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佛教的世界观 二

第八课 佛教的世界观 二

00:00
24:32

三、世界的结构

  宇宙的结构是什么?我们生存的地球,在宇宙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面对茫茫无际的宇宙,人们思考着、探索着。古希腊哲学家首先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处于宇宙中心的球体,其他 星球都围绕地球运转。到了16世纪初,天文学家哥白尼又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其后,天文学家又更进一步发现:天空中的很多星辰,是和太阳同样的恒星,它们分布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按照各自的运行轨道存在着。
  佛教对世界结构的认识,既不同于地心说,也不同于日心说,和现代科学倒是颇有相似之处。当然,其深刻程度又非现代科学所能及。
  1.三界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是佛教对于有情世界的基本划分。佛教认为,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在它的周围,根据有情的不同生命层次,形成世界的差别。关于须弥山,现代人有种种猜测,或认为是喜马拉雅山,或认为是太阳系的中心。这些推断我们且不必理会,总之,围绕着须弥山,除了太阳、月亮,还有众多星球,形成有情世界。其中,包括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什么是欲界呢?顾名思义,生活在这个层次的人,欲望表现得特别强烈。在佛经中,将欲望定义为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求。从内容上划分,则可分为财、色、名、食、睡五欲。即人类对财物的需求,对异性的需求,对名誉的需求,对饮食的需求,对睡眠的需求。五欲又是建立在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感官的需求之上,我们的眼睛喜欢悦目的色彩,我们的耳朵喜欢动听的声音,我们的鼻根喜欢芬芳的气味,我们的舌头喜欢可口的味道,我们的身体喜欢舒适的感觉。
  一般来说,所有的欲望之中,以食、色两种欲望最为强烈,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具体到每个人,由于兴趣不同,对欲望又会有各自的偏重:有人偏重于敛财,将积攒财富视为首要任务;有人偏重于性爱,将男欢女爱看作至高享受;有人偏重于名誉,将名扬天下当成人生目标;有人偏重于饮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有人偏重于睡欲,大好光阴,一睡了之。虽然欲望的强烈程度因人而异,但作为欲界众生,无一不是沉溺在欲望的追求和享乐之中。
  三界众生有六道的差别,其中,以人道为核心。人道之上是天道,其生存环境非常优越,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和天人相邻的是阿修罗道,意译非天,他们有天人的福报,却没有天人的德行,并且嗔心炽盛,经常出于对天人的嫉妒而与其发生激战。
  和人道共住的众生有两类:即畜生道和鬼道。畜生道是我们最熟悉的,包括形形色色的动物。在地球上,动物的种类非常之多,现存物种就已五花八门、成千上万。而就地球有限的历史来说,曾经存在但业已灭绝的物种更多达现存数量的一万倍。至于佛教所讲的鬼道,以饿鬼为主,此外还有威德的鬼,有下贱的鬼,有寒酸的穷鬼,有多财的富鬼……有的鬼福报非常大,住在富丽堂皇的宫殿内,而那些没有福报的孤魂野鬼,就只能在荒郊野外依附草木生活。
  饿鬼道之下则是地狱道,大致可分为“八寒地狱”和“八热地狱”,其生存环境之艰苦,实是难以想象,何况亲历。生活于其间的众生,时刻都在经历各种难以忍受的折磨,生不如死。八寒地狱的特点是寒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在我们这个世界根本找不到如此寒冷彻骨的地方,比南极和北极不知要冷多少倍。处在八寒地狱的众生,被冻得浑身起泡,大如莲瓣,一旦身临其境,实在是倍受煎熬。八寒地狱分别为:
  1.额部陀,又名额浮陀。罪人因严寒所逼,皮肉起泡。
  2.尼剌部陀,又名泥赖浮陀。此处罪人寒苦加剧,所起之泡即刻拆裂。
  3.额哳吒,又名阿吒吒。此处寒苦更甚,口不能言,于舌中吒吒作声。
  4.嚯嚯婆,又作阿波波。此处罪人寒苦至舌僵,唯于喉中作嚯嚯之声。
  5.虎虎婆,亦是因寒冷而发出之异声。
  6.优钵罗,译为青莲花。此处罪人皮肉受冻开裂,色如青莲。
  7.钵特摩,又作波头摩,译为红莲花。此处罪人皮肉受冻开裂,色如红莲。
  8、摩诃钵特摩,译为大红莲花。此地寒苦至极,罪人皮肉冻裂,如大红莲花一般。
  八寒地狱以外,还有八热地狱,处于其间的罪人终日在极度高温中饱受各种刑罚之苦,千生千死,万生万死。八热地狱分别为:
  1.等活狱,罪人依次遭受各种刑具加害,闷绝倒地后再次复苏,继续受苦。
  2.黑绳狱,罪人被狱卒以黑绳在身上分割,再以刀斧或斩或锯。
  3.众合狱,罪人被狱卒逼入铁山之间,然后铁山合拢,将罪人挤压至七窍流血。
  4.号叫狱,罪人寻求房舍入铁屋中,屋内火起,将其烧得发出惨叫。
  5.大号叫狱,情况与号叫狱相似,只是有二层铁屋,有情受苦更惨。 
  6.烧热狱,狱卒将罪人置于烧热的铁板上,再以大铁钉由下贯穿全身,使受刑之人七窍及毛孔遍布火焰。
  7.极烧热狱,狱卒以三股叉从罪人下身贯入,至两手及顶门而出。再以铁叶将罪人包裹后丢入沸腾的热锅中煎煮,骨肉分离后将骨骼捞出,待皮肉复原,复又煎煮如前。
  8.无间狱,处于此地的罪人极为悲惨,其所遭受的酷刑主要有三种:
  (1)火焰从东方扑面而来,罪人站于铁地之上,其余三方之火依次而来,四维上下只有熊熊大火及火中传出的惨叫之声;
  (2)在铁箕中装满烧热的铁炭,将罪人放入一起簸颠,再置于热铁地上,令其登热铁山,上下反复不休;
  (3)将罪人之舌拔出,以铁钉绷于铁板之上,又用铁钳撬开其口,将热铁丸置入,并灌以熔化的铁水,从口、喉、五脏至下身流出,所经之处无不溃烂。
  地狱众生由于往昔造作的恶业,在无量无边的痛苦中绝望挣扎。
  尽管所处环境不同,各自福报不同,但欲界众生都未脱离欲望的左右。只是在表现形式和强烈程度上有种种区别。从人间到他化自在天,层次越高欲望就越淡泊。以淫欲为例,天人和凡人就不尽相同。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的天人尚未脱离凡人的交合形式;但夜摩天的天人,欲望就相对淡泊,只需拥抱就能得到满足;到兜率天,只要拉拉手就能心满意足;而到化乐天就更简单,相视一笑即可;到最高一重他化自在天,甚至连笑都是多余,彼此只要看一眼,欲望就会得到满足。但不管怎么说,只要身处欲界,仍会有欲望的困扰。
