功绩不如允礼那么大,所以我们在影视剧和小说里很难找到他们的影子。


比如说十六阿哥胤禄和十七阿哥胤礼,这哥儿俩在雍正朝的政务当中,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胤禄在雍正元年的时候,因为庄靖亲王博果铎膝下无子,他被雍正过继到了庄亲王那一支儿为嗣。乍一看,这好像是不把他算在自家人里头了,要轰他走,但实际上这是对胤禄的恩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庄亲王这个爵位不一般,那是清代的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其他的亲王都是降等世袭,子孙承袭爵位的时候是要降级的。雍正的这些个兄弟里头,除了他以外,只有允祥的怡亲王也是世袭罔替,所以说,这是个天大的恩赐。


雍正给面子,胤禄呢也很争气。先后当了正蓝旗汉军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和正黄旗的满洲都统,到乾隆继位的时候,还当上了总理事务大臣。虽然后来因为牵涉到理亲王弘皙的谋逆案件遭受过挫折,但那都是后话了。


至于十七阿哥胤礼,这个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甄嬛传》里那位“果子狸”果郡王允礼就是他。不过历史上的胤礼并没有搞过叔嫂恋,也没因为这事儿被雍正毒杀,兄弟二人的关系其实是相当和睦的。雍正先后将胤礼晋封为郡王、亲王,还把满汉四个旗的都统职务都交由他兼任。在册封胤礼为亲王的册文中,雍正称赞他是“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孙之表范”,可见他对胤礼的信赖和欣赏。


雍正在晚年的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犯病,他为了避免重蹈父皇康熙因暴卒而未能安排后事的覆辙,在雍正八年的时候曾经下过一道密旨,对身后的事情做了安排。他给未来的乾隆皇帝,皇四子弘历安排了四名辅政大臣,其中二人就是胤禄和胤礼。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遗诏”里雍正还指出了两个弟弟的不足,他说胤禄“遇事少有担当”,胤礼虽然有才干,但是“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在明知道他们有缺点的情况下还委以重任,这也正能说明雍正对于有能力的兄弟,还是会想方设法提携的,绝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不分青红皂白一律严加防备。

 

在雍正的兄弟当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雍正最小的弟弟,二十四阿哥允袐。


允袐的生母穆嫔陈氏,入宫的时间很晚,也是康熙的后妃里面儿最后一个生下皇子的。康熙五十五年,她生下了允袐,到了康熙五十七年的时候,又生了一个儿子,但这个孩子刚打娘胎里出来就死了,所以允袐是康熙最小的儿子。从这一条来看,陈氏肯定是特别得康熙的宠爱,因为那时候的康熙都已经六十多岁了,一树梨花压海棠,恰好陈氏的肚子又很争气,倘若康熙还能多活几年,陈氏在后宫的位份绝对低不了。


康熙死的时候,允袐才刚六岁,小小年纪没了父亲,要放在别的地方,孤儿寡母的日子是绝对不好过的。万幸他生在皇家,他的四哥雍正皇帝又很疼爱他,不光把他留在宫中,让他跟自己的儿子们一起读书,还经常给他“开小灶”,亲自辅导他的学业,说二人名为兄弟,实为父子也不为过。


对于这个小兄弟,雍正明显是寄予厚望的。在允袐十七岁的时候,雍正将他和自己的第四子弘历、第五子弘昼一道封为了亲王,而比允袐岁数还大些的二十一阿哥允禧,直到雍正十三年才被封为郡王。这其实就是给接班人弘历发出了一个信号,让他在当上皇帝后,不要忘了好好照顾这个小叔叔。雍正驾崩后,允袐的日子过得也不错,乾隆让人给他修了府邸,在他25岁的时候就让他去当了镶白旗蒙古都统。允袐一直活到了乾隆三十八年,活了五十八岁,不但比他四哥还多活一年,也没像雍正那样劳心劳神。


从雍正这几个兄弟的经历里,我们不光能看出雍正对待兄弟并不像许多人眼中那样无情,而且还能总结出什么样的兄弟招他待见。


第一,不能对他的皇权造成威胁。这是最主要的一点,倒不是说雍正非要算计,实在是坐在皇位上身不由己。比如五阿哥胤祺,虽然和雍正岁数差不多,但是他自幼在太后那儿长大,性子很平和,从来不掺和争权夺利的事情,在九子夺嫡的时候,也没和自己一母所生的亲兄弟、九阿哥胤禟站在一块,所以雍正即位后,惩罚了胤禟和他们的母亲宜妃,却从没为难过胤祺。


第二,要有真才实学,能为雍正办事。像允禄、允礼这种就是典型的例子,不但能得到重用,后来还成了顾命大臣。但对那些不争气、不成材的,雍正也不会翻脸不认人,顶多惩罚一番了事。例如他的十二弟允裪,雍正刚登基的时候把他封为了郡王,但到了雍正二年,因为允裪办事不力,又先后降为了贝子和奉恩镇国公,等到雍正八年的时候,雍正又把他的爵位恢复了回来。相比于那些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功臣,允裪受的这点惩罚,真可谓是不痛不痒,可见雍正还是讲兄弟情谊的。


总而言之,雍正在对待兄弟的问题上,固然有他冷酷无情的一面,但那不是因为兄弟身份的关系,而是因为那些人触及了他的逆鳞,在权力斗争面前,是不是兄弟并不重要。而对于那些不会威胁他权力的兄弟,雍正还是很愿意提携的。


今天的节目就讲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请您继续关注《清代皇陵秘闻录》,跟我们一道了解清朝宫廷里的更多故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西西里的萤火虫

    五阿哥和九阿哥的生母是宜妃

  • 蓝洛壶

    允祥的妈妈是蒙古公主👸,宝日龙梅。

  • 提拉米苏泡红酒

    14阿哥不是和雍正是同母吗?怎么说成九阿哥了?

  • 鑫大爺

    雍正是个好皇帝

  • 捂耳听进球

    清朝用皇阿玛不是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