  什么是色界呢?色界的“色”不是颜色,也不是女色,而是代表着物质。佛法认为,我们对物质的认识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显色,即颜色;一是形色,即形状。任何物质现象都是通过显色与形色两个渠道呈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在佛法中将物质现象定名为“色”。
  色界天在六欲天之上。欲界天享受的是物欲的快乐,而色界天享受的则是禅悦的快乐。前者是物质的,后者是精神的。相应的,到达欲界天和色界天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能布施并受持五戒十善,将自己拥有的钱财、掌握的技术、具有的能力施舍给他人,再以戒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净化自己的德行,就可以升到欲界天。而要到色界天的话,仅仅布施或受持五戒十善就不够了,还必须修习禅定。只有具备禅定基础,才能继续上升到层次更高的色界天。
  据禅定境界的不同,色界天又分为四禅十七重天。即初禅三重天,二禅三重天,三禅三重天,四禅八重天,由禅定的境界决定其在色界天的层次。
  三界中最高的一界就是无色界,是纯精神生活的世界。无色界是通过修四种空定获得的果报,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色界天的四禅加上无色界天的四空定,合称四禅八定。值得注意的是,四禅八定并不是佛教特有的。佛陀在世时,印度许多外道也修四禅八定。那么,佛教的四禅八定与外道又有什么不同呢?外道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四禅八定证入涅槃。所以,在他们认为修行人要突破三道界限:首先要突破欲界;其次要突破天魔的世界;最后才能进入大梵天的境界得到解脱。还有一种外道则认为,只有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才是最终的解脱。 
  释迦牟尼佛在修行之初,也曾跟随外道修习四禅八定。但佛陀以自身的实践认识到,四禅八定并不是真正的涅槃,它仅仅是证得解脱的基础。所以,佛陀要我们“观三界如火宅”,因为三界之内仍有生死和轮回。
  2.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词汇。那么,三千大千世界究竟是什么含义呢?究竟有多大呢?三界内,欲界与色界的初禅天合为一小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则以这个小世界为基本单位来计算,一千个小世界合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为一大千世界。
  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合称三千大千世界。如此,再以每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为单位,作为一尊佛陀教化的区域。如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娑婆世界以释迦牟尼佛为教主;西方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为教主;东方琉璃世界则以药师佛为教主。
  现在,我们再来具体计算一下三千大千世界的体积。每一小世界就是一个太阳系,一小千世界是一千个太阳系;由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中千世界,等于是一百万个太阳系;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大千世界,即十亿个太阳系。
  3.十方微尘世界
  虽然三千大千世界已大得惊人,但它并不能代表整个宇宙。事实上,它在宇宙中就像砂粒一样渺小。整个宇宙又有多大呢?佛经中是以十方微尘世界来说明。十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上、下,其间散布着无量无边的微尘。而在十方世界中的三千大千世界,就如微尘那么数不胜数,这在佛教的很多经典中都有说明。 
  如《阿弥陀经》所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就在距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土之遥的地方。在鸠摩罗什翻译的三十卷《摩诃般若经》里,佛说摩诃般若大法时所放的光明,遍照十方恒河沙数世界。又如《维摩诘经》记载:维摩诘示病,佛遣文殊师利及众比丘前去慰问,及至维摩诘家中,舍利弗发现屋内空无一物,连座位都没有,正在疑惑之间,维摩诘知其心意,便问文殊师利菩萨道:“您已游历无量佛土,觉得哪一佛国的椅子最好?”文殊师利答说,“依我看,从我们这个东方世界过去,经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世界,其佛为须弥灯佛,那个世界的椅子皆是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美妙无比。”维摩诘闻言,随即运用神通将那里的椅子搬来让比丘们落坐。到了用餐时间,维摩诘又于定中观察,发现从我们这个世界过去,经四十二恒河沙佛世界,有国土名香积国,那里的饭特别香,且能开发智慧,于是又运用神通到那里取了一大钵饭来。这都说明,在我们所处的宇宙间,世界数量之多不可穷尽。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类不得不放弃几千年来的妄自尊大,放弃自以为是的“地心说”和“日心说”,也使人类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我们的故乡地球乃至太阳系决非宇宙的中心,与宇宙间无穷的未知部分相比,它们不过是一颗小小的砂粒。但科学对宇宙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它所能告诉我们的只是:宇宙具有潜在的无限性。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佛法对世界的认识:小世界是有量有边的,而十方微尘数世界,乃至整个宇宙却是无边无际